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节 [zhì jié]
1. 志向和节操。
志节 引证解释
⒈ 志向和节操。
引《汉书·叙传上》:“﹝ 班伯 ﹞家本北边,志节忼慨,数求使 匈奴。”
《朱子语类》卷一二八:“如今有志节担当大事人,亦须有平阔广大之意始得。”
明 唐顺之 《答王生宗道书》:“唐君 诚志节之士,所惜平生未与之接,不能得其心胸面目之详。”
严复 《救亡决论》:“总之,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於无用之地,堕坏志节於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国语词典
志节 [zhì jié]
⒈ 志气节操。也作「志操」。
引《汉书·卷三三·魏豹等传·赞曰》:「横之志节,宾客慕义,犹不能自立,岂非天虖!」
《晋书·卷六二·刘琨传》:「不幸遭难,志节不遂。」
志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人释义:⒈超出众人。《商君书·画策》:“凡人主德行非出人也,知非出人也,勇力非过人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谚曰:‘扬州 独步 王文度,后来出人 郄嘉宾。’”宋 司马光《缙云县尉张君墓志铭》:“君性嗜学,年十五,志节已皦皦出人。”明 杨慎《丹铅总录·史籍·出人不远》:“饱食终日而不学,岂能过人乎?出人,如古言:加人一等;后世言:出人一头地。”⒉到刑场杀人。《水浒传》第四十回:“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到处看出人。便是京师天子杀人也放人看。”《扬州评话选·扬州劫法场》:“这个小囚囊的再坏不得,每
- 2.
唱道释义:⒈真正是,端的是。 元曲双调《鸳鸯煞》的定格,第五句首二字规定须用“唱道”字。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鸳鸯煞]休把似残花败柳寃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唱道题柱胸襟,当罏的志节。”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鸳鸯煞尾]你则为功名两字相迤逗,生熬得风波千里亲担受,凭着短剑长琴,游徧 赤县神州,唱道几处笙歌,几家僝僽。”元 蒲察善长《新水令》套曲:“你是必休倦云淡风力紧,我这里想谁医治相思病,传示我可意情人,休辜负海誓山盟,唱道性命也似看承,心脾般钦敬。”⒉佛教语。谓讲经说
- 3.
奇童释义:才能优异的儿童。《后汉书·杜根传》:“﹝ 根 ﹞父 安,字 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宋 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有器度,舅礼部侍郎 孔武仲,祕阁校理 平仲,叹誉以为奇童。”郭沫若《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 夏完淳 ﹞不仅博闻强记,长于诗文,而且在围棋方面已可称为国手,确实是多才多艺的一位奇童了。”
- 4.
尚志释义:高尚其志;崇尚志节。
- 5.
廉隅细谨释义:廉隅:本指棱角,比喻品行端正,有志节。 比喻品行端正,有志节,做事细致谨慎。
- 6.
志义释义:⒈犹志节。 ⒉意义。
- 7.
松柏之志释义: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 8.
枕戈击楫释义:枕着兵器,拍击船桨。 形容杀敌心切,志节慷慨。
- 9.
甘贫守志释义:甘受贫困,守住志节。
- 10.
白首一节释义: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
- 11.
眇志释义:高远的志节。
- 12.
穨丧释义:消极;颓唐。章炳麟《俱分进化论》:“吝惜身命希於苟安而止者,所在皆是。风教陵迟,志节穨丧,其进於恶也,盖已甚矣。”
- 13.
节尚释义:犹志节。
- 14.
贞夫释义:⒈志节坚定、操守方正的人。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鲁二儒》诗:“介介若人,特为贞夫。” 元 耶律楚材 《和裴子法韵》:“君子道消小人用,贞夫远弃利名酒。” 清 阎尔梅 《上史阁书》:“今天下夷寇交訌,陵畿沦没,正志士抚膺,贞夫抱慟之秋。”⒉指妻死不再娶的男子。《魏书·列女传·刁思遵妻鲁氏》:“贞夫节妇,古今同尚,可令本司依式标牓。”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如 小娥 ,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这事(男子乳育婴孩)一定要孝子才办得到,贞夫是不
- 15.
贞婉释义:坚贞柔顺。 《晋书·列女传·愍怀太子妃王氏》:“太尉 衍 女也。字 惠风。贞婉有志节。”北周 庾信《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非夫博文达礼、贞婉听从者,孰能与於此乎。”《辽史·列女传·耶律术者妻萧氏》:“年十八,归 术者。谨裕贞婉,娣姒推尊之。”
- 16.
贞士释义:志节坚定、操守方正之士。
- 17.
贞孝释义:志节坚贞,性行孝悌。《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丰年蕃庶,人有曾 閔 贞 孝之行。”晋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士女贞孝,望山乐水,土地易为生事。”清 全祖望《天妃庙说》:“生为明圣,死为明神,故世之死而得祀者,必以其忠节贞孝而后尊。”
- 18.
贞性释义:坚贞不移的禀性;贞烈清白的志节。
- 19.
贞贤释义:指志节坚贞而有贤德的人。
- 20.
贞规释义:亦作“贞槼”。忠贞不移的志节;贞正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