深壑 [shēn hè]
1. 很深的山沟或大坑。
英[deep gully;]
深壑 引证解释
⒈ 深谷。
引《艺文类聚》卷六八引 北周 王褒 《刻漏铭》:“玄仪西运,逝水东流;甘川浴日,深壑藏舟。”
郭沫若 《潮集·游里加湖》:“奇峰捫苍昊,深壑走惊雷。”
深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鳌释义:亦作“六鰲”。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 2.
六鼇释义:亦作“六鰲”。 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唐 李白《登高丘而望远海》诗:“登高丘,望远海,六鼇骨已霜,三山
- 3.
崖堑释义:⒈陡崖深壑;山谷。 宋 陆游《姚平仲小传》:“时年八十餘,紫髯鬱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明 程敏政《夜度两关记》:“良久乃起。循岭以行,諦视崖堑,深不可测。”⒉喻高傲。宋 陆游《别后寄季长》诗:“我非作崖堑,汝自不可亲。”
- 4.
潭壑释义:深壑。
- 5.
石谼释义:深壑;大谷。
- 6.
良常释义:山名。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原为 句曲山 的一部分。秦始皇 三十一年登 句曲山 北陲,会群官,叹曰:“巡狩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已往,良为常也。”于是改称 句曲山 北陲为 良常山。见 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卷十一。唐 陆龟蒙《和袭美江南道中怀茅山》之三:“良常 应不动移文,金醴从酸亦自醺。”清 赵翼《寄怀杜阁》诗:“深壑透 宛委,浮嵐接 良常。”
- 7.
连鼇释义: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随波而动。天帝遂命巨鳌十五,分作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事见《列子·汤问》。后因以“连鼇”作善钓之典。唐 李商隐《异俗》诗之二:“点对连鰲饵,搜求缚虎符。”明 杨基《天平山十四题·钓鱼矶》诗:“谁操百尺竿,重试连鰲手。”亦为称人富有才干、可成大事之典。唐 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诗:“钓水路非远,连鼇意何深。”宋 刘攽《次韵酬李推官》:“倾盖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