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主义 主义的意思
zhǔ

主义

简体主义
繁体主義
拼音zhǔ yì
注音ㄓㄨˇ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ǔ,(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组词】: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组词】:君主。主上。(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组词】: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组词】: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组词】: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 预示。【组词】:早霞主雨。(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组词】:木主。神主。(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 姓。

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基本含义

主义是指一种思想体系或理论体系,以某种主张、信仰或原则为核心,以此为指导来指导行动和判断。

主义的意思

主义 [zhǔ yì]

1. 某种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现实主义。
马克思主义。

[ -ism; ]

2. 某一(特定)人或物所特有之行为方式、作风。

自由主义。

3. 一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4. 由导师、学派或教派提出的认为正确并且支持的事物。

达尔文主义。

[ doctrine; ]

5. 政府决定作为它的行动或政策基础的施政方针,尤指国防关系方面的。

门罗主义。

6. 行为的指导原则。

三民主义。

[ principle; ]

7. 对事情的主张。

[ stand for; advocate; hold; ]

8. 犹主旨,主体。

[ substance; gist; main body; main part; ]

主义 引证解释

⒈ 谨守仁义。

《逸周书·谥法解》:“主义行德曰元。”
孔晁 注:“以义为主,行德政也。”

⒉ 对事情的主张。

《史记·太史公自序》:“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其信从者,下自士大夫,上亦至将相而止,主义为逐 满。”

⒊ 犹主旨,主体。

梁启超 《与林迪臣太守书》:“启超 谓今日之学校,当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

⒋ 以解释词义为主。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世人分别小学书,谓《尔雅》主义,《説文》主形,《切韵》主音,是固然矣。”

⒌ 形成系统的理论学说或思想体系。

丁玲 《韦护》第三章六:“你不是很讨厌我信仰的主义吗?为什么你又要爱我?”

如:马克思主义;达尔文主义

⒍ 一定的社会制度或政治经济体系。

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⒎ 思想作风。

如:自由主义;主观主义


国语词典

主义 [zhǔ yì]

⒈ 对事物或原理的基本主张,是一种观念和信仰的形态,可形成一股思潮或学说。如资本主义、写实主义


主义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主见释义:(对事情的)确定的意见:众说纷纭,他也没了主见。
    • 2.
      办法释义: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办法。 他不答应,你也拿他没办法。
    • 3.
      宗旨释义:主要的目的和意图:本学会以弘扬祖国文化为宗旨。
    • 4.
      想法释义:⒈〈动〉设法;想办法。⒉〈名〉思考的结果;意见。
    • 5.
      方针释义:指引事业前进 的方向和目标:方针政策。教育方针。
    • 6.
      目标释义:⒈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看清目标。 发现目标。⒉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奋斗目标。
    • 7.
      目的释义: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地。目的是想探索问题的由来。

主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九运动释义:1935年12月9日 北平(今 北京)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的抗 日 救亡运动。目标是反对 日本 帝国主义对 华北 的进一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 日 救国。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各地,推动了抗 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达到新的高潮。
    • 2.
      一二八事变释义: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动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向上海闸北、江湾、吴淞等地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部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守军在吴淞地区激战月余,使日军死伤万余人。3月初,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守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 3.
      一元论释义: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跟“多元论”相对)。
    • 4.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释义:马克思作于1844年4-8月。由三个未完成手稿组成。批判地分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自己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人的生成、自然和社会的历史、美的规律等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
    • 5.
      一国两制释义: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完成国家统一的基本国策,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项政策也适用于台湾。
    • 6.
      一时权宜释义:同“一时之权”。《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不穿孝这桩事自己也知是一时权宜,其实去报仇,所以才不穿孝。”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六章:“重商主义,既不过一时权宜之説,则其反动力之发生,固自不可避。”
    • 7.
      一朝怀胎,十月分娩释义:比喻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孕育的过程。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从维熙《创作与生活·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但这个构思也是‘一朝怀胎,十月分娩’的产儿,而非心血来潮,灵感显圣的飞来之笔。”
    • 8.
      一街释义:方言。 市街定期交易的一个周期。《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共大理地委<牲畜放牧问题>》:“费洪春,有牛三头、猪四头,每家轮放一街。”
    • 9.
      一贯道释义:会道门之一。起源于 山东。初名“东震堂”,后 路中一 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 路 死后,由 张光璧 继承。抗 日 战争期间,张 投靠 日本 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 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周立波《诸葛亮会》:“咱们得时刻留心,抓了这些,说不定还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赶紧报告。他们闹一贯道,什么道门的,都是遮眼法。”
    • 10.
      万人坑释义:谓丛葬尸骸之处。宋 王巩《甲申杂记》:“熙寧 八年,饿莩无数,作万人坑。”《人民日报》28:“这四华里长的‘万人坑’,盛不下帝国主义、资本家、封建把头的罪和恶,装不下我们工人阶级的仇和恨。”
    • 11.
      三一八惨案释义: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 所部国民军与 奉 系军阀作战,日本 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 奉 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 英 美 法 意 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 大沽口 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 三月十八日,北京 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 天安门 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 段琪瑞 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 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 12.
      三一律释义:欧洲 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的三条规则,就是地点一致(戏剧中的动作应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一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情节一致(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13.
      三个代表释义: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14.
      三八妇女节释义: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为了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也叫国际妇女节。
    • 15.
      三大差别释义:指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的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 16.
      三大改造释义: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17.
      三大法宝释义: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时所作的比喻。 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 18.
      三宗释义:⒈指黄帝、唐尧、虞舜。 ⒉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19.
      三座大山释义:喻指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大敌人,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主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九运动释义:1935年12月9日 北平(今 北京)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的抗 日 救亡运动。目标是反对 日本 帝国主义对 华北 的进一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 日 救国。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各地,推动了抗 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达到新的高潮。
    • 2.
      一二八事变释义: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动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向上海闸北、江湾、吴淞等地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部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守军在吴淞地区激战月余,使日军死伤万余人。3月初,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守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 3.
      一元论释义: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跟“多元论”相对)。
    • 4.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释义:马克思作于1844年4-8月。由三个未完成手稿组成。批判地分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自己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人的生成、自然和社会的历史、美的规律等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
    • 5.
      一国两制释义: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完成国家统一的基本国策,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项政策也适用于台湾。
    • 6.
      一时权宜释义:同“一时之权”。《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不穿孝这桩事自己也知是一时权宜,其实去报仇,所以才不穿孝。”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六章:“重商主义,既不过一时权宜之説,则其反动力之发生,固自不可避。”
    • 7.
      一朝怀胎,十月分娩释义:比喻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孕育的过程。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从维熙《创作与生活·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但这个构思也是‘一朝怀胎,十月分娩’的产儿,而非心血来潮,灵感显圣的飞来之笔。”
    • 8.
      一街释义:方言。 市街定期交易的一个周期。《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共大理地委<牲畜放牧问题>》:“费洪春,有牛三头、猪四头,每家轮放一街。”
    • 9.
      一贯道释义:会道门之一。起源于 山东。初名“东震堂”,后 路中一 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 路 死后,由 张光璧 继承。抗 日 战争期间,张 投靠 日本 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 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周立波《诸葛亮会》:“咱们得时刻留心,抓了这些,说不定还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赶紧报告。他们闹一贯道,什么道门的,都是遮眼法。”
    • 10.
      万人坑释义:谓丛葬尸骸之处。宋 王巩《甲申杂记》:“熙寧 八年,饿莩无数,作万人坑。”《人民日报》28:“这四华里长的‘万人坑’,盛不下帝国主义、资本家、封建把头的罪和恶,装不下我们工人阶级的仇和恨。”
    • 11.
      三一八惨案释义: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 所部国民军与 奉 系军阀作战,日本 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 奉 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 英 美 法 意 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 大沽口 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 三月十八日,北京 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 天安门 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 段琪瑞 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 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 12.
      三一律释义:欧洲 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的三条规则,就是地点一致(戏剧中的动作应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一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情节一致(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13.
      三个代表释义: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14.
      三八妇女节释义: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为了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也叫国际妇女节。
    • 15.
      三大差别释义:指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的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 16.
      三大改造释义: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17.
      三大法宝释义: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时所作的比喻。 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 18.
      三宗释义:⒈指黄帝、唐尧、虞舜。 ⒉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19.
      三座大山释义:喻指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大敌人,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主义造句

1.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在崇高的理想和感情基础上产生的趣味,和趣味主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3.一个人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就不可避免地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5.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我们的一些同盟军和群众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了。

6.在社会主义中国,用人单位应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国际社会向非洲难民提供了人道主义的援助。

8.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他们总想以求一逞,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9.帝国主义者惯于用假途灭虢之计,侵占别国领土,建立殖民地。

10.资本主义社会光怪陆离,什么糟糕事情都有。

11.我们对日本帝国主义有着刻骨仇恨。

12.日本人民应牢记军国主义给日本民族带来的苦难,前车可鉴,要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13.霸权主义者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14.中山先生吊民伐罪,领导革命,终于推翻了千年来的封建主义

15.名目繁多的西方现代文艺流派,其实是一家眷属,都是形式主义的流派。

16.有些帝国主义分子嗜痂成癖,专门把鼻子伸向阴暗的角落。

17.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

18.七七事变后,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者铁蹄的蹂躏。

19.中国人民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20.社会主义的事业如日方升。

主义(zhu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主义是什么意思 主义读音 怎么读 主义,拼音是zhǔ yì,主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主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