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ǔ,(1) 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组词】:柳条。柳絮。柳暗花明。(2)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3) 姓。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xì hū,(1) 〔於(wū)戏〕同“呜呼”。
1. 以柳子为主要戏牌的鲁剧。分布于鲁西、豫东和苏北。
英[Shandong opera;]
⒈ 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鲁 西和 苏 北、 豫 东一带。 明 末 清 初时由 河南、山东 一带流行的《山坡羊》、《黄莺儿》、《打枣竿》、《柳子》等弦索小曲发展而成。戏曲史上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称。
⒈ 流行于山东、江苏、河南一带的剧种。属于北方的弦索音乐系统。由元、明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流传至山东西南部,吸收弋阳腔、青阳腔,逐渐发展而成。以三弦、笛、笙为主要伴奏乐器。音乐委婉动听,适于表现细腻复杂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