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十门 十门的意思
shímén

十门

简体十门
繁体十門
拼音shí mén
注音ㄕˊ ㄇ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组词】:十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组词】:十足。十成。

mén,(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组词】:门儿。门口。开门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组词】:电门。(3) 途径,诀窍。【组词】:门径。门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组词】: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5) 事物的分类。【组词】:分门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组词】:教门。门徒。(7) 量词。【组词】:一门大炮。(8) 姓。

基本含义

指一项技艺或学问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十门的意思

十门 [shí mén]

1. 指八方和上、下。

十门 引证解释

⒈ 指八方和上、下。

《淮南子·要略》:“诚通乎二十篇之论,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径十门。”
高诱 注:“八方上下也。”
南朝 梁 王筠 《侍宴饯临川王北伐应诏诗》:“我皇俊圣,千年踵武,德洞十门,威加八柱。”


十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十二楼释义:⒈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命曰 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命曰 明年。”《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昆仑 玄圃 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晋 葛洪《抱朴子·祛惑》:“又见 崑崙山 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唐 李白《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明 顾咸正《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⒉泛指高层的楼阁。唐 王昌龄《放歌行》:“南渡 洛
    • 2.
      十门释义:指八方和上、下。《淮南子·要略》:“诚通乎二十篇之论,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径十门。”高诱 注:“八方上下也。”南朝 梁 王筠《侍宴饯临川王北伐应诏诗》:“我皇俊圣,千年踵武,德洞十门,威加八柱。”
    • 3.
      大唐新语释义:笔记小说集。 唐代刘肃作。十三卷,分匡赞、规谏、刚正、清廉等三十门。内容多道德教化,取材于历史琐闻,保存了较丰富的诗文材料及本事。
    • 4.
      宰匠释义:⒈主宰;掌治。 《淮南子·要略》:“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径十门,外天地,捭山川,其於逍遥一世之间,宰匠万物之形,亦优游矣。”唐 王勃《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况乎神威自在,方传宰匠之功。”⒉指掌握治国大权的人。《三国志·蜀志·马良传》“良 死时年三十六,謖 年三十九”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 诸葛亮 ﹞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南朝 陈 徐陵《代梁贞阳侯与北齐荀昂兄弟书》:“若使 江东 宰匠具领 齐 恩,时命封疆,远相迎接。”
    • 5.
      生的释义:“生的米突”之省。即厘米。《清史稿·兵志十一》:“每年能成 克鲁伯 炮口径七生的半至十二生的之过山炮五十具。”邹鲁《丁未镇南关之役》:“获十六生的的大炮四门,七生的半大炮十门。”鲁迅《集外集·说鈤》:“即一密釐有一万波的之强电场,则偏四生的许。”
    • 6.
      都凡释义:⒈大凡,大概。宋 韩维《孔先生以仙长老山水略录见约同游作诗答之》:“书之远寄 龙山 下,云此仅止存都凡。”⒉总共。《清史稿·刑法志一》:“三年书成,五年颁布。盖《明律》以《名例》居首,其次则分隶於六部,合计三十门,都凡四百六十条。”

十门(shim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十门是什么意思 十门读音 怎么读 十门,拼音是shí mén,十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十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