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 [zhōng yuán]
1. 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称中元节。犹言高中。谓中试。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参见“三元”。
中元 引证解释
⒈ 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引唐 韩鄂 《岁华纪丽·中元》:“道门寳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於此日。”
唐 令狐楚 《中元日赠张尊师》诗:“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玄都永日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昨夜乃中元赦罪之期,想是赴盂兰会的。”
冯至 《北游》诗:“清冷的月色使我忽然想起,啊,今天是我忘掉了的中元。”
⒉ 称中元节。
引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三一:“法云寺 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这天正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我记得分明,到河边还为的是拿了些纸钱同水酒白肉奠祭河鬼。”
⒊ 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参见“三元”。
⒋ 犹言高中。谓中试。
引《玉佛缘》第一回:“到得五十三岁那年,乡试归家,三场文字,十分得意,亲友都拟他一定中元的了,及至榜发,依然落第。”
国语词典
中元 [zhōng yuán]
⒈ 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祭祀祖先亡魂的习俗。
例如:「中元普渡」。
中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月半释义: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旧俗于此日设祭超度亡故亲人,称盂兰盆。
- 2.
三元白法释义:术数家计算甲子的方法。清 黄宗羲《七怪》:“形法,理之显者也;方位,理之晦者也。三变而为三元白法。方位,一定不易者也;三元白法,随时改换者也。其法即历书所载一白、二黑、三碧、四緑、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六十年为一元,三元凡一百八十年。上元起一白,中元起四緑,下元起七紫。”
- 3.
三元节释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 4.
三元释义:⒈旧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三元。 ⒉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三者之始,旧时称为三元。⒊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
- 5.
三素云释义:⒈道教谓人身中元气有紫、白、黄三色:脾为黄素,肺为白素,肝为紫素,合称“三素云”。⒉指各色云烟。
- 6.
三雍释义:亦称“三雍宫”。汉 时对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汉书·河间献王传》:“武帝 时,献王 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詔策所问三十餘事。”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辟雍、明堂、灵臺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后汉书·儒林传上》:“中元 元年,初建三雍。明帝 即位,亲行其礼。”唐 张继《河间献王墓》诗:“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清 唐孙华《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肇建三雍陈礼乐,宫悬考击闻鸣鼉。”
- 7.
上元丹田释义:道家谓人的头脑。 《云笈七籤》卷五九:“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上元丹田,脑也,亦名泥丸;中元丹田,心也,亦名絳宫;下元丹田,气海也,亦名精门。”
- 8.
上元甲子释义: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甲子”,第二个甲子为“中元甲子”,第三个甲子为“下元甲子”,合称“三元甲子”。清 孔尚任《桃花扇·先声》:“老夫原是 南京 太常寺一个赞礼,爵位不尊,姓名可隐。最喜无祸无灾,活了九十七岁,閲歷多少兴亡,又到上元甲子。”
- 9.
下元释义:⒈节日名。旧时以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宋 洪迈《容斋三笔·上元张灯》:“太平兴国 五年十月下元,京城始张灯如上元之夕。”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月·安期》:“十五日下元之期,菴观寺院课经安期起,至次年正月廿五日,百日期满。”⒉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历一百八十年一周始,而称其中的第三甲子为下元,⒊中医指肾气。《黑籍冤魂》第二三回:“他自戒烟以后,有个下元虚的毛病。”气功意守部位名称,即下元丹田,位于脐下。《云笈七籤》卷五九:“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下元丹田气海也,亦名精门。”⒋道教称
- 10.
中元之期释义:中元,又称鬼节,七月半。 是中国传统的祭奠祖先的四个节日之一。
- 11.
侥利释义:侥幸所得之利。 《新唐书·杨炎传》:“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使与居者均,无侥利。”胡三省 注:“言居行皆无侥幸之利也。”
- 12.
俗理释义:谓社会太平安定。唐 戎昱《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诗:“今朝欢称玉京天,况值关东俗理年。”唐 杨巨源《上刘侍中》诗:“俗理寧因劝,边城詎假防。”
- 13.
倭奴释义:⒈我国史书中 日本 的古称。 《后汉书·光武纪下》:“中元 二年春正月……东夷 倭奴国王 遣使奉献。”《新唐书·东夷传》:“日本,古 倭奴 也。”⒉对 倭 寇、日本 侵略者的蔑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日本》:“谓之妒功生事则可;其恨之者至云党 倭 奴以坏战局……冤矣。”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我们虽然也看见过许多慷慨激昂的诗,什么用死尸堵住敌人的炮口呀,用热血胶住 倭 奴的刀枪呀,但是先生,这是‘诗’呵!”⒊倭 人之奴,汉奸。清 黄遵宪《续怀人诗》之十三:“駡我 倭 奴兼 汉 贼,函
- 14.
做七释义: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称为做七。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双成爱眷。”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四:“或问:人死,每遇七日则作佛事,谓之做七,何歟?曰:人生四十九日而魄生,亦四十九日而魄散……曰:然则做佛事亦有益歟?曰:此俗尚也,愚夫愚妇之所为也。”
- 15.
冥钱释义:为亡人焚化的纸钱。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哭罢,焚了些冥钱,就引 崔生 在灵位前拜见了妈妈。”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三:“七的法事已经做过,冥钱已经烧了。”
- 16.
南熏释义:⒈亦作“南熏”。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唐 王维《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唐 陆龟蒙《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清 高士奇《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⒉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唐 邬载《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明 何景明《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
- 17.
取办释义:⒈置备;置办。《汉书·王莽传下》:“乘传使者经歷郡国,日且十辈,仓无见穀以给,传车马不能足,赋取道中车马,取办於民。”《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及 至德 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復常准。”⒉指办理。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石斋 当 武皇 大渐之时,其调度区画,取办俄顷,命中书十餘人操牘以进,石斋 一一口授,动中机宜,畧无舛错。”
- 18.
号呼释义:哀号哭喊;大声叫唤。 语出《诗·大雅·荡》:“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楚辞·九章·惜诵》:“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汉书·王商传》:“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号呼,长安 中大乱。”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飢渴而顿踣。”明 李东阳《中元谒陵遇雨记》:“忽有一隶溺死,众号呼,相顾皆惨沮无人色。”茅盾《子夜》十四:“咬紧了牙齿的嘶叫,裂人心肝的号呼。”
- 19.
周期释义:⒈事物在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其接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⒉物体作往复运动或物理量作周而复始的变化时,重复一次所经历的时间。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一种分类。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一系列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 20.
夙慕释义:旧有的慕求;平素的爱慕。 宋 陆游《文章》诗:“士生千载后,夙慕当自力。如其不能然,归哉事耕织。”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公主·尚主见斥》:“高(高中元)时已伟躯干,美鬚髯,儼然 河北 仓父,无復少年姿态,主夙慕顿尽,伉儷遂加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