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鉴 [guī jiàn]
1. 也说“龟镜”。龟可以卜吉凶,镜可以比美丑。故以喻借镜(鉴)前事(鉴:镜子)
例此皆言之成轨则,为世龟镜,求诸历代,往往而有。——唐·刘知几《史通·载文》
英[a past event or incident serving as an example or warning to future generation;]
龟鉴 引证解释
⒈ 见“龟鑑”。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鑑,镜子。参见“龟镜”。
引《周书·皇后传序》:“至於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夫然者,岂非皇王之龟鑑与?”
《元典章·户部五·父母未葬不得分财析居》:“盖闻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斯前代之格,抑亦今人之龟鉴也。”
《明史·谢铎传》:“﹝ 谢鐸 ﹞上言《纲目》一书,帝王龟鑑。”
清 吴沃尧 《杂说》:“吾虽雅不欲援古人之理想,以阑入今日之理想,然持此意以读《水滸传》,则谓《水滸传》为今日官吏之龟鑑也亦宜。”
国语词典
龟鉴 [guī jiàn]
⒈ 龟,龟甲。鉴,镜子。龟甲可占卜吉凶,镜子可照见美丑。比喻警戒和反省。也作「龟鉴」。
引《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龟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体元表正释义:犹言体元居正。表正,仪表天下,法正万国。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引 清 刘景伯《蜀龟鉴》:“是编以元年正月终者,非徒谓体元表正,蔑以加兹。”
- 2.
关通释义:⒈贯通;连通。汉 王充《论衡·感虚》:“夫 雍门子 能动 孟尝 之心,不能感 孟尝 衣者,衣不知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踰庵以西,有大石当溪中,嵌空如室,激水横行,声若雷轰,而室下石窍关通,积水澄碧,题之曰 龙渊。”⒉禀报,传达。《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璋(刘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復关通 先主。”⒊勾结;串通。《梁书·谢览传》:“览 未到郡,睦之 子弟来迎,览 逐去其船,杖吏为通者。自是 睦之 家杜门不出,不敢与公私关通。”元 张光祖《言行龟鉴·德行》:“籍其家,得士大夫书
- 3.
创稾释义:亦作“剙稾”。著述成文。清 叶廷琯《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元 人所续,今未见传本,渔洋 杂著甚多,亦未见有此书传世,殆晚年有是説而未经创稾歟。”王闿运《<湘潭县志>序》:“其友 王荣兰、唐昭俭 剙稾待之。”
- 4.
彝鉴释义:永恒不变之龟鉴。
- 5.
撤帘释义:封建时代,皇帝年幼,由其祖母或母亲执政,谓之垂帘。归政谓之撤帘。《宋史·高宗纪二》:“辛亥,皇太后撤帘。”元 张光祖《言行龟鉴》卷六:“臺諫亦有疏章乞太后还政,未审决取何日撤帘?”参见“垂帘”。
- 6.
校量释义:衡量;考查。 唐 李靖《李卫公问对》卷下:“太宗 曰:‘然。吾谓不伐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校量,孙武 著书,三等皆具焉。’”《隐居通议·杂录》引 宋 郑克《折狱龟鉴》:“滋 乃于市肆借金依块形状鎔写校量,始称其半,已及三百斤,尽计大数,非二人以竹担可举。”《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清 陈立 义疏:“因凡校量勤惰之处,亦谓之校。”郭沫若《奴隶制时代·蜥蜴的残梦》:“他们对于这些史料不加重视,或则兢兢于古器物尺度轻重的校量,或则根据后来的历法推谱所谓‘殷 历
- 7.
火羊释义:古代以干支配五行、五色及十二生肖以纪年,丁为火,未属羊,“火羊”指丁未年。逢这一年多生变乱,因以“火羊”指国家发生灾祸。元 张宪《金柜书》诗:“太平天子著龙衣,定策元勋不敢非;艺祖 有灵君莫急,朱牌金字火羊飞。”参阅 宋 柴望《丙丁龟鉴》。
- 8.
硬寨释义:⒈坚固的营垒。《辽史·百官志一》:“辽 之先世,未有城郭、沟池、宫室之固,毡车为营,硬寨为宫。”明 沉德符《野获编·土司·夷妇宣淫叛弑》:“阿保 復欲害其母子而併其地,乃于 安南 城外筑 阿先 硬寨,自率兵守之。”⒉比喻坚定的立场与意志。元 张光祖《言行龟鉴·学问门》:“如二十岁觉悟,便从二十岁立定脚跟做去;三十岁觉悟,便从三十岁立定脚跟做去;便年八九十岁觉悟,亦当据定见立定硬寨做去。”
- 9.
训鉴释义:训典龟鉴。金 无名氏《大金集礼·皇太子·皇统二年诰授仪》:“册曰:礼典之垂训鉴,重世嫡所以丕绪人伦;帝王之御邦家,建储闈所以共承宗庙。”
- 10.
诏求释义:皇帝下令征求。 唐 柳宗元《南岳云峰和尚塔铭》:“故时推人师,则专其首;詔求教宗,则冠其位。”宋 刘攽《为司马中丞谢翰林启》:“常以德选,乃充詔求,夫何妄庸,輒当遴柬。”清 叶廷琯《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宋 淳祐 六年丙午元旦,日蚀,詔求中外直言。”
- 11.
赤马劫释义:宋理宗 淳祐 中,柴望 上《丙丁龟鉴》十卷,计自 秦昭襄王 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至 五代 后汉 天福 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共一千二百馀年,其中牵强附会凡值丙午、丁未之年,国家均有乱事发生。丙丁属火,色赤,午为马,未为羊,后因称国家大乱为“赤马劫”或“红羊劫”。元 张翥《画马》诗:“百年重遭赤马劫,散落不逐兵尘空。”
- 12.
龟镜释义: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