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次比 次比的意思

次比

简体次比
繁体
拼音cì bǐ
注音ㄘˋ ㄅ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ì,(1) 第二。【组词】:次日。次子。次等。次要。(2) 质量、品质较差的。【组词】:次品。次货。(3) 等第,顺序。【组词】:次第。次序。名次。(4)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组词】:次氯酸。(5) 中间。【组词】:胸次。(6) 量词,回。【例句】:次数(shù)。初次。三番五次。(7) 旅行所居止之处所。【组词】:旅次。舟次。次所。(8) 姓。

bǐ,(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组词】:比赛。比附。对比。评比。(2) 能够相匹。【组词】:今非昔比。无与伦比。(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组词】:三比二。(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组词】:比例。比值。(5) 譬喻,摹拟。【组词】:比如。比方。比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6) 靠近,挨着。【例句】: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7) 和,亲。【组词】:比顺。(8) 及,等到。【组词】:比及。

基本含义

表示比喻或者比较中的次一级,意味着次于、不如。

次比的意思

次比 [cì bǐ]

2. 并列,等量齐观。

3. 排列编次。


次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是个儿释义:方言。不是对手。如:我早就说过,这次比赛咱们准赢,他们不是个儿。
    • 2.
      代易释义:更替;轮流。 《新唐书·杜兼传》:“德宗 既厌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宋 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臣切恐施行之际,新旧代易之初,庶工之间,或吏属因循,或簿书缘絶,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德怀二三之臣,负众自用,令之不从、召之不至者尚数十,皆束衽来庭,代易奔走,如水凑下。”
    • 3.
      优胜释义:成绩优秀,胜过别人: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优胜奖。
    • 4.
      出资释义:拿出钱财:这次比赛是由几家企业出资赞助的。
    • 5.
      十番显见释义:十番显见出自《楞严经》的注疏,初见于明朝交光真鉴大师的《楞严经正脉疏》,是佛陀通过十次比喻来开示我们能看到东西那个见的本质。
    • 6.
      庸次释义:更迭相代。次,通“佽”。更代。《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 桓公,与商人皆出自 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参阅 汉 扬雄《方言》第三。
    • 7.
      比耦释义:⒈并肩耦耕。《左传·昭公十六年》:“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杜预 注:“用次更相从耦耕。”⒉指耕田者。清 龚自珍《农宗答问第五》:“诛其大宗,放流其羣宗,取其田以食兴王之宗室、亚旅、比耦也。不能,姑徙之。”⒊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郑玄 注:“比,选次之也。”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明 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射,艺类也,君子所不可缺……宾主有分,比耦有数。”清 夏炘《学礼管释》:“凡未射之先,司射先比耦。比,训选择。”
    • 8.
      法国大革命释义:通常指1789 年开始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破专制制度的象征巴士底狱。1792年推翻了国王路易十六的统治。同年9月法国人民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雅 各宾派1793年掌握了政权,1794年即被“热月政变”推翻,大革命结束。这次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问题,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欧洲、美洲的民族、民主 革命产生了极大影响。
    • 9.
      类喻释义:类喻1:用同类事物作喻体,依次比喻本体。陈騤《文则·丙》:“取其一类,以次喻之。
    • 10.
      艾杀释义:斩割;芟除。 《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 桓公 与商人皆出自 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前王譬若农夫之艾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蛮,斯亦大夫之力。”《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夫蛮夷戎狄,气类虽殊,其就利避害,乐生恶死,亦与人同耳……若乃视之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去来,悉艾杀之,岂作民父母之意哉!”
    • 11.
      语例释义:用语的惯例。 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语缓例》:“昭 十六年《左传》:‘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急言之,则是‘比耦以艾杀此地’耳。乃以‘比’上更加‘庸次’二字,杜 注遂训为用次更相从耦耕矣。皆由不达古人语例故也。按《方言》曰:‘庸、恣、比、侹、更、迭,代也。’庸、恣、比三字,即本《左传》。恣与次通。”
    • 12.
      败绩释义:⒈原指在战争中大败,现多指在比赛或竞争中失败:屡遭败绩。 ⒉在比赛或竞争中失败的结果:多次比赛,无一败绩。
    • 13.
      追征释义:⒈追徵:亦作“追征”。 催迫征收。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清 蒲松龄《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⒉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明 王世贞《中官考九》:“真定、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⒊催迫征召。唐 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
    • 14.
      递减释义:一次比一次减少: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产品的成本也随着递减。
    • 15.
      递升释义:一次比一次升高。
    • 16.
      递增释义:一次比一次增加:收入逐年递增。产销两旺,税利递增。
    • 17.
      递降释义:一次比一次降低:改进工艺,使原材料消耗逐月递降。
    • 18.
      邓小平理论释义: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个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 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中 国共产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也是全党全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19.
      问鼎释义:⒈春秋时,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见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后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鼎中原。⒉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的机会。
    • 20.
      马上比武释义:起源于中世纪的一种骑士比武;参加者分成两队,穿盔甲,持长矛或剑,一对一地比武,表现武艺和英勇,获得优胜者由为这次比武选出来的女士发给奖品。

次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是个儿释义:方言。不是对手。如:我早就说过,这次比赛咱们准赢,他们不是个儿。
    • 2.
      代易释义:更替;轮流。 《新唐书·杜兼传》:“德宗 既厌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宋 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臣切恐施行之际,新旧代易之初,庶工之间,或吏属因循,或簿书缘絶,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德怀二三之臣,负众自用,令之不从、召之不至者尚数十,皆束衽来庭,代易奔走,如水凑下。”
    • 3.
      优胜释义:成绩优秀,胜过别人: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优胜奖。
    • 4.
      出资释义:拿出钱财:这次比赛是由几家企业出资赞助的。
    • 5.
      十番显见释义:十番显见出自《楞严经》的注疏,初见于明朝交光真鉴大师的《楞严经正脉疏》,是佛陀通过十次比喻来开示我们能看到东西那个见的本质。
    • 6.
      庸次释义:更迭相代。次,通“佽”。更代。《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 桓公,与商人皆出自 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参阅 汉 扬雄《方言》第三。
    • 7.
      比耦释义:⒈并肩耦耕。《左传·昭公十六年》:“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杜预 注:“用次更相从耦耕。”⒉指耕田者。清 龚自珍《农宗答问第五》:“诛其大宗,放流其羣宗,取其田以食兴王之宗室、亚旅、比耦也。不能,姑徙之。”⒊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郑玄 注:“比,选次之也。”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明 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射,艺类也,君子所不可缺……宾主有分,比耦有数。”清 夏炘《学礼管释》:“凡未射之先,司射先比耦。比,训选择。”
    • 8.
      法国大革命释义:通常指1789 年开始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破专制制度的象征巴士底狱。1792年推翻了国王路易十六的统治。同年9月法国人民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雅 各宾派1793年掌握了政权,1794年即被“热月政变”推翻,大革命结束。这次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问题,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欧洲、美洲的民族、民主 革命产生了极大影响。
    • 9.
      类喻释义:类喻1:用同类事物作喻体,依次比喻本体。陈騤《文则·丙》:“取其一类,以次喻之。
    • 10.
      艾杀释义:斩割;芟除。 《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 桓公 与商人皆出自 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前王譬若农夫之艾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蛮,斯亦大夫之力。”《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夫蛮夷戎狄,气类虽殊,其就利避害,乐生恶死,亦与人同耳……若乃视之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去来,悉艾杀之,岂作民父母之意哉!”
    • 11.
      语例释义:用语的惯例。 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语缓例》:“昭 十六年《左传》:‘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急言之,则是‘比耦以艾杀此地’耳。乃以‘比’上更加‘庸次’二字,杜 注遂训为用次更相从耦耕矣。皆由不达古人语例故也。按《方言》曰:‘庸、恣、比、侹、更、迭,代也。’庸、恣、比三字,即本《左传》。恣与次通。”
    • 12.
      败绩释义:⒈原指在战争中大败,现多指在比赛或竞争中失败:屡遭败绩。 ⒉在比赛或竞争中失败的结果:多次比赛,无一败绩。
    • 13.
      追征释义:⒈追徵:亦作“追征”。 催迫征收。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清 蒲松龄《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⒉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明 王世贞《中官考九》:“真定、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⒊催迫征召。唐 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
    • 14.
      递减释义:一次比一次减少: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产品的成本也随着递减。
    • 15.
      递升释义:一次比一次升高。
    • 16.
      递增释义:一次比一次增加:收入逐年递增。产销两旺,税利递增。
    • 17.
      递降释义:一次比一次降低:改进工艺,使原材料消耗逐月递降。
    • 18.
      邓小平理论释义: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个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 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中 国共产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也是全党全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19.
      问鼎释义:⒈春秋时,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见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后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鼎中原。⒉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的机会。
    • 20.
      马上比武释义:起源于中世纪的一种骑士比武;参加者分成两队,穿盔甲,持长矛或剑,一对一地比武,表现武艺和英勇,获得优胜者由为这次比武选出来的女士发给奖品。

次比造句

1.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要和三班一决雌雄。

2.他这次发言和上次比较,内容大有径庭。

3.参加这次比赛的队伍强弱泾渭分明,水準可说是近年来最参差不齐的一次。

4.痛定思痛,大家坐在一起分析了这次比赛失败的原因。

5.次比赛的东道主是中国队。

6.次比赛的选手来自五湖四海,兵不厌诈,在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一定要小心为妙。

7.他这几个月来养精蓄锐,只希望在这次比赛中能打败对手。

8.小明参加这次比赛,不急不躁,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可真是神枪手打靶十拿九稳呀。

9.他千方百计的想夺得这次比赛的冠军。

10.次比赛虽然表现不佳,但我决定明天卷土重来。

11.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取得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12.为了成人之美,她主动退出了这次比赛。

13.次比赛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或是从哪一个角度,无可置疑的是这一仗,我们必须赢。

14.他对这次比赛满怀信心。

15.次比赛我们一定要稳扎稳打。

16.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比赛不利,何必羞面见人!

17.次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将代表国家到美国参赛。

18.次比赛,我校篮球队成绩不很理想,要尽快采取措施,刻若训练,迎头赶上。

19.兔子和乌龟为了一决高低,决定再次比赛。

20.在这次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竞技水平超常发挥,战胜了许多著名选手,最终夺取冠军。

次比(cib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次比是什么意思 次比读音 怎么读 次比,拼音是cì bǐ,次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次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