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并同 并同的意思
bìngtóng

并同

简体并同
繁体並同
拼音bìng tóng
注音ㄅ一ㄥˋ ㄊ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ng bīng,(1) 合在一起。【组词】:并拢。合并。兼并。(2) 一齐,平排着。【组词】:并驾齐驱。并重(zhòng )。并行(xíng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组词】:并且。(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组词】:并不容易。 ◎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tóng tòng,(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组词】: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3) 和,跟。【组词】:同流合污。(4) 姓。 ◎ 〔胡同〕见“胡”。

基本含义

并列,相同

并同的意思

并同 [bìng tóng]

1. 共同;一起。

3. 全同。

并同 引证解释

⒈ 共同;一起。

《东观汉记·张奂传》:“﹝ 张奂 ﹞使 匈奴 休屠各 及 朔方 乌桓 并同反叛。”

⒉ 全同。

《隋书·礼仪志五》:“今耕根车,以青为质,三重施盖,羽葆雕装,并同玉輅。”
唐 韩愈 《袁州申使状》:“今既频奉文牒,前后并同,在 愈 不胜战惧之至。”


并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丢抹释义:妆扮。 元 刘廷信《折桂令·忆别》曲:“娇模样甚实曾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明 朱权《荆钗记·庆诞》:“年华老大双鬢皤,胭脂腻粉幸丢抹。”按,“丢抹”也写作“抹丢”、“颩抹”、“抹颩”,义并同。元 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説着他这种田呵,我三衙家抹丢;道着他这放牛呵,我十分的便抖擞。”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村势煞捻着则管独磨,樺皮脸风痴着有甚颩抹,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元 高安道《哨遍·疏淡行院》套曲:“妆旦不抹颩,蠢身躯似水牛。”
    • 2.
      乡会释义:⒈旧时在京同乡官吏及文人的集会。 宋 赵昇《朝野类要·馀记》:“诸处士、大夫同乡曲并同路者,共在朝及在三学,相聚作会曰乡会。若同榜及第聚会,则曰同年会。”⒉乡试与会试的并称。清 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恶世俗所奉讲章及乡会闈墨,禁其徒不得寓目。”胡朴安《<中国文学史>序》:“纂‘六经’,兼收诸儒之説;开四库,网罗列代之书。又復设乡会之科,创鸿词之举。”
    • 3.
      协心同力释义:思想一致,并同努力。同“协心戮力”。
    • 4.
      协心戮力释义: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 5.
      后子释义:⒈嫡嗣;长子。 《墨子·节葬下》:“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孙诒让 间诂:“孔广森 云:‘后子者,为父后之子,即长子也。《战国策》谓 齐 太子 申 为后子,《荀子》谓 丹朱 为 尧 后子,其义并同。’毕 云:‘后子,嗣子适也。’”唐 韩愈《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始娶 范阳 卢氏 女,生 仁本、仁约、仁载,皆有文行。二季举进士,皆早死,仁本 为后子独存。”⒉后妻之子。明 李贽《四书评·孟子·万章上》:“盖虽惑於后妻后子之言,而天性之爱,至於死生之际,亦不泯灭也。”
    • 6.
      呆僗释义:痴呆懵懂。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举名的班首真呆僗,覷着 法聪 头做金磬敲。”王季思 校注:“王伯良 曰:‘呆僗,方言也,犹言痴呆懵懂之意,古本作劳,音义并同。’閔遇五 曰:‘僗,劳去声,北方駡人,多带僗字,如云囚僗、馋僗之类,不知何义。’按僗盖獠字之讹……北人駡南人为獠,自 隋 唐 时已然。”
    • 7.
      夫家释义:⒈犹言男女。 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周礼·地官·载师》:“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孙诒让 正义:“江永 云:‘诸经凡言夫家者,犹云男女。无妻者为夫,有妻者为家。’案此夫家之义,当从 江 为正。《小司徒》注云:‘夫家犹男女也。’全经言夫家者甚多,其义并同。”《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丁夫工技,止宜先及游手,古者所谓夫家之征是也。”⒉丈夫的家,婆家。《汉书·刘向传》:“妇人内夫家,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女化男》:“﹝女﹞乃以聘礼还之夫家,听其别娶。”
    • 8.
      并同释义:⒈共同;一起。《东观汉记·张奂传》:“﹝张奂﹞使匈奴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并同反叛。”⒉全同。《隋书·礼仪志五》:“今耕根车,以青为质,三重施盖,羽葆雕装,并同玉輅。”唐韩愈《袁州申使状》:“今既频奉文牒,前后并同,在愈不胜战惧之至。”
    • 9.
      机化释义:⒈变化。⒉有机体的组织内出现异物时,周围的组织逐渐把它吸收并同化,这种现象医学上叫做机化。
    • 10.
      李大钊释义:(1889—1927)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学者、诗人。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编辑《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论文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领导五四运动,并同改良主义思想作斗争。1920年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他对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 11.
      江南弄释义:乐府《清商曲》名。 南朝 梁 天监 十一年,梁武帝 改《西曲》,制《江南弄》七曲,即《江南弄》、《龙笛曲》、《采莲曲》、《凤笙曲》、《采菱曲》、《游女曲》、《朝云曲》。皆轻艳绮靡。又 南朝 梁 沉约 作《赵瑟曲》、《秦筝曲》、《阳春曲》、《朝云曲》四曲,亦称《江南弄》。两者格调、字句全同,并同有转韵,说明《江南弄》一调已成定格。有人认为是 唐、五代 词的雏形。唐 陆龟蒙《乐府杂咏·双吹管》:“高楼微月夜,吹出《江南弄》。”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江南弄》。
    • 12.
      焦化释义:一般指有机物质碳化变焦的过程。特指煤的高温干馏并同时收回化工产品的过程。
    • 13.
      第一国际释义:简称国际。全 称国际工人协会。国际性的工人联合组织。1864年9月在伦敦创立。第二国际成立后被称为第一国际。在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下,它领导各国工人展开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并同蒲鲁东 主义、巴枯宁主义等进行了斗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干部,为欧美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 了基础。1876年7月正式宣布解散。
    • 14.
      行沽释义:行苦。谓货物质量差。《周礼·地官·司市》“害者使亡”清 孙诒让 正义:“﹝ 郑玄 ﹞云:‘害,害於民,谓物行沽者’者,沽《释文》作苦,宋 婺州 本及旧注疏本并同。段玉裁 云:‘行,今俗所谓行货不精者也。’《方言》注谓之行敝。”王国维《观堂集林·书郭注<方言>后三》:“沽之言苦,不攻緻也,行敝犹言行沽矣。”参见“行苦”
    • 15.
      西安事变释义:也叫双十二事变。1936年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十七路军为逼迫蒋介石抗日在西安发动的事变。张、杨二人因受红军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接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却亲至西安强令张、杨部队进攻红军。12月12日,张、杨扣留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这一事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代表应张、杨电邀抵达西安,耐心说服有关各方,并同蒋介石进行了谈判,迫使蒋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
    • 16.
      谪运释义:谓因罪被罚而任转运之役。《梁书·武帝纪下》:“令书行后,百日为期,若犹有犯,男子謫运,女子质作,并同三年。”《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謫运者,以謫发之转运;质作,质其身使居作;皆役之三年。此古所谓三岁刑也。”
    • 17.
      质作释义:谓以其人作抵押并役使之。 《梁书·武帝纪下》:“令书行后,百日为期,若犹有犯,男子謫运,女子质作,并同三年。”《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质作,质其身使居作。”《隋书·刑法志》:“百姓有罪,则案之如法。其缘坐则老幼不免,一人逃亡,则举家质作。”

并同(bingt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并同是什么意思 并同读音 怎么读 并同,拼音是bìng tóng,并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并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