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节 [zhí jié]
1. 拿着符节。
2. 坚守节操。
4. 谓执板击节。
执节 引证解释
⒈ 拿着符节。
引《周礼·秋官·脩闾氏》:“邦有故,则令守其閭互,唯执节者不几。”
《史记·龟策列传》:“及猛将推锋执节,获胜於彼,而蓍龟时日亦有利於此。”
⒉ 坚守节操。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宋 元嘉 中,右将军 到彦之,留建威将军 朱脩之 守此城, 魏 军南伐, 脩之 执节不下。”
明 屠隆 《綵毫记·救主出围》:“下官 李白,因执节不从 永王 助乱,被他拘囚在此。”
清 孙子余 《与郭筠仙书》:“下至匹夫匹妇,执节守义,临难不苟免者,所在而足。”
⒊ 谓执板击节。
引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以上乐府相和歌。案相和而歌,并 汉 世街陌謳謡之词,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之。”
执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几释义:⒈不盘查。《周礼·秋官·修闾氏》:“邦有故则令守其閭互,唯执节者不几。”贾公彦 疏:“有执节公使者不几訶也。”⒉未近,不到。《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楚 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杜预 注:“几,近也。”⒊没有希望;不可希求。几,通“冀”。《商君书·定分》:“为治而去法令,犹欲无饥而去食也,欲无寒而去衣也,欲东而西行,其不几亦明矣。”朱师辙 解诂:“几,冀也。”《汉书·邹阳传》:“﹝ 高皇帝 ﹞水攻则 章邯 以亡其城,陆击则 荆王 以失其地。此皆国家之不几者也。”王先谦 补注:“国家谓 吴。言 高帝 之
- 2.
习与体成释义:犹言习与性成。《孔丛子·执节》:“作之不變,習與體成,則自然矣。”
- 3.
伯姬释义:⒈春秋 鲁宣公 之女,宋共公 夫人,亦称 共姬、恭伯姬。共公 死后,执节守贞。鲁襄公 三十年,宋 宫失火,左右劝其躲避,伯姬 曰:“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越义而生不如守义而死。”遂被焚死。见《穀梁传·襄公三十年》、汉 刘向《列女传·宋恭伯姬》。汉 牟融《理惑论》:“豫让 吞炭漆身,聂政 皮面自刑,伯姬 蹈火,高行 截容,君子为勇而有义,不闻讥其自毁没也。”⒉用以代称贤女。宋 王安石《寄吴氏女子》诗:“伯姬 不见我,乃今始七龄。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寧?”
- 4.
前引释义:在前头引导。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二:“前后骑从数十人,别有青衣二人执节前引,呵殿而至。”《宋书·礼志五》:“案天文毕昴之中谓之天街,故车驾以罼罕前引。”《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押赴市曹处斩。但见犯由前引,棍棒后随,前街后巷,这番过后几时回?”
- 5.
启节释义:⒈古代使臣出行,执节以示信。后因谓侍从引驾或高级官吏起程为“启节”。⒉喻星宿的运转和节令的更换。
- 6.
思归引释义:琴曲名。 相传 春秋 时 邵王 聘 卫侯 女,未至而王死,太子留之,不听,拘于深宫,思归不得,遂援琴而歌曰:“涓涓流水,流反而淇兮;有怀於 卫,靡日不思;执节不移兮,行不诡随;坎坷何辜兮,离厥菑。”曲终,自缢而死。亦名《离物操》。见 汉 蔡邕《琴操·思归引》。
- 7.
知臣莫若君释义:了解臣子的无过于君主。《管子·大匡》:“鲍叔 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 小白 也。’”《孔丛子·执节》:“魏安釐王 问 子顺 曰:‘……﹝ 马回 ﹞有大丈夫之节,吾欲以为相,可乎?’答曰:‘知臣莫若君,何有不可?’”唐 吴兢《贞观政要·择官》:“十四年,特进 魏徵 上疏曰:‘臣闻知臣莫若君……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
- 8.
襃德侯释义:汉 卓茂 的爵号。《后汉书·卓茂传》:“﹝ 光武 ﹞乃下詔曰:‘前 密 令 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 茂 为太傅,封 襃德侯。’”宋 黄公度《送弟童士季赴永春》诗:“信臣 千载《循吏传》,密 令当年 褒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