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 [hǎi dōng]
1. 指海以东地带。常指日本。
海东 引证解释
⒈ 指海以东地带。常指 日本。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佛法自西土,故海东未之有也。
引天宝 末, 扬州 僧 鉴真 始往 倭国,大演释教。”
宋 欧阳修 《奉使道中五言长韵》:“骏足来山北,轻禽出海东。”
章炳麟 《艾如张》诗:“釃酒思共和,共和在海东。”
海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欧释义:狭义上指从波 罗的海东岸到乌拉尔山脉之间的欧洲东部地区。 包括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 、乌克兰等。广义上还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
- 2.
亹源释义:地名。 在青海东北部。今作门源。
- 3.
从卫释义:随从护卫之人。 宋 吴坰《五总志》:“末主好田猎,求海东青於 女真,且抽强军为从卫。”《宋史·张浚传》:“先是,靖康 城破,金 人逼胁君、后、太子、宗室北行,多 琼 之谋;又乘势剽掠,左右 张邦昌,为之从卫。”元 方回《虚谷闲抄》:“章子厚 惇,初来京师赴省试,年少美丰姿。当日晚独步御街,见雕舆数乘,从卫甚都。”
- 4.
仓家峡释义:仓家峡隶属于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是本地比较有名的风景旅游区,位于县境北部引胜乡,距离乐都县城约20公里。
- 5.
奇气释义:⒈不平凡的气势或气象。 宋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郑板桥 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宁调元《壬子感事四章》诗之四:“高楼西北腾奇气,大海东南露国徽。”⒉不平凡的志气。清 张惠言《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文在 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汨为吏十餘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八六:“少年奇气称才华,登 岱 还浮八月槎。”郁达夫《自述》诗之十一:“几度 沧江 逐逝波,风云奇气半消磨。”
- 6.
奉贡释义:⒈纳贡。《后汉书·东夷传·夫馀》:“二十五年,夫餘王 遣使奉贡,光武 厚荅报之。”明 宋濂《皇太子与高丽王书》:“王处海东,称藩奉贡於朝廷者五年。”⒉犹奉献。《后汉书·吕布传》:“成(侯成)分酒肉,先入诣 布 而言曰:‘蒙将军威灵,得所亡马,诸将齐贺,未敢尝也,故先以奉贡。’”
- 7.
巴勒斯坦释义:西亚国家。在地中海东岸。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面积为27万平方千米。人口575万(1993年)。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分治,成立犹太国(现为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其后整个巴勒斯坦先后被以色列占领。1988年巴勒斯坦国成立,其疆界尚未确定。并宣布定都耶路撒冷。
- 8.
海西释义:⒈古 大秦国,即 罗马帝国。《史记·大宛列传》“北有 奄蔡 黎轩”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魏略》云:‘大秦 在 安息、条支 西大海之西,故俗谓之 海西。从 安息 界乘船直载 海西,遇风利时三月到,风迟或一、二岁。’”《后汉书·南蛮传》:“永寧 元年,掸 国王 雍由调 復遣使者诣闕朝贺……自言我 海西 人。海西 即 大秦 也。”⒉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唐 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二:“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清 魏源《江南吟》之八:“阿芙蓉,阿芙蓉,产海西,来海东。”姚华《论文
- 9.
海青碾释义:古农具名。 以石为辊轴,轧轹谷粒。筑平圆形之台,辊轴压于台面,绕中心之柱旋转。或用人力,或用牲畜之力。因其盘旋疾速,故曰海青(海东青鸟)。参阅 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三。
- 10.
海青释义:⒈见“海东青”。⒉方言。大袖长袍。⒊青布。⒋元代驿站名。寓奋速之意。
- 11.
燕足系诗释义:唐 任宗 妻 郭绍兰,因 宗 经商 湘中,久不归,见堂上双燕翻飞,叹言:“尔海东来,必经 湘中 ……欲凭尔附书,投於我婿。 ”因以所吟诗系于燕足,燕径飞至 荆州 任宗 处。
- 12.
爱琴文化释义: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前2000年代中期分布在爱琴海诸岛、巴尔干半岛南部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的古代文化。 属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为地中海东部上古文化的重要部分。
- 13.
犹太人释义:古代聚居在巴勒斯坦的居民,曾建立以色列和犹太王国,后来为罗马所灭,人口全部向外迁徙,散居在欧洲、美洲、西亚和北非等地。1948年,有一部分犹太人在地中海东南岸(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犹太,希伯来Yěhūdhi]
- 14.
相狎释义:彼此亲昵、接近。《左传·襄公六年》:“少相狎,长相优。”杜预 注:“狎,亲至戏也。”唐 薛调《无双传》:“﹝ 王仙客、刘无双 ﹞皆幼稚,戏弄相狎。”清 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自泰西诸国航海东来,始不过藉互市之名,逐什一之利,相狎既久,寖有违言。”
- 15.
红坟释义:红坟,顾名思义,红色的坟墓,在我国西南地区(贵州东部及北部,四川西南部,云南的北部)的山区及西北地区(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少数民族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风俗,主要是用于未成年的人及孕妇或少女死亡的一种土葬方式,一般将死者坟墓漆成红色或暗乌的一种红色,如猪血色,而某些地区部同,如贵州和甘肃,四川,其红坟的埋葬方法是在抬棺木的时候由亲人亲自搭盖一块红布于棺木上,在下葬后,那块红布要在坟尖上停留至少5天,后由亲人拾回烧掉。
- 16.
説话中间释义:一会儿。 形容时间短暂。元 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説话中间,可早来到丞相府了。”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有 范天章 学士令人来请,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説话中间,可早来到也。”亦作“説话之间”。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説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清 洪昇《长生殿·觅魂》:“説话之间,早来到海东边万仞峯巔。”
- 17.
讙言释义:谓众口嘈杂地传说。 《汉书·霍光传》:“又闻民间讙言 霍氏 毒杀 许皇后。”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建炎 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民间讙言天子航海东来。”宋 郭彖《睽车志》卷二:“婢辈忽若惊魘,讙言暗中若有人手,丛杂捫索之状。”
- 18.
醇醲释义:⒈亦作“醇浓”。 酒味浓厚甘美。汉 焦赣《易林·艮之谦》:“黍稷醇醲,敬奉山宗。”宋 苏轼《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嘱戏用其韵答之》:“惟思近醇醲,未敢窥璨瑳。”清 魏源《江南吟》之八:“阿芙蓉,阿芙蓉,产海西,来海东。不知何国香风过,醉我士女如醇醲。”⒉喻富贵尊荣。明 徐渭《涉江赋》序:“然合前赋而观之,诚见其嗜醇醲而姑言寂寞也。”⒊风气淳朴敦厚。晋 左思《魏都赋》:“不鬻邪而豫贾,著驯风之醇醲。”《旧唐书·儒学传序》:“高宗 嗣位,政教渐衰,薄於儒术,尤重文吏。於是醇醲日去,华竞日彰,犹火
- 19.
陕甘革命根据地释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和陕甘边界地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和1928年春,共产党人唐澍、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清涧、渭华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1932年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开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红军与游击队于1934年开辟陕北根据地。1935年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9月与鄂豫皖边区的红二十五军会合,组合成红十五军团。由徐海东、刘志丹任正副军团长,陕甘根据地发展到约30万平方千米,成为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的落脚点。
- 20.
青鵁释义:⒈水鸟名。即鵁鶄。⒉猛禽名。又名海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