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 [jiū jiū]
1. 鸟(如夜莺)发出的鸣叫声。
英[ jug; ]
2. 象声词,形容许多小鸟一齐叫的声音。
英[ chirps; ]
3. 象声词。泛指像各种凄切尖细的声音。
例燕山胡骑鸣啾啾。——《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
英[ noise; ]
啾啾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鸟兽虫的鸣叫声。
引《楚辞·九歌》:“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古乐府·陇西行》:“凤皇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鼠》:“蛇出,吐死鼠於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
⒉ 象声词。吹奏管乐声。
引晋 潘岳 《闲居赋》:“管啾啾而并吹。”
⒊ 象声词。泛以象各种凄切尖细的声音。
引唐 杜甫 《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溼声啾啾。”
管桦 《不要让汽灯灭了》:“时常有一颗两颗流弹,啾啾的从房顶飞过去。”
国语词典
啾啾 [jiū jiū]
⒈ 状声词:(1) 形容虫鸣声。(2) 形容鸟鸣声。唐·杜甫〈枯㯶〉诗:「啾啾黄雀啄,侧见塞蓬走。」(3) 形容马鸣声。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4) 形容铃声。(5) 形容各种尖细凄切的声音。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引《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蟪蛄吟兮啾啾。」
《楚辞·屈原·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啾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吐哺释义:⒈见“吐哺”。 ⒉吐出嘴里食物。《汉书·高帝纪上》:“汉王 輟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颜师古 注:“哺,口中所含食也。”宋 洪迈《夷坚甲志·资州鹤》:“﹝ 何 ﹞尝荫大木下,望其颠红鹤巢甚大,数雏啾啾然。已而其母归,方憩枝上,衔食向巢立,何生 彍弩射之,中其腹。势且坠,犹忍死引颈吐哺饲其子,乃坠地。”⒊亦作“吐餔”。极言殷勤待士。《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 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宋 苏辙《元祐七年生日谢表》:“躬 周公 吐餔之劳,服 大禹 恶酒之戒。”
- 2.
故鬼释义: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左传·文公二年》:“吾见新鬼大,故鬼小。”杜预 注:“新鬼,僖公 ……故鬼,閔公。”宋 谢翱《拟古》诗:“岂无故鬼悲,翻念远行役。”清 林旭《虎丘道上》诗:“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 3.
新鬼释义:⒈新死者的鬼魂。《左传·文公二年》:“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唐 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寃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清 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墙角新鬼带血来分辩。”⒉谓新死者。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 4.
溜溜湫湫释义:亦作“溜溜啾啾”。躲躲闪闪,轻手轻脚的样子。
- 5.
竫人释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矮人。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竫人国》:“僬僬极么,竫人又小,四体取足,眉目纔了。”唐 柳宗元《行路难》诗之一:“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 6.
詀諵释义:⒈低声碎语。唐 元稹《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诗:“蛮民詀諵诉,嚙指明痛癏。”元 吴莱《寄陈生》诗:“胡然独处不我即,坐以 鲁 史攻詀諵。”清 黄景仁《除夕述怀》诗:“转忆去年夕,浑舍谈詀諵。”⒉指鸟声啾啾。唐 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诗:“蛛悬丝繚绕,鹊报语詀諵。”
- 7.
闹啾啾释义:亦作“閙啾啾”。吵闹貌。
- 8.
鬼区释义:⒈边远地区。 《文选·班固<典引>》:“仁风翔乎海表,威灵行乎鬼区。” 蔡邕 注:“鬼区,絶远之区也。”一说即 鬼方 。 李善 注:“鬼区,即 鬼方 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声教被四海,仁风扇鬼区。”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铁山碎》:“百蛮破胆,边氓苏;威武辉耀,明鬼区。”⒉鬼集居之区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芝山鬼》:“ 芝山 在城北一里,左右前后皆墓域,僧寺两廡,菆柩相望,风雪阴雨,輒闻啾啾之声,盖鬼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