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士卒 士卒的意思
shì

士卒

简体士卒
繁体
拼音shì zú
注音ㄕˋ ㄗ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组词】:士族。士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组词】:士子。士民。学士。(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组词】:士女。(4) 对人的美称。【组词】:志士。烈士。女士。(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组词】:医士。护士。(7) 姓。

zú cù,(1) 兵。【组词】:士卒。小卒。兵卒。(2) 旧称差役。【组词】:走卒。(3) 死亡。【组词】:病卒。生卒年月。(4) 完毕,终了。【例句】:卒岁(度过一年)。卒业(毕业)。(5) 终于。【组词】:卒胜敌军。 ◎ 同“猝”。

基本含义

指士兵、军队中的普通战士。

士卒的意思

士卒 [shì zú]

1. 旧称士兵。

身先士卒。

[soldiers;]

士卒 引证解释

⒈ 甲士和步卒。后泛指士兵。

《管子·立政》:“兼爱之説胜,则士卒不战。”
《后汉书·皇甫嵩传》:“嵩 温卹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军中皆曰,此军司徒所树,必择其骨肉为士卒所慕赖者付之。”
《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披坚执鋭,临难不顾,身先士卒。”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这位大帅因为办过军务,与士卒同过甘苦,所以除了这班戈什哈之外,无论何等兵丁的説话,都信是真的。”


国语词典

士卒 [shì zú]

⒈ 兵士。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汉王病创卧,张良彊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
《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


士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兵一卒释义:兵,士兵。卒,士兵。一兵一卒,指一个士兵一个士卒,代指很少的兵力。
    • 2.
      上将军释义:⒈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 《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战国策·燕策一》:“二十八年,燕 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於是遂以 乐毅 为上将军,与 秦、楚、三晋 合谋以伐 齐。”《史记·高祖本纪》:“初,项羽 与 宋义 北救 赵,及 项羽 杀 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军 黥布 皆属,破 秦 将 王离 军,降 章邯,诸侯皆附。”⒉官名。汉 以 吕禄 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 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 仍之。金、元 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 废。
    • 3.
      下卒释义:⒈战斗力弱的士卒。⒉等级低的士卒。
    • 4.
      不赡释义:不足。《管子·国蓄》:“岁适美,则市糴无予,而狗彘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糴釜十繦,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也哉!”汉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士卒劳倦,万民不赡。”明 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颜渊 困於陋巷,岂道义之不足也?贾谊 屈於 长沙,岂文章之不赡也?”清 王韬《淞隐漫录·泰西诸戏剧类记》:“如 都比,如 车利尼,如 瓦纳,皆以一技之长负盛名,邀厚值。而 中国 之具此能事者,仅餬其口,救死不赡。噫!何相去悬殊哉!”
    • 5.
      与告释义:准假。 《汉书·元帝纪》:“秋, 潁川 水出,流杀人民。吏、从官县被害者与告。士卒遣归。” 颜师古 注:“ 臣瓚 曰:‘告,休假也。’言凡为吏为从官,其本县有被害者,皆与休告。”
    • 6.
      乐从释义:乐于跟从;乐于从命。《史记·李将军列传》:“然 匈奴 畏 李广 之略,士卒亦多乐从 李广 而苦 程不识。”《宋书·柳元景传》:“季明 率 高明、宜阳 义兵当南门而阵,赵难 领 卢氏 乐从少年,与 季明 为犄角。”清 管同《范增论》:“陈涉、吴广 之起也,诈称 扶苏 与 项燕,燕 固 楚 将,而 扶苏 始皇 子,欲亡 秦 而借名其子,夫子岂民所乐从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便挽人去对那姑娘的父母説,要代督办讨他做小……听见説督办要,如何不乐从。”
    • 7.
      乐战释义:⒈乐于作战;好战。《庄子·徐无鬼》:“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淮南子·兵略训》:“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唐 司空图《复安南碑》:“驰雷霆而饰怒,义在胜残;命貔虎以擢征,吾非乐战。”宋 王禹偁《拟拜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制》:“朕首举义师,力平多垒,事非乐战,义解倒悬。”⒉犹死战。《史记·楚世家》:“楚 倍 秦,秦 且率诸侯伐 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飭士卒,得一乐战。”《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今坐守穷城,终於困弊,臣等愿得一出乐战,而陛下每抑之,此为坐自摧败也。”
    • 8.
      乖失释义:⒈违逆;违背。《宋书·袁淑传》:“刘湛,淑 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 淑 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北史·魏收传》:“其后镇将刺史,乖失人和,羣 氐 作梗,遂为边患。”《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蔡雄 ……谓士卒曰:‘汝曹不欲南行,任自归北,何用喧悖,乖失军礼!’”⒉差错;过失。《宋书·律历志下》:“分至乖失,则节闰非正;宿度违天,则伺察无準。”唐 刘知几《史通·品藻》:“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旧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悟 纤微乖失,直言 必尽理箴规,以是美誉日闻於朝。”
    • 9.
      争先士卒释义:士卒;士兵。
    • 10.
      五兵释义:⒈五种兵器。所指不一。《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郑玄 注。《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⒉泛指各种兵器。《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唐 独孤及《庆鸿名颂》:“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
    • 11.
      什一释义:⒈十分之一。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史记·魏世家》:“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 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明史·李应祥传》:“贼先断浮桥,士卒多溺死,显 及二子与焉。元镇 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⒉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管子·治国》:“关市之租
    • 12.
      什伍释义:⒈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 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礼记·祭义》:“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郑玄 注:“什伍,士卒部曲也。”孔颖达 疏:“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唐 柳宗元《贞符》:“然后强有力者出而治之,往往为曹於险阻,用号令起,而君臣什伍之法立。”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九:“艺祖 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以为兵,连营以居之,什伍相制,束以军法。”⒉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管子·立政》:“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史记·商君列
    • 13.
      从卒释义:⒈谓率领徒众。⒉部下的士卒。
    • 14.
      代谷释义:地名。在今 山西 繁峙 及旧 崞县 一带。《管子·轻重戊》:“离枝 闻之,则侵其北。代王 闻之,大恐,则将其士卒葆於 代谷 之上。”汉 桓宽《盐铁论·伐功》:“赵武 灵王 踰 句注,过 代谷,略灭 林胡、楼烦。”《资治通鉴·汉高帝七年》:“上居 晋阳,闻 冒顿 居 代谷,欲击之。”胡三省 注:“《史记正义》曰:‘代谷,今 嬀州。’余据 唐 嬀州 在 幽州 西北,此 代谷 在 句注 之北。后魏 都 平城,建为 代都,盖因 代谷 而名也。唐 属 云州 界。”
    • 15.
      伍乘释义:指同乘共伍的士卒。 乘,战车。《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不死伍乘,军之大刑也。”杜预 注:“同乘共伍当皆死。”
    • 16.
      伍符释义:⒈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司马贞 索隐:“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谷姦诈。”⒉泛指军队中的簿册。清 钱谦益《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稽京营积年之额,覈班军累岁之餉,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马建忠《上李伯相论漠河开矿事宜禀》:“计名授地,悉准营制……召募之众,法亦如之,使伍符尺籍按册可稽。”⒊指军队。唐 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重喜登贤苑,方日佐伍符。”宋 曾巩《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
    • 17.
      休卒释义:休整士卒。
    • 18.
      休士释义:谓使士卒休息。
    • 19.
      伸钩释义:拉直铜或铁钩。形容两手强有力。古代军中亦以此法训练士卒。
    • 20.
      倒戟释义:⒈掉转戟锋向自方攻击。 戟,古代一种长柄兵器。《左传·宣公二年》:“﹝ 灵輒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杨伯峻 注:“倒戟犹言倒戈。”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嗟嗟 邓大夫,士卒终倒戟。”⒉倒授戟柄。《左传·宣公二年》:“狂狡 輅 郑 人,郑 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 狂狡。”

士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兵一卒释义:兵,士兵。卒,士兵。一兵一卒,指一个士兵一个士卒,代指很少的兵力。
    • 2.
      上将军释义:⒈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 《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战国策·燕策一》:“二十八年,燕 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於是遂以 乐毅 为上将军,与 秦、楚、三晋 合谋以伐 齐。”《史记·高祖本纪》:“初,项羽 与 宋义 北救 赵,及 项羽 杀 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军 黥布 皆属,破 秦 将 王离 军,降 章邯,诸侯皆附。”⒉官名。汉 以 吕禄 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 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 仍之。金、元 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 废。
    • 3.
      下卒释义:⒈战斗力弱的士卒。⒉等级低的士卒。
    • 4.
      不赡释义:不足。《管子·国蓄》:“岁适美,则市糴无予,而狗彘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糴釜十繦,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也哉!”汉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士卒劳倦,万民不赡。”明 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颜渊 困於陋巷,岂道义之不足也?贾谊 屈於 长沙,岂文章之不赡也?”清 王韬《淞隐漫录·泰西诸戏剧类记》:“如 都比,如 车利尼,如 瓦纳,皆以一技之长负盛名,邀厚值。而 中国 之具此能事者,仅餬其口,救死不赡。噫!何相去悬殊哉!”
    • 5.
      与告释义:准假。 《汉书·元帝纪》:“秋, 潁川 水出,流杀人民。吏、从官县被害者与告。士卒遣归。” 颜师古 注:“ 臣瓚 曰:‘告,休假也。’言凡为吏为从官,其本县有被害者,皆与休告。”
    • 6.
      乐从释义:乐于跟从;乐于从命。《史记·李将军列传》:“然 匈奴 畏 李广 之略,士卒亦多乐从 李广 而苦 程不识。”《宋书·柳元景传》:“季明 率 高明、宜阳 义兵当南门而阵,赵难 领 卢氏 乐从少年,与 季明 为犄角。”清 管同《范增论》:“陈涉、吴广 之起也,诈称 扶苏 与 项燕,燕 固 楚 将,而 扶苏 始皇 子,欲亡 秦 而借名其子,夫子岂民所乐从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便挽人去对那姑娘的父母説,要代督办讨他做小……听见説督办要,如何不乐从。”
    • 7.
      乐战释义:⒈乐于作战;好战。《庄子·徐无鬼》:“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淮南子·兵略训》:“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唐 司空图《复安南碑》:“驰雷霆而饰怒,义在胜残;命貔虎以擢征,吾非乐战。”宋 王禹偁《拟拜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制》:“朕首举义师,力平多垒,事非乐战,义解倒悬。”⒉犹死战。《史记·楚世家》:“楚 倍 秦,秦 且率诸侯伐 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飭士卒,得一乐战。”《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今坐守穷城,终於困弊,臣等愿得一出乐战,而陛下每抑之,此为坐自摧败也。”
    • 8.
      乖失释义:⒈违逆;违背。《宋书·袁淑传》:“刘湛,淑 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 淑 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北史·魏收传》:“其后镇将刺史,乖失人和,羣 氐 作梗,遂为边患。”《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蔡雄 ……谓士卒曰:‘汝曹不欲南行,任自归北,何用喧悖,乖失军礼!’”⒉差错;过失。《宋书·律历志下》:“分至乖失,则节闰非正;宿度违天,则伺察无準。”唐 刘知几《史通·品藻》:“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旧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悟 纤微乖失,直言 必尽理箴规,以是美誉日闻於朝。”
    • 9.
      争先士卒释义:士卒;士兵。
    • 10.
      五兵释义:⒈五种兵器。所指不一。《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郑玄 注。《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⒉泛指各种兵器。《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唐 独孤及《庆鸿名颂》:“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
    • 11.
      什一释义:⒈十分之一。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史记·魏世家》:“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 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明史·李应祥传》:“贼先断浮桥,士卒多溺死,显 及二子与焉。元镇 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⒉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管子·治国》:“关市之租
    • 12.
      什伍释义:⒈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 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礼记·祭义》:“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郑玄 注:“什伍,士卒部曲也。”孔颖达 疏:“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唐 柳宗元《贞符》:“然后强有力者出而治之,往往为曹於险阻,用号令起,而君臣什伍之法立。”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九:“艺祖 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以为兵,连营以居之,什伍相制,束以军法。”⒉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管子·立政》:“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史记·商君列
    • 13.
      从卒释义:⒈谓率领徒众。⒉部下的士卒。
    • 14.
      代谷释义:地名。在今 山西 繁峙 及旧 崞县 一带。《管子·轻重戊》:“离枝 闻之,则侵其北。代王 闻之,大恐,则将其士卒葆於 代谷 之上。”汉 桓宽《盐铁论·伐功》:“赵武 灵王 踰 句注,过 代谷,略灭 林胡、楼烦。”《资治通鉴·汉高帝七年》:“上居 晋阳,闻 冒顿 居 代谷,欲击之。”胡三省 注:“《史记正义》曰:‘代谷,今 嬀州。’余据 唐 嬀州 在 幽州 西北,此 代谷 在 句注 之北。后魏 都 平城,建为 代都,盖因 代谷 而名也。唐 属 云州 界。”
    • 15.
      伍乘释义:指同乘共伍的士卒。 乘,战车。《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不死伍乘,军之大刑也。”杜预 注:“同乘共伍当皆死。”
    • 16.
      伍符释义:⒈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司马贞 索隐:“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谷姦诈。”⒉泛指军队中的簿册。清 钱谦益《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稽京营积年之额,覈班军累岁之餉,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马建忠《上李伯相论漠河开矿事宜禀》:“计名授地,悉准营制……召募之众,法亦如之,使伍符尺籍按册可稽。”⒊指军队。唐 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重喜登贤苑,方日佐伍符。”宋 曾巩《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
    • 17.
      休卒释义:休整士卒。
    • 18.
      休士释义:谓使士卒休息。
    • 19.
      伸钩释义:拉直铜或铁钩。形容两手强有力。古代军中亦以此法训练士卒。
    • 20.
      倒戟释义:⒈掉转戟锋向自方攻击。 戟,古代一种长柄兵器。《左传·宣公二年》:“﹝ 灵輒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杨伯峻 注:“倒戟犹言倒戈。”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嗟嗟 邓大夫,士卒终倒戟。”⒉倒授戟柄。《左传·宣公二年》:“狂狡 輅 郑 人,郑 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 狂狡。”

士卒造句

1.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不要坐在办公室指挥。

2.接受抗洪的重大的任务后,我们厂的领导立即身先士卒,并且一直战斗在抗洪第一线。

3.在工作中,他总是身先士卒,用行动去影响群众。

4.每当接受重大任务,我们工厂的领导总是身先士卒,经常坚持在生产第一线。

5.班长身先士卒,第一个跳进了湍急的洪水中。

6.冲锋号响起,王团长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7.每次义务劳动,校长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实干。

8.周总理在解放前,东征西讨,身先士卒,功盖天下。

士卒(shiz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士卒是什么意思 士卒读音 怎么读 士卒,拼音是shì zú,士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士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