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擣衣 擣衣的意思
dǎo

擣衣

简体擣衣
繁体
拼音dǎo yī
注音ㄉㄠˇ ㄧ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ǎo,(1) 舂、撞擊,通“搗”。(2) 衝擊,攻破。【组词】:批亢擣虛。

yī yì,(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组词】: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组词】:炮衣。糖衣。肠衣。(3) 姓。

擣衣的意思

擣衣 [dǎo yī]

1. 古时衣服常由纨素一类织物制作,质地较为硬挺,须先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擣衣”。后亦泛指捶洗。南朝 齐 谢朓《秋夜》诗:“秋夜促织鸣,南邻擣衣急。”唐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宋 葛天民《春怀》诗:“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擣衣平正石。”清 陈维崧《瑶花·秋雨新晴登远阁眺望》词:“金闺瑟瑟,正青砧隔院擣衣纔罢。”


擣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争向释义:犹怎奈。向,语助词。唐 白居易《题酒瓮·呈梦得》诗:“若无清酒两三瓮;争向白鬚千万茎?”唐 无名氏《洞仙歌》:“无计恨征人,争向金风漂荡,擣衣嘹亮?”宋 柳永《临江仙》词:“萧条。牵情繫恨,争向年少偏饶?”
    • 2.
      擣衣石释义:⒈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 唐 王建《捣衣曲》:“月明庭中擣衣石,掩帷下堂来擣帛。”⒉陕西省 勉县 旧 褒城县 境有 女郎山,山下有大石,相传为 东汉 张鲁 女捣衣所用之石。又 荆州 秭归县 境古有 屈原 宅,亦有捣衣石。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一》:“﹝ 褒城县 女郎山 ﹞下有 女郎庙 及擣衣石,言 张鲁 女也。”《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荆州记》:“秭归县 有 屈原 宅,女嬃 庙,擣衣石犹存。”
    • 3.
      擣衣释义:古时衣服常由纨素一类织物制作,质地较为硬挺,须先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擣衣”。后亦泛指捶洗。南朝 齐 谢朓《秋夜》诗:“秋夜促织鸣,南邻擣衣急。”唐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宋 葛天民《春怀》诗:“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擣衣平正石。”清 陈维崧《瑶花·秋雨新晴登远阁眺望》词:“金闺瑟瑟,正青砧隔院擣衣纔罢。”
    • 4.
      绣女释义:⒈亦作“綉女”。从事刺绣的妇女。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周文矩》:“有贵戚游春、擣衣、熨帛、绣女等图传於世。”⒉泛指少女。《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秀才们抱了几本书,就如绣女一般,除了学裡见见县官,多有整世不进县门去的。”⒊指封建时代备选为妃嫔宫女的少女。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大水》:“天啟 初,吴中 讹言中官来采绣女,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传説道:‘十个绣女要一个寡妇押送。’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明 无名氏《云间杂志》卷中:“隆庆 二年,讹传京中点綉女,一

擣衣(dao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擣衣是什么意思 擣衣读音 怎么读 擣衣,拼音是dǎo yī,擣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擣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