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bǐ,(1) 写字、画图的工具。【组词】: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组词】:笔画。笔顺。笔形。笔道。(3) 用笔写,写作的。【组词】: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组词】: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5) 像笔一样直。【组词】:笔直。笔挺。笔陡。(6) 量词,指钱款。【组词】:一笔钱。(7) 指散文。【例句】:“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1. 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2. 指修史之笔。
3. 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5. 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⒈ 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引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 蜀 境,首悬 吴 闕,犹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 郑善果 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
⒉ 指修史之笔。
引《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
⒊ 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引唐 韩愈 《石君墓志铭》:“故相国 郑公 餘庆,留守 东都,上言 洪 可付史笔。”
⒋ 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引唐 岑参 《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諫书人莫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学,无史笔。”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史笔和文学之笔,应该分别开。”
⒈ 史官直言记载历史的笔法。
引唐·岑参〈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
⒉ 引申指历史。
引《文选·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
《三国演义·第九回》:「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⒊ 书写历史所用的笔。
引晋·曹毗〈对儒〉:「既登东观,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