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 [běi miàn]
1. 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例北面而事之。——《资治通鉴》
英[face north;]
北面 引证解释
⒈ 面向北。古礼,臣拜君,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北面”。
引《周礼·夏官·司士》:“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嚮,三公北面东上。”
《韩非子·功名》:“此 尧 之所以南面而守名, 舜 之所以北面而効功也。”
《新唐书·张士衡传》:“幽州 都督 燕王 灵夔 以礼邀聘,北面事之。”
清 杭世骏 《经史质疑·礼记》:“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
⒉ 谓臣服于人。
引《史记·田单列传》:“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於 燕,况在位食禄者乎!”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武穆王 奄有全 楚,富强安静五十餘年。正由三十五舅、三十舅兄弟寻戈,自相鱼肉,举先人基业,北面仇讎。”
胡三省 注:“言举国臣 唐 也。”
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 《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况尔四民人等原是 中国 人民,需知天生真主,亟宜同心同力以灭妖,孰料良心尽泯,而反北面於讎敌者也!”
⒊ 谓拜人为师;行弟子敬师之礼。
引《汉书·于定国传》:“定国 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刘尹 先推 谢镇西,谢 后雅重 刘,曰:‘昔尝北面。’”
明 陈宏绪 《寒夜录》:“董萝石 年六十有八,慨然北面 阳明 先生。”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余久不属意於画,盖已 江郎 才尽。阿姊自是才调过人,固应使我北面红妆,云何谓我妄言?”
⒋ 方位词。谓位置在北。
引《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当下我俩个一个站在北面,一个站在南头,亮了兵器,就交起手来。”
毛泽东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以一个至二个纵队,歼灭 临城、韩庄 地区 李弥 部一个旅,并力求占领 临韩,从北面威胁 徐州。”
国语词典
北面 [běi miàn]
⒈ 北边。
引《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当下我两个,一个站在北面,一个站在南面,亮了兵器,就交起手来。」
反南面
⒉ 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
引《韩非子·有度》:「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
《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之二》:「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宠珍。」
⒊ 弟子行敬师之礼。旧日老师的座位是坐北朝南,学生北面受教,以示尊敬。
引《南史·卷七一·儒林传·沈峻传》:「执经下坐,北面受业。」
《聊斋志异·卷一〇·恒娘》:「夫人何术?如可授,愿北面为弟子。」
北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桮羹释义:一杯浓汤。桮,亦作“ 盃 ”、“ 杯 ”。《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 曰:‘吾与 项羽 俱北面受命 怀王 ,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汉书·项籍传》作“一盃羹”。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下:“ 武宗 朝,宰相 李德裕 奢侈极,每食一杯羹,费钱约三万。”参见“ 分我杯羹 ”。
- 2.
三就释义:⒈三成,三套。《仪礼·既夕礼》:“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轡。”郑玄 注:“缨,今马鞅也;就,成也。诸侯之臣饰以三色而三成。”《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繅皆三采三就。”⒉犹三匝,三重。《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俞樾《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⒊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孔颖达 疏:“行刑当就三
- 3.
下拜释义:《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武,使 孔 赐伯舅胙。’齐侯 将下拜。”杨伯峻 注:“下拜者,降于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此为当时臣对君之礼。”后指跪下而拜。《史记·孟尝君列传》:“冯驩 结轡下拜。”唐 宋之问《扈从登封告成颂》:“万方俱下拜,相与乐昇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王伯丹 见是先生来了,倒也知道敬重,亲自迎了出来,先行下拜。”
- 4.
伏膺释义:⒈服膺。伏,通“服”。谓倾心,钦慕。《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君何如 许(许询)?’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 将北面矣。’”《世说新语·品藻》作“服膺”。宋 沉辽《赠清道》诗:“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⒉服膺。伏,通“服”。指信服;归心。南朝 梁 沉约《内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综兼忘之书。”《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於经史。”宋 王禹偁《北狄来朝颂并序》:“苟非圣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⒊服膺。伏,通“
- 5.
伏读释义: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孔丛子·杂训》:“子思 在 鲁,使以书如 卫 问 子上,子上 北面再拜,受书伏读。”后世臣下阅读帝王诏书 清 俞正燮《<澳门纪略>跋》:“昔尝伏读 圣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训。”
- 6.
伏魄释义:⒈古代迷信,谓人始死时魂魄离体未久,可持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招其魂魄归体,称为“伏魄”。伏,通“復”。⒉指死而复苏。
- 7.
佚豫释义:⒈犹佚乐。《汉书·杜周传》:“天下至大,万事至众,祖业至重,诚不可以佚豫为,不可以奢泰特也。”汉 王充《论衡·感类》:“汤 死,﹝ 伊尹 ﹞復相 太甲。太甲 佚豫,放之 桐宫,摄政三年,乃退復位。”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今 潁川 荀爽,舆病在道,北郡 郑玄,北面受署,彼岂乐羇牵者哉?知时不可佚豫也。”⒉声音迅疾貌。佚,通“呹”。
- 8.
便门桥释义:汉 长安 城西北、渭水 上的桥名,武帝 建元 三年始建。《汉书·武帝纪》:“初作 便门桥。”颜师古 注:“苏林 曰:‘去 长安 四十里。’服虔 曰:‘在 长安 西北,茂陵 东。’便门,长安 城北面西头门,即 平门 也……於此道作桥,跨渡 渭水 以趋 茂陵,其道易直,即今所谓 便桥 是其处也。便读如本字。”
- 9.
俱卢洲释义:佛经分世界为四大部洲,北面的名 俱卢洲。义译为高胜。卢,也作“芦”。
- 10.
八关山释义:位于小鱼山的北面,中国海洋大学的东侧。
- 11.
公生明释义:《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后因出入不便,改为牌坊。参阅 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公生明坊旧是立石》。
- 12.
关帝庙释义:旧时供奉 三国 蜀 关羽 的庙宇。《冷眼观》第十六回:“其时 袁廷尉 的行营,是驻在京师小站上一个 关帝 庙里。”郁达夫《浙东景物纪略·仙霞记险》:“北面出关,下岭里许,是一个 关帝 庙,规模很大。”茅盾《林家铺子》五:“关帝 庙前那空场上,照例来了跑江湖赶新年生意的摊贩和变把戏的杂耍。”
- 13.
北园释义:在北面的园林或园圃。
- 14.
北大街释义:城市中心的北面街道,顾命名北大街!多数城市会在前面加上某某北大街,中国北大街很多。
- 15.
北山释义:⒈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唐 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⒉山名。即 北邙山。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使公卿皆从。”杜预 注:“北山,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延佇望城郭。”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⒊山名。即 钟山,又名 紫金山。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 16.
北岩释义:⒈北面的山岩。⒉寺院名。在今四川省达县西北凤凰山。风景优美。
- 17.
北渚释义:北面的水涯。
- 18.
北溪释义:⒈在北的溪水。⒉特指河南龙门山北面的溪涧。
- 19.
北苑释义:⒈宫廷北面的皇室园林。 ⒉泛称皇室园林。⒊指南唐画家董源。⒋宋代名茶产地。⒌见“北苑茶”。
- 20.
北至释义: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
北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桮羹释义:一杯浓汤。桮,亦作“ 盃 ”、“ 杯 ”。《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 曰:‘吾与 项羽 俱北面受命 怀王 ,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汉书·项籍传》作“一盃羹”。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下:“ 武宗 朝,宰相 李德裕 奢侈极,每食一杯羹,费钱约三万。”参见“ 分我杯羹 ”。
- 2.
三就释义:⒈三成,三套。《仪礼·既夕礼》:“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轡。”郑玄 注:“缨,今马鞅也;就,成也。诸侯之臣饰以三色而三成。”《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繅皆三采三就。”⒉犹三匝,三重。《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俞樾《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⒊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孔颖达 疏:“行刑当就三
- 3.
下拜释义:《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武,使 孔 赐伯舅胙。’齐侯 将下拜。”杨伯峻 注:“下拜者,降于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此为当时臣对君之礼。”后指跪下而拜。《史记·孟尝君列传》:“冯驩 结轡下拜。”唐 宋之问《扈从登封告成颂》:“万方俱下拜,相与乐昇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王伯丹 见是先生来了,倒也知道敬重,亲自迎了出来,先行下拜。”
- 4.
伏膺释义:⒈服膺。伏,通“服”。谓倾心,钦慕。《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君何如 许(许询)?’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 将北面矣。’”《世说新语·品藻》作“服膺”。宋 沉辽《赠清道》诗:“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⒉服膺。伏,通“服”。指信服;归心。南朝 梁 沉约《内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综兼忘之书。”《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於经史。”宋 王禹偁《北狄来朝颂并序》:“苟非圣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⒊服膺。伏,通“
- 5.
伏读释义: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孔丛子·杂训》:“子思 在 鲁,使以书如 卫 问 子上,子上 北面再拜,受书伏读。”后世臣下阅读帝王诏书 清 俞正燮《<澳门纪略>跋》:“昔尝伏读 圣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训。”
- 6.
伏魄释义:⒈古代迷信,谓人始死时魂魄离体未久,可持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招其魂魄归体,称为“伏魄”。伏,通“復”。⒉指死而复苏。
- 7.
佚豫释义:⒈犹佚乐。《汉书·杜周传》:“天下至大,万事至众,祖业至重,诚不可以佚豫为,不可以奢泰特也。”汉 王充《论衡·感类》:“汤 死,﹝ 伊尹 ﹞復相 太甲。太甲 佚豫,放之 桐宫,摄政三年,乃退復位。”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今 潁川 荀爽,舆病在道,北郡 郑玄,北面受署,彼岂乐羇牵者哉?知时不可佚豫也。”⒉声音迅疾貌。佚,通“呹”。
- 8.
便门桥释义:汉 长安 城西北、渭水 上的桥名,武帝 建元 三年始建。《汉书·武帝纪》:“初作 便门桥。”颜师古 注:“苏林 曰:‘去 长安 四十里。’服虔 曰:‘在 长安 西北,茂陵 东。’便门,长安 城北面西头门,即 平门 也……於此道作桥,跨渡 渭水 以趋 茂陵,其道易直,即今所谓 便桥 是其处也。便读如本字。”
- 9.
俱卢洲释义:佛经分世界为四大部洲,北面的名 俱卢洲。义译为高胜。卢,也作“芦”。
- 10.
八关山释义:位于小鱼山的北面,中国海洋大学的东侧。
- 11.
公生明释义:《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后因出入不便,改为牌坊。参阅 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公生明坊旧是立石》。
- 12.
关帝庙释义:旧时供奉 三国 蜀 关羽 的庙宇。《冷眼观》第十六回:“其时 袁廷尉 的行营,是驻在京师小站上一个 关帝 庙里。”郁达夫《浙东景物纪略·仙霞记险》:“北面出关,下岭里许,是一个 关帝 庙,规模很大。”茅盾《林家铺子》五:“关帝 庙前那空场上,照例来了跑江湖赶新年生意的摊贩和变把戏的杂耍。”
- 13.
北园释义:在北面的园林或园圃。
- 14.
北大街释义:城市中心的北面街道,顾命名北大街!多数城市会在前面加上某某北大街,中国北大街很多。
- 15.
北山释义:⒈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唐 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⒉山名。即 北邙山。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使公卿皆从。”杜预 注:“北山,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延佇望城郭。”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⒊山名。即 钟山,又名 紫金山。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 16.
北岩释义:⒈北面的山岩。⒉寺院名。在今四川省达县西北凤凰山。风景优美。
- 17.
北渚释义:北面的水涯。
- 18.
北溪释义:⒈在北的溪水。⒉特指河南龙门山北面的溪涧。
- 19.
北苑释义:⒈宫廷北面的皇室园林。 ⒉泛称皇室园林。⒊指南唐画家董源。⒋宋代名茶产地。⒌见“北苑茶”。
- 20.
北至释义: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