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 [suō pó]
1. 见“娑婆世界”。
2. 枝叶扶疏貌。
4. 从容优游。
娑婆 引证解释
⒈ 见“娑婆世界”。
⒉ 枝叶扶疏貌。
引宋 王禹偁 《后土庙琼花》诗之二:“忽似暑天深涧底,老松擎雪白娑婆。”
⒊ 从容优游。
引元 刘壎 《补史十忠诗·前左丞相江文忠公万里弟万顷》:“卷怀经济具,娑婆 洛 中社。”
国语词典
娑婆 [suō pó]
⒈ 意为能忍、堪忍、杂脍,谓在这个世界的众生要忍受各种苦和烦恼。译自胡语。指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也作「索诃」。
引《悲华经·卷五》:「善男子,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衹劫,后分之中,此佛世界当名『娑婆』。何因缘故名曰:『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
《西游记·第一二回》:「入到寺里观看,真个是天朝大国,果胜娑婆,赛过衹园舍卫,也不亚于上刹招提。」
娑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冥显释义:佛教指冥、显两界。即死后世界与娑婆世界。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启》:“惟愿细书如《乐毅论》、《太师箴》例,依倣以写经传,永存冥显中精要而已。”
- 2.
娑婆释义:⒈见“娑婆世界”。 ⒉枝叶扶疏貌。⒊从容优游。
- 3.
娑婆世界释义:佛教语。娑婆,梵语音译,意为“堪忍”。“娑婆世界”又名“忍土”,系 释迦牟尼 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总称。
- 4.
娑婆礑溪释义:娑婆礑溪位于花莲县秀林乡水源村,又有人称为“沙婆礑”,是美仑溪的源头之一,更是花莲市重要的水源地;水源村位于花莲的最北端,为全县面积最大的一乡镇,“娑婆礑”是台湾光复后才延用的用词,在日据时期日本人称为“沙楛拉”,是樱花的意思;而赛德克人则称为“巴奇可”,是野菜的意思。
- 5.
婆娑世界释义: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人误认为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不会在意。
- 6.
宝海梵志释义:皆愿净土成佛,唯宝海梵志愿于五浊的娑婆世界成佛。
- 7.
忍土释义:佛教语。娑婆世界。娑婆,梵语,意译为“忍”。
- 8.
此土释义:指娑婆世界或对他国而言,自己的国家,称为此土。
- 9.
索诃世界释义:佛教语。 即娑婆世界。索诃,梵语的译音,也译作“娑婆”。意为“能忍”、“堪忍”。索诃世界,又名忍士,系 释迦牟尼 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
- 10.
逼塞释义:⒈拥塞;充满。《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也刚筑,也柔和,虚空逼塞满娑婆。”《朱子语类》卷一:“天却四方上下都周匝无空闕,逼塞满皆是天。”清 黄宗羲《海市赋》:“尔乃帆席未掛,僧窗宴启,忽然丛岛逼塞,孤峯魁峙,疑异国之飞来,岂灵居之迁徙。”⒉堵塞;淤塞。唐 元稹《唐故越州刺史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文铭》:“其最患人者,荻塘 河水瀦淤逼塞,不能负舟,公濬之百餘里。”清 金友理《太湖备考·水治》:“并禁毋得侵筑,逼塞上流。”⒊指地方偏僻闭塞。《明史·韩宪王松传》:“时弃 大寧 三卫地,开原 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