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命 [bā mìng]
1. 周代官爵分为九等级,称九命。其中八命为王之三公及州牧。泛指朝廷重臣。古人通过龟卜所要求知道的八件事。
八命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官爵分为九等级,称九命。其中八命为王之三公及州牧。
引《周礼·春官·典命》:“王之三公八命。”
《周礼·春官·大宗伯》:“八命作牧。”
郑玄 注:“谓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专征伐於诸侯。”
⒉ 泛指朝廷重臣。
引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源 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曾祖 雅,位登八命。”
⒊ 古人通过龟卜所要求知道的八件事。
引《周礼·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四曰谋,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
郑玄 注:“国之大事,待蓍龟而决者有八,定作其辞於将卜,以命龟也。 郑司农 云:‘征,为征伐人也;象,谓灾变云物,如众赤鸟之属,有所象似……与,谓予人物也;谋,谓谋议也;果,谓事成与不也;至,谓至不也;雨,谓雨不也;瘳,谓疾瘳不也。’”
八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公释义:⒈周 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 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⒉汉 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清 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⒊晋
- 2.
九命释义:⒈周代的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上公九命为伯;王之三公八命;侯伯七命;王之卿六命;子男五命;王之大夫、公之孤四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公、侯伯之大夫,子男之卿再命(即二命);公、侯伯之士,子男之大夫一命。子男之士不命。他们的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各按等级作具体规定。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九等官爵中的最高一级亦称九命。⒉北周官秩的等级。
- 3.
五药释义:⒈五类药物。 《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穀、五药养其病。”郑玄 注:“五药,草、木、虫、石、穀也。”南朝 梁 沉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淹留访五药,顾步佇三芝。”唐 独孤及《为吏部李侍郎祭李中丞文》:“官不过八命,年未愈六十,岂五药乖养,九藏失节,以及此乎?”⒉指茯苓、朱砂、雄黄、人参、赤箭。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六:“今依《金刚顶瑜伽》説五药梵名:娑贺拶囉一,娑贺禰缚二,建吒迦哩三,儗哩羯囉四,勿哩答贺底五,并西国药此国无,即以此土所出灵药替之,茯苓一,朱砂二,雄黄三,人参四,赤箭五。”
- 4.
八命释义:⒈周代官爵分为九等级,称九命。其中八命为王之三公及州牧。⒉泛指朝廷重臣。⒊古人通过龟卜所要求知道的八件事。
- 5.
内命释义:⒈北周 官制仿《周礼》,官员品秩有一命至九命之差,且分为“内命”与“外命”。“内命”,指在朝廷中任职之官。《隋书·百官志中》:“内命,三公九命,三孤八命。”原注:“谓王朝之臣。”⒉由皇帝直接发布的命令。唐 元稹《制诰序》:“又明年召入禁林,专掌内命。”《新唐书·百官志序》:“开元 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