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州 [běi zhōu]
1. 犹塞北。指我国长城以北地区。
2. 指北方幽并等州郡。
4. 泛指北方地区。
北州 引证解释
⒈ 犹塞北。指我国 长城 以北地区。
引《史记·匈奴列传》:“定 楼兰、乌孙、呼揭 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 匈奴 ……北州已定,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復故约。”
⒉ 指北方 幽 并 等州郡。
引《后汉书·彭宠传》:“更始 立,使謁者 韩鸿 持节徇北州,承制得专拜二千石已下。”
李贤 注:“谓 幽 并 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大王初征 昆阳,王莽 自溃;后拔 邯郸,北州弭定。”
⒊ 泛指北方地区。
引唐 白居易 《花前叹》诗:“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宋 梅尧臣 《元日》诗:“久作北州人,食此欣已再。”
北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北州释义:⒈犹塞北。指我国 长城 以北地区。《史记·匈奴列传》:“定 楼兰、乌孙、呼揭 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 匈奴 ……北州已定,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復故约。”⒉指北方 幽 并 等州郡。《后汉书·彭宠传》:“更始 立,使謁者 韩鸿 持节徇北州,承制得专拜二千石已下。”李贤 注:“谓 幽 并 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大王初征 昆阳,王莽 自溃;后拔 邯郸,北州弭定。”⒊泛指北方地区。唐 白居易《花前叹》诗:“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宋 梅尧臣《元日》诗:“久作北州人,食此欣已再。”
- 2.
呼沱饭释义:即粥。 据《后汉书·冯异传》及《光武帝纪上》载,光武帝 刘秀 于 更始 二年行军至 呼沱河(按即 滹沱河),时天寒,众皆饥疲,冯异 进豆粥。明旦,光武 谓诸将曰:“昨得 公孙(冯异 字)豆粥,飢寒俱解。”后遂有称粥为“呼沱饭”者。宋 陶穀《清异录·呼沱饭》:“光武 在 滹沱,有 公孙 豆粥之荐,至今西北州县有号粥为呼沱饭者。”
- 3.
开纳释义:⒈广泛采纳。 《晋书·张寔传》:“偃聪塞智,开纳羣言。”⒉见“开内”。⒊接纳,允许往来通好。宋 王安石《与赵卨龙图书》:“议者多言遽欲开纳西人,则示之弱,彼或崛强。以事情料之,殆不如此。”宋 陆游《蜡弹省札》:“应有据以北州郡归命者,即其所得州郡,裂土封建……机会之来,时不可失,各宜勇决,以称朝廷开纳之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朝廷开纳 夏国,本欲宽财息民。”
- 4.
恩厚释义:仁爱笃实。《汉书·路温舒传》:“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后汉书·刘虞传》:“虞 以恩厚得众,怀被 北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弓兵伺候了老爷十多年,老爷平日待我们十分恩厚,不过缺苦官穷,有心要调剂我们,也力不从心罢了。”
- 5.
流旧释义:外地迁入的人和祖居当地的人。《后汉书·刘虞传》:“虞 以恩厚得众,怀被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焉。”《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四年》:“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胡三省 注:“流者,他州人流入 幽州 者也;旧者,旧著籍 幽州 者也。”明 李贽《初潭集·君臣五·强臣》:“苏峻 字 子高,少有才学,值中原乱,招合流旧,三千餘家,结垒本县,宣示王化,收葬枯骨,远近感悦。”
- 6.
滹沱麦饭释义:《后汉书·冯异传》载:刘秀 称帝前,自 蓟 东南驰至 饶阳 无蒌亭,众皆饥疲。冯异 上豆粥。及至 南宫,遇大风雨,异 复进麦饭菟肩,因复渡 滹沱河 至 信都。刘秀 称帝后,诏赐 异 以珍宝衣服钱帛,曰:“仓卒 无蔞亭 豆粥,虖沱河 麦饭,厚意久不报。”后因称粥或麦饭为“滹沱饭”或“滹沱麦饭”。宋 陶穀《清异录·馔羞》:“光武 在 滹沱 有 公孙 豆粥之荐。至今西北州县有号粥为‘滹沱饭’者。”宋 范成大《初四日东郊观麦苗》诗:“相将饱喫 滹沱 饭,来听林间快活啼。”明 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五·侑食乐章》:“
- 7.
私附释义:指 晋 南北朝 时世家豪族挟藏的依附人口。 《晋书·山涛传》:“时 江 左初基,法禁宽弛,豪族多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南齐书·刘怀珍传》:“怀珍 北州旧姓,门附殷积,启上门生千人充宿卫,孝武 大惊,召取 青 冀 豪家私附得数千人,士人怨之。”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士族﹞这种特权之一是‘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即并若干户为一户,士族出名作户主。户主势力愈大,所附私户数也愈多…… 东晋 时 山遐 作 馀姚 令,到县八十日,即查出私附一万余人。”
- 8.
老昧释义:年老昏愦。宋 范仲淹《奏乞选河北州县官员》:“臣料按察使奏黜者,不过老昧贪猥之人。”
- 9.
花主释义:⒈指掌花之人。元 郝经《琼花赋》:“倏焉玉女,隔花而语,髣髴花神,是为花主。”⒉指赏花者。唐 白居易《花前叹》诗:“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今年作花主。”
- 10.
门附释义:晋 、 南北朝 时依附于豪门世族的人口。 《南齐书·刘怀珍传》:“ 怀珍 北州旧姓,门附殷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