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 [chǐ bā]
1. 古管乐器名。竹制,竖吹,六孔,旁一孔蒙竹膜。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仅五孔,前四后一。也称箫管、中管、竖篴。
尺八 引证解释
⒈ 古管乐器名。竹制,竖吹,六孔,旁一孔蒙竹膜。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仍流行于 日本,形制稍异,仅五孔,前四后一。也称箫管、中管、竖篴。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一》。
引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咏筝,儿咏尺八。”
《新唐书·吕才传》:“侍中 王珪、魏徵 盛称 才 製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
叶玉森 《雾泊辽海》诗:“卧听倭娘吹尺八,餘音嫋嫋为谁哀?”
苏曼殊 《燕子龛随笔》:“日本 尺八,状类中土洞簫,闻传自 金 人。”
国语词典
尺八 [chǐ bā]
⒈ 乐器名:(1) 一种箫管。直吹,管身六孔,旁有一孔,加竹膜。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南曲中的洞箫,也称为「尺八」,但管身略短而粗。(2) 一种日本的吹奏乐器。面四孔,背一孔。亦因管身长一尺八寸而得名。
尺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仞释义: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万仞:古代八尺为仞,万仞,山极高。
- 2.
害娃娃释义:女孩十七八,一心要婆家,身子不大妙条条,刚刚四尺八。
- 3.
尺八释义:气鸣乐器。竹制,六孔,竖吹。日本正仓院存中国唐代尺八十余支。福建南音尚存尺八,称为洞箫。
- 4.
平虑草释义:植物名。即买菜。《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吴 有鬼目菜,生工人 黄耉 家;有买菜,生工人 吴平 家。东观案图书,名鬼目曰芝草,买菜曰平虑草。吴 主以 耉 为侍芝郎,平 为平虑郎。”胡三省 注:“《吴志》曰……买菜,高四尺,厚二分,如枇杷形,茎广尺八寸,下茎广五寸,两边生叶,緑色。”
- 5.
昴降释义:《初学记》卷一引《春秋佐助期》:“汉 相 萧何,长七尺八寸,昴星精”。 后因以“昴降”为称颂显贵之词。
- 6.
欹牀释义:古代的一种卧具。明 胡侍《真珠船·卧视书》:“《三国志》:‘曹操 作欹案,卧视书。’曹 智人想便甚,但欹案之制不传。沉括《忘怀録》有欹牀,云如今倚牀,但两向施档齐高,令曲尺上平,若臂倚左档,则右档可几;臂倚右档,则左档可几。臂左右互倚,令人不倦。仍可左右蟠足,或枕档角欹眠,无不便适。其度坐方二尺,足高一尺八寸,档高一尺五寸,木製藤綳,或竹为之。又云尺寸随人所便增损。余意欹案之制,或当不大殊。”
- 7.
脚腕释义:脚与胫接连处,即腿肚下面的部分。《后汉书·律历志下》“小雪”南朝 梁 刘昭 注:“小雪,晷长一丈一尺八分。当至不至,来年蚕麦不成,多病脚腕痛。”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把孩儿风流罪犯寻些箇,吊着脚腕又不敢将脚尖那。”
- 8.
醉山頽倒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 曰:‘嵇叔夜 之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山頽倒”形容醉态。宋 石孝友《满庭芳·次范倅忆洛阳梅》词:“当年,吟赏处,醉山頽倒,飞屑成堆。”
- 9.
颂琴释义:古琴名。琴瑟必伴以歌诗,诗有《雅》《颂》,故称。《左传·襄公二年》:“初,穆姜 使择美檟,以自为櫬与颂琴,季文子 取以葬。”杜预 注:“颂琴,琴名,犹言雅琴。”孔颖达 疏:“琴瑟必以歌诗,诗有《雅》《颂》,故以颂为琴名,犹如言雅琴也。”杨伯峻 注:“据 宋 聂崇义《三礼图》,颂琴长七尺二寸,广尺八寸,二十五弦。穆姜 製此以殉葬。《文献通考·俗乐部》有颂琴,沉钦韩 补注谓非古之颂琴,是也。”
- 10.
黍尺释义: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 横排的称“横黍尺”,纵排的称“纵黍尺”。旧制营造尺就是纵黍尺。横黍尺一尺等于纵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较小的度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