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命 [fēi mìng]
1. 遭遇祸害而死亡。
例死于非命。
英[abnormal death; violant death;]
非命 引证解释
⒈ 不从命。
引《左传·昭公元年》:“小国为蘩,大国省穡而用之,其何实非命。”
杜预 注:“小国微薄犹蘩菜,大国能省爱用之而不弃,则何敢不从命。”
⒉ 不合天命,违反天道。
引《汉书·王莽传赞》:“同归殊涂,俱用灭亡,皆炕龙絶气,非命之运。”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非命,非天命之命也。”
《后汉书·李固传》:“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跼,地厚不敢不蹐。”
⒊ 后称因意外的灾祸而死为非命。
引《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后汉书·荀彧传》:“﹝ 彧 ﹞阻 董昭 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
《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只因不信姑娘口,争些死非命。”
李根源 《记云南起义》:“余不能保护( 世增 诸人),致死于非命。”
⒋ 不相信命运,主张人为。
引《汉书·艺文志》:“墨 家者流……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
国语词典
非命 [fēi mìng]
⒈ 非寿终正寝。一般指因意外而死亡。
引《北史·卷一〇〇·序传》:「痛父非命,终身不食酒肉。」
《文选·潘安·马汧督诔》:「然则忠孝义烈之流,慷慨非命而死者。」
近横死
⒉ 否定宿命的说法。
引《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墨家者流,……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
非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指马释义:《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 公孙龙 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后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 2.
三死释义:⒈三种死罪。 《左传·哀公十五年》:“三死无与。”杜预 注:“三死,死罪三。”⒉指非命而致死的三种原因。汉 刘向《说苑·杂言》:“人有三死,而非命也,人自取之。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少以犯众,弱以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 3.
义人释义:⒈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 《墨子·非命上》:“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东伐 紂 , 伯夷 、 叔齐 叩马而諫……左右欲兵之。 太公 曰:‘此义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篤始终於寒暑,虽危亡而不猜者,义人也。”⒉秦 汉 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 板楯 七姓,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復为义人。”按 秦昭王 时有白虎为害,后为 板楯 人射杀,遂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参阅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 4.
于何释义:⒈为何;如何。 《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唐 王季友《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髮在我后?”⒉什么。于,助词。汉 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晋 左思《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⒊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唐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何氏 之从学,
- 5.
先神释义:星辰山川之神。《左传·昭公十三年》:“先神命之,国民信之。”杜预 注:“先神,谓羣望。”《墨子·非命中》:“紂 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闕其先神而不祀也。”
- 6.
命世才释义:著名于当世的杰出人才;能治国的人才。 旧题 汉 李陵《答苏武书》:“贾谊 亚夫 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唐 黄滔《贺清源仆射新命》诗:“虽言 嵩岳 秀崔嵬,少降连枝命世才。”前蜀 韦庄《对雨独酌》诗:“能诗岂是经时策,爱酒元非命世才。”明 王世贞《自夹山趣颜神感古》诗:“回首兵车地,虚生命世才。”
- 7.
娱神释义:使心神欢乐。汉 傅毅《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晋 潘岳《西征赋》:“隐王母之非命,纵声乐以娱神。”
- 8.
应待释义:⒈应接;接待。 《墨子·非命上》:“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韩诗外传》卷十:“为宾客莫应待邪?则行人 子牛 在。”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中人使授命书,应待失礼。”前蜀 尹鹗《清平乐》词:“应待少年公子,鸳幃深处同欢。”⒉犹应对。《文子·微明》:“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
- 9.
弟长释义:谓年少的和年长的相互友爱。 《墨子·非命上》:“是以入则孝慈於亲戚,出则弟长於乡里。”《礼记·乡饮酒义》:“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陆德明 释文:“能弟,音悌。”唐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嫁聚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
- 10.
强死释义:死于非命。
- 11.
待养释义:持养,保养。《墨子·非命下》:“下以待养百姓。”孙诒让 间诂引 王念孙 曰:“待养当为持养……《荀子·荣辱篇》曰:‘以相群居,以相持养。’杨倞 注:‘持养,保养也。’”三国 魏 曹操《赠给灾民令》:“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復不事,家一人。”《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又徙 下邳 丞”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 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 12.
愍凶释义:⒈谓父母之丧。 ⒉指帝王死于非命。
- 13.
擅构释义:专权构陷。 《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睿宗 即位,知其寃,下制曰:‘故 苏安恆,文学基身,鯁直成操。往年抗疏,忠讜可嘉。属回邪擅构,奄从非命,兴言軫悼,用惻于怀。’”
- 14.
无寇暴死释义: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
- 15.
无愆释义:⒈亦作“无諐”。 没有过失。《书·说命下》:“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汉 蔡邕《太傅胡公碑》:“﹝公﹞弥纶古训,贯万品,研精微,用补前臣之所闕,十年而无愆。”《后汉书·韦彪传》:“故大鸿臚 韦彪,在位无愆,方欲録用,奄忽而卒。”⒉没有丧失。《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庶兹永日,无諐厥绪。”吕延济 注:“諐,失;厥,其;绪,业也。”⒊没有超过。《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乃以其意命弟 愿 著《定命论》,其辞曰:‘……贫豪莫差,修天无爽,有允琐辞,无愆鄙説,统而言之,孰往非命!’”
- 16.
朝籍释义:在朝官吏的名册。 唐 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后》:“长吉 夭,东野 穷,玉溪生 官不挂朝籍而死。”宋 王禹偁《著作佐郎鞠君墓碣铭》:“惟公负天才,得高第,復见 范鲁公、赵相国 为之引掖,而不登朝籍,终于畿令,岂非命歟?”明 李东阳《同年祭倪文毅公文》:“跡谢朝籍,魂归江乡。”章炳麟《秦献记》:“其穷在蒿艾,与外吏无朝籍,烂然有文采论籑者,三川 有 成公生,与 黄公 同时。”
- 17.
正命释义:⒈儒家以顺应于天道、得其天年而死为得“正命”。 《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赵岐 注:“尽修之道,以寿终者为得正命也。”汉 王充《论衡·刺孟》:“夫子不王,颜渊 早夭,子夏 失明,伯牛 为癘,四者行不顺与?何以不受正命。”⒉泛指寿终而死。与“非命”相对。《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像这样的男子妇人,虽然死於非命,却那英风正气比那死於正命的更自不同。”王闿运《祖考遹斋府君碑清故湘潭县学附生王君之碑并序》:“年七十,以 道光 十二年五月十三日亥时,正命于寝。”⒊儒家学说之一
- 18.
正终释义:谓人老死在家。《穀梁传·定公元年》:“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范宁 注:“死在外故。”《明史·高拱传》:“拱 復上书曰:‘人君陨於非命,不得正终,其名至不美。’”清 李渔《巧团圆·买父》:“怪的我,飘零不作他乡梦,却原来枯骸仍向家边送。先保箇孤首他年得正终。”
- 19.
殁年释义:死于非命(未及寿终而死)。
- 20.
泪叶释义:晋 王裒 痛父死于非命,庐于墓侧,旦夕至墓前拜跪,攀柏痛哭,涕泪着树,树为之枯。见《晋书·孝友传·王裒》。后用“泪叶”为人们涕泪思亲的典故。
非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指马释义:《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 公孙龙 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后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 2.
三死释义:⒈三种死罪。 《左传·哀公十五年》:“三死无与。”杜预 注:“三死,死罪三。”⒉指非命而致死的三种原因。汉 刘向《说苑·杂言》:“人有三死,而非命也,人自取之。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少以犯众,弱以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 3.
义人释义:⒈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 《墨子·非命上》:“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东伐 紂 , 伯夷 、 叔齐 叩马而諫……左右欲兵之。 太公 曰:‘此义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篤始终於寒暑,虽危亡而不猜者,义人也。”⒉秦 汉 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 板楯 七姓,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復为义人。”按 秦昭王 时有白虎为害,后为 板楯 人射杀,遂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参阅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 4.
于何释义:⒈为何;如何。 《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唐 王季友《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髮在我后?”⒉什么。于,助词。汉 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晋 左思《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⒊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唐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何氏 之从学,
- 5.
先神释义:星辰山川之神。《左传·昭公十三年》:“先神命之,国民信之。”杜预 注:“先神,谓羣望。”《墨子·非命中》:“紂 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闕其先神而不祀也。”
- 6.
命世才释义:著名于当世的杰出人才;能治国的人才。 旧题 汉 李陵《答苏武书》:“贾谊 亚夫 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唐 黄滔《贺清源仆射新命》诗:“虽言 嵩岳 秀崔嵬,少降连枝命世才。”前蜀 韦庄《对雨独酌》诗:“能诗岂是经时策,爱酒元非命世才。”明 王世贞《自夹山趣颜神感古》诗:“回首兵车地,虚生命世才。”
- 7.
娱神释义:使心神欢乐。汉 傅毅《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晋 潘岳《西征赋》:“隐王母之非命,纵声乐以娱神。”
- 8.
应待释义:⒈应接;接待。 《墨子·非命上》:“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韩诗外传》卷十:“为宾客莫应待邪?则行人 子牛 在。”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中人使授命书,应待失礼。”前蜀 尹鹗《清平乐》词:“应待少年公子,鸳幃深处同欢。”⒉犹应对。《文子·微明》:“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
- 9.
弟长释义:谓年少的和年长的相互友爱。 《墨子·非命上》:“是以入则孝慈於亲戚,出则弟长於乡里。”《礼记·乡饮酒义》:“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陆德明 释文:“能弟,音悌。”唐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嫁聚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
- 10.
强死释义:死于非命。
- 11.
待养释义:持养,保养。《墨子·非命下》:“下以待养百姓。”孙诒让 间诂引 王念孙 曰:“待养当为持养……《荀子·荣辱篇》曰:‘以相群居,以相持养。’杨倞 注:‘持养,保养也。’”三国 魏 曹操《赠给灾民令》:“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復不事,家一人。”《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又徙 下邳 丞”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 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 12.
愍凶释义:⒈谓父母之丧。 ⒉指帝王死于非命。
- 13.
擅构释义:专权构陷。 《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睿宗 即位,知其寃,下制曰:‘故 苏安恆,文学基身,鯁直成操。往年抗疏,忠讜可嘉。属回邪擅构,奄从非命,兴言軫悼,用惻于怀。’”
- 14.
无寇暴死释义: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
- 15.
无愆释义:⒈亦作“无諐”。 没有过失。《书·说命下》:“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汉 蔡邕《太傅胡公碑》:“﹝公﹞弥纶古训,贯万品,研精微,用补前臣之所闕,十年而无愆。”《后汉书·韦彪传》:“故大鸿臚 韦彪,在位无愆,方欲録用,奄忽而卒。”⒉没有丧失。《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庶兹永日,无諐厥绪。”吕延济 注:“諐,失;厥,其;绪,业也。”⒊没有超过。《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乃以其意命弟 愿 著《定命论》,其辞曰:‘……贫豪莫差,修天无爽,有允琐辞,无愆鄙説,统而言之,孰往非命!’”
- 16.
朝籍释义:在朝官吏的名册。 唐 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后》:“长吉 夭,东野 穷,玉溪生 官不挂朝籍而死。”宋 王禹偁《著作佐郎鞠君墓碣铭》:“惟公负天才,得高第,復见 范鲁公、赵相国 为之引掖,而不登朝籍,终于畿令,岂非命歟?”明 李东阳《同年祭倪文毅公文》:“跡谢朝籍,魂归江乡。”章炳麟《秦献记》:“其穷在蒿艾,与外吏无朝籍,烂然有文采论籑者,三川 有 成公生,与 黄公 同时。”
- 17.
正命释义:⒈儒家以顺应于天道、得其天年而死为得“正命”。 《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赵岐 注:“尽修之道,以寿终者为得正命也。”汉 王充《论衡·刺孟》:“夫子不王,颜渊 早夭,子夏 失明,伯牛 为癘,四者行不顺与?何以不受正命。”⒉泛指寿终而死。与“非命”相对。《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像这样的男子妇人,虽然死於非命,却那英风正气比那死於正命的更自不同。”王闿运《祖考遹斋府君碑清故湘潭县学附生王君之碑并序》:“年七十,以 道光 十二年五月十三日亥时,正命于寝。”⒊儒家学说之一
- 18.
正终释义:谓人老死在家。《穀梁传·定公元年》:“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范宁 注:“死在外故。”《明史·高拱传》:“拱 復上书曰:‘人君陨於非命,不得正终,其名至不美。’”清 李渔《巧团圆·买父》:“怪的我,飘零不作他乡梦,却原来枯骸仍向家边送。先保箇孤首他年得正终。”
- 19.
殁年释义:死于非命(未及寿终而死)。
- 20.
泪叶释义:晋 王裒 痛父死于非命,庐于墓侧,旦夕至墓前拜跪,攀柏痛哭,涕泪着树,树为之枯。见《晋书·孝友传·王裒》。后用“泪叶”为人们涕泪思亲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