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1)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组词】: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2) 语言辩论的代称。【例句】:舌战(激烈议论)。(3) 像舌头的东西。【组词】:帽舌。火舌。(4) 铃或释中的锤。(5)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jiàn,(1) 古代的一种兵器。【组词】:宝剑。长剑。剑鞘。剑术。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剑。
chún, ◎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组词】:嘴唇。唇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唇膏。唇裂。唇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唇吻(嘴唇,喻口才、言辞)。唇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qiāng,(1) 刺击用的长矛。【组词】:长枪。标枪。红缨枪。(2) 发射子弹的武器。【组词】:手枪。步枪。机关枪。枪杀。枪林弹雨。(3) 像枪的东西。【组词】:焊枪。烟枪。(4) 两头尖的竹木片,供编篱笆用。
1. 谓能言善辩,言辞犀利。
⒈ 谓能言善辩,言辞犀利。见“舌剑唇枪”。
引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説嘴儿哄人的钱使。”
《再生缘》第十三回:“试试我,舌剑唇枪强不强。”
亦作“舌剑唇鎗”。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使心猿意马,逞舌剑唇鎗,着那等嫩鸽鶵眼脑着忙,訕杓倈手脚慌张。”
⒈ 比喻辩论的激烈和言辞的锋利。元·武汉臣明·姚茂良也作「剑舌枪唇」、「唇枪舌剑」。
引《玉壶春·第二折》:「使心猿意马,逞舌剑唇枪。」
《精忠记·第三二出》:「其妻王氏,舌剑唇枪,巧言助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