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行止 行止的意思
xíngzhǐ

行止

简体行止
繁体
拼音xíng zhǐ
注音ㄒㄧㄥˊ ㄓ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zhǐ,(1) 停住不动。【组词】:止步。截止。(2) 拦阻,使停住。【组词】:止痛。禁止。(3) 仅,只。【组词】:止有此数。不止一回。(4) 古同“趾”,脚;脚趾头。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行为举动。

行止的意思

行止 [xíng zhǐ]

1. 行动的踪迹。

行止难测。

[ whereabouts; ]

2. 行动;活动。

[ act; move; ]

3. 犹言一举一动。

故大英雄见得定,识得破,不偷一时之欢娱,坏自己与他的行止。——《三刻拍案惊奇》

[ behaviour; conduct; ]

行止 引证解释

⒈ 行步止息,犹言动和定。

《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后汉书·吕布传》:“卓(董卓 )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 布 自卫。”
《隋书·南蛮传·真腊》:“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

⒉ 偏指行动;活动。

《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这些时犹烦唇齿。听严城鼓已三挝,六街中少人行止。”

⒊ 犹言一举一动。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元统 间, 杭州 盐仓 宋 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穷窘,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四:“东京 人并非因为她( 李师师 )的性情乖张、行止独特,而是因为她也具有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点才把她捧红的。”

⒋ 行踪。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会有以 瑨肃 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见其子。”
巴金 《新生》一:“我们特地请他来和你商量关于你以后的行止。”

⒌ 品行。

《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 张仲素、段文昌 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今日却知老僧説的是, 张生 决不是那一等没行止的秀才。”
《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一个秀才叫是 麻从吾,不要説那六府里边数他第一个没有行止,只怕古今以来的歪货,也只好是他第一了。”


国语词典

行止 [xíng zhǐ]

⒈ 前进和停止。

《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⒉ 举动、态度。

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闰,可象可傚。」
《红楼梦·第六十回》:「争奈五儿执意不从,虽未明言,却行止中已带出。」

⒊ 往来的踪迹。

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去处

⒋ 做主、做决定。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〇》:「还要去贾廉访宅上,问问我家小姐与姐夫贾衙内才好行止。」

⒌ 住址。

《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店家为官司行下缉捉奸细,不许停留无行止单身之人。」

去处


行止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去向释义:所去的方向:去向不明。
    • 2.
      去处释义:⒈去的地方:我知道他的去处。 ⒉场所;地方:那里林木幽深,风景秀丽,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

行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力释义:成年的劳力。唐 高彦休《唐阙史·真陵开山》:“且煎且凿,役百万丁力,孜孜矻矻。”《金史·食货志一》:“比闻民乏食至鬻子者,听以丁力等者赎之。”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四:“本朝役东南之民,皆以均徭编审,而独注意於粮长之一事,故祖宗之法,必取丁力相应有行止者充之。”
    • 2.
      上水船释义:⒈逆流而上的船。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矛盾》:“令狐 赵公 镇 维扬,处士 张祜 尝与狎讌。公 因视 祜 改令曰:‘上水船,风又急,帆下人,须好立。’”清 曹寅《送朱林修北试》诗:“缓酌 扬州 酒,高牵上水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转瞬又是元宵佳节,我便料理到 汉口 去,打听得这天是 怡和 的上水船。”⒉比喻文思迟钝。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敏捷》:“梁太祖 受禪,姚洎 为学士。尝从容,上问及 廷裕 行止,洎 对曰:‘顷岁左迁,今闻旅寄 衡水。’上曰:‘颇知其人构思甚捷。’对曰:‘向在翰林,号
    • 3.
      世外人释义:⒈超脱世俗之人。 宋 苏轼《题卢鸿一<学士堂图>》诗:“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録。”⒉指僧道、神仙。宋 陈师道《寄参寥》诗:“惟於世外人,相从可忘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王 意世外人必不知八股业,乃炫其冠军之作。”
    • 4.
      仰止释义:仰慕;向往。止,语助词。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宋 姜夔《饶歌吹曲·沅之上》:“真人方兴,百神仰止。”清 魏源《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之一:“山形果象蹲,遗躅空仰止。”孙中山《革命原起》:“二人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
    • 5.
      仰高释义:⒈谓仰慕高尚的德行。语本《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汉班昭《东征赋》:“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宋曾巩《与定州韩相公启》:“虽未得就诸生之列,请益于诗书;犹足以闻长者之风,仰高于道谊。”⒉犹高攀。指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 6.
      公命释义:⒈诸侯的命令。《仪礼·聘礼》:“宾即馆,讶将公命。”《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费伯 帅师城 郎。不书,非公命也。”杜预 注:“传曰:君举必书,然则史之策书,皆君命也。”按,此指 鲁隐公 之命。⒉官家使命。汉 荀悦《申鉴·时事》:“弗避而报者无罪,避而报之杀……凡以公命行止者,不为弗避。”
    • 7.
      六节释义:⒈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他国,用作凭证的六种信物。节,符信。《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⒉谓马之行止进退驰骤的节度。《周礼·夏官·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应电 曰:“六节,谓行止进退驰骤之节。”⒊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汉 荀悦 《申鉴·政体》:“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离,六节不悖,则三才允序,五事交备,百工惟釐,庶绩咸熙。” 黄省曾 注
    • 8.
      准程释义:⒈准则;法式。 唐 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及公当职施政,示人準程。良士勇善,伪夫去饰。”《元史·礼乐志三》:“迎神,奏《文明之曲》:‘天纵之圣,集厥大成。立言垂教,万世準程。’”清 袁枚《新齐谐·铜人演西厢》:“乾隆 二十九年,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鐘法。每齣插匙开锁有一定準程,误开则坐卧行止乱矣。”⒉一定的规程,确定的把握。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洞宾 云:‘我十年苦志,一举成名,是荷包里东西,拿得定的
    • 9.
      创格释义:新的风格或法式。清 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东坡 大气旋转,虽不屑屑於句法、字法中别求新奇,而笔力所到,自成创格。”清 冯桂芬《皖水迎师记》:“刺史復以多金啗洋商争愿承者,又与约船中得增灶治餐,驴马军械得入船,抵 皖 泊舟听行止,一一如我法,皆轮船创格,则刺史力也。”黄远庸《新闻日记·民国四年四月一日》:“又吾此后所谓新闻者,不必尽为朝章国故也。市井琐屑,街谈巷议,皆一一作新闻观,此在日报中实为创格。”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招魂》﹞句末俱用‘些’字,亦为创格。”
    • 10.
      发止释义:行止;进退。
    • 11.
      取进止释义:古代奏疏末所用的套语。犹言听候旨意,以决行止。
    • 12.
      同涂释义:⒈同路;同行止。⒉同归,归宿相同。
    • 13.
      坎止流行释义: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
    • 14.
      嬴嬴缩缩释义:谓行止、进退顺时。
    • 15.
      嬴缩释义:引申为进退、行止。
    • 16.
      孝履释义:指居丧期间的起居行止。
    • 17.
      将宿释义:犹送迎。 《管子·五辅》:“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金廷桂 参解:“《尔雅·释言》:‘将,送也。’……宿,又通‘速’,召请也。然则‘将宿’者,送迎也。与上下文‘修道路,便关市’文义一贯。”一说为“行止”。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将宿’二字对文。《广雅·释詁》:‘将,行也;宿,止也。’然则‘将宿’二字犹言‘行止’。”
    • 18.
      尊驾释义:⒈对对方的尊称。⒉对人行止的敬称。
    • 19.
      展草释义: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九:“广陵 人 杨生,养狗一,甚怜爱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后即以“展草”指报恩事。
    • 20.
      往止释义:犹行止。

行止(xing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行止是什么意思 行止读音 怎么读 行止,拼音是xíng zhǐ,行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行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