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倡言 倡言的意思
chàngyán

倡言

简体倡言
繁体
拼音chàng yán
注音ㄔㄤˋ ㄧ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àng chāng,(1) 发动,首先提出。【例句】:倡言,倡始。倡议。倡导。提倡。首倡(首先提倡)。(2) 古同“唱”,唱和(hè)。(1) 古代称唱戏的人。【组词】:倡优。(2) 古同“娼”,妓女。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基本含义

倡言指的是积极宣扬、提倡某种观点或主张,以引起他人的共鸣和行动。

倡言的意思

倡言 [chàng yán]

1. 提出倡仪;建议。

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言者,窃不愿于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 propose; initiate; ]

2. 扬言,公开提出来。

俊疑飞漏言,还朝,反倡言飞逗遛不进。——《宋史·岳飞传》

[ proclaim; ]

倡言 引证解释

⒈ 首先陈述某种意见;提倡。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言者,窃不愿於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佛牙》:“世人尊佛太甚,但有一人倡言是佛,俗子万众擎跽畏敬……安有敢证其谬者。”
胡藴玉 《<中国文学史>序》:“制科诸公,虽倡言文体,然而伏几面墙,困守帖括,文不徵实,语多蹈虚。”

⒉ 扬言。

《宋史·岳飞传》:“俊 疑 飞 漏言,还朝,反倡言 飞 逗遛不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林儿 意益肆,倡言丛众中,诬主人妇与私。”
郭沫若 《我的童年》四:“易先生 当时便退出了学校,他倡言要辞职,这把一学校的人都闹翻了。”


国语词典

倡言 [chàng yán]

⒈ 首先提出意见。

《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言者,窃不愿于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六·佛牙》:「世人尊佛太甚,但有一人倡言是佛,俗子万众擎跽畏敬,倾家以施,焚肌以礼,安有敢证其谬者。」

⒉ 扬言。

《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俊疑飞漏言,还朝,反倡言飞逗遛不进。」
《聊斋志异·卷四·田七郎》:「林儿意益肆,倡言丛众中,诬主人妇与私。」


倡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倡言释义:公开地提出来:倡言革命。
    • 2.
      唱言释义:⒈倡言;首先建议。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臣闻 文子 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唱言者,何也?窃不愿於圣代,使有不蒙施之物。”《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初,梁州 刺史 张光 会诸郡守于 魏兴,共谋进取。张燕 唱言:‘汉中 荒败,迫近大贼,克復之事,当俟英雄。’”⒉扬言;宣扬。《魏书·穆崇传》:“崇 乃唱言曰:‘梁眷 不顾恩义,奬 显(刘显)为逆,今我掠得其妻马,足以雪忿。’”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窦玉妻》:“明晦虽殊,人神无二。小女子得奉巾櫛,盖是宿缘。勿谓异类,
    • 3.
      囓血为盟释义:谓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揆郑《哀政闻社员》:“楊度 初時,倡言排 滿,與 黄興、劉揆一 囓血爲盟,圖爲刺客,將赫然革命之健者。”
    • 4.
      囓血爲盟释义:谓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揆郑《哀政闻社员》:“杨度 初时,倡言排 满,与 黄兴、刘揆一 囓血为盟,图为刺客,将赫然革命之健者。”

倡言(chang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倡言是什么意思 倡言读音 怎么读 倡言,拼音是chàng yán,倡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倡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