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颐和 颐和的意思

颐和

简体颐和
繁体頤和
拼音yí hé
注音ㄧˊ ㄏ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1) 面颊,腮。【组词】:支颐。解(jiě)颐。颐指气使。(2) 休养,保养。【组词】:颐神。颐养。(3) 文言助词,无义。【例句】:“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

hé hè huò huó hú,(1) 相安,谐调。【组词】: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2) 平静。【组词】: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3) 平息争端。【组词】:讲和。和约。和议。和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例句】:二加二的和是四。(5) 连带。【例句】: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6) 连词,跟,同。【例句】:我和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例句】:我和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例句】: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组词】:和棋。和局。(10) 姓。(1)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组词】:和诗。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组词】:和面。和泥。(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组词】: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例句】: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容貌、神态和气度庄重、安详。

颐和的意思

颐和 [yí hé]

1. 谓颐养天和。

颐和 引证解释

⒈ 谓颐养天和。

清 刘光第 《万寿山》诗:“宏规岂虚构,颐和祈天福。”


颐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寿山释义:在 北京市 西郊 颐和园 内。原名 瓮山,清 乾隆 时改今名。高约百米。南临 昆明湖,山上建有 佛香阁 及 排云殿 等,风景秀丽,为首都著名游览胜地。
    • 2.
      北京市释义:简称京。中国的首都,中央直辖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背靠长城,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面积约6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 382万(2000年)。市区人口639万(199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等中央领导机关都设在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之一,中国文化、科学研究、交通和国际交往中心。是中国的古都之一,多名胜古迹,故宫、颐和园、明十三陵、八达岭等都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 3.
      官禁释义:⒈官府的禁令,限制·例:一进入民国,官禁取消,北京陆续出现了很多民营冰窖·。⒉公寓,处所,区别于行宫,禁宫·例:溥仪辞位之后,暂居官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 4.
      岂徒释义:难道只是;何止。 《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宋 叶适《纪年备遗序》:“相与论旧事,追念愴然。然则 文昭 岂徒以博习自是而已哉!”明 李东阳《送王公济归武昌歌》:“岂徒文思比 唐 勃,应遣颂声如 汉 褒。”陈毅《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 5.
      弦索释义:⒈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唐 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 琵琶定场屋。”唐 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弦索紧快管声脆,急曲碎拍声相连。”陈毅《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簫笛弦索齐奏,气球直於苍穹。”⒉金 元 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明 沉宠绥 有《弦索辨讹》三卷。⒊絃索:同“弦索”。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唐 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贺老 琵琶定场屋。”宋 周邦彦《解
    • 6.
      昆明湖释义:在今 北京市 西郊 颐和园 万寿山 下。
    • 7.
      笑傲释义:⒈见“笑敖”。 ⒉嬉笑游玩。宋 苏辙《次韵孙户曹朴柳湖》:“犹有曲湖容笑傲,谁言与物苦参差。”明 陈所闻《懒画眉·燕子矶即事》曲:“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烟霞醉不归。”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如近日之崇楼杰阁,巍巍高大之 颐和园,问其间一瓦一砾,何莫非刻括吾 汉 人之膏脂,以供一卖淫妇 那拉氏 之笑傲?”郭沫若《沸羹集·向人民大众学习》:“文艺跟着人类的历史走了三千年的脱离民众的路,真像老鼠钻牛角……老不觉悟的死顽固派,至今都还在牛角尖子里笑傲。”
    • 8.
      芜蒌粥释义:《后汉书·冯异传》:“光武 自 蓟 东南驰,晨夜草舍,至 饶阳 无蔞亭。 时天寒烈,众皆飢疲,异 上豆粥,明旦,光武 谓诸将曰:‘昨得 公孙 豆粥,飢寒俱解。’”后因以“芜蔞粥”指在困乏中及时的济助。清 赵翼《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灌顶醍醐浆,活命芜蔞粥。”王国维《颐和园词》诗:“草地閒关短轂车,邮亭仓卒芜蔞粥。”吴晗《朱元璋传》第八章一:“元璋 尝时对臣下说皇后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炊饼,比之 芜蒌 豆粥、滹沱 麦饭。”
    • 9.
      荇桥释义:荇桥位于石舫西北侧,武圣祠岛与寄澜堂之间的河道上,该河道颐和园内称为“万字河”。
    • 10.
      蒇工释义:亦作“蕆功”。竣工;完工。清 冯桂芬《苏太义园记》:“是役也,经始于乙巳,越四年戊申既蕆功。”清 薛福成《宁波府学记》:“同治 元年,知府 边葆诚 修葺大成殿……忠义节孝等祠墙垣,以三年二月蕆工。”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儒林传稿》:“《清容传》盖 文达 所撰,《文苑传》之嚆矢,以《儒林传》尚未蕆工,出持漕节,此事遂已。”《清史稿·德宗纪一》:“﹝ 光绪 十七年夏四月辛酉﹞ 颐和园 蕆工,上奉皇太后临幸自此始。”
    • 11.
      逊清释义:清 王朝以 宣统皇帝 逊位而告终,故称“逊清”。 茅盾《虹》八:“他捧着竹纸草订的小本子,一路摇肩膀进来,笑着说:‘小玩意儿,小玩意儿。虽然是小玩意儿,逊 清 末年的掌故都在这里了。’”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一回:“北京 西直门 外的 颐和园,为逊 清 一代留下来的胜迹。”
    • 12.
      郊甸释义:⒈城邑外百里及二百里之内。泛指郊畿。《左传·昭公九年》:“伯父 惠公 归自 秦,而诱以来,使偪我诸 姬,入我郊甸,则 戎 焉取之。”杜预 注:“邑外为郊,郊外为甸。”《后汉书·南匈奴传论》:“﹝ 孝武 ﹞有志 匈奴,赫然命将,戎旗星属,候列郊甸,火通 甘泉。”李贤 注:“列置候兵於近郊畿。”⒉泛指城外郊区。晋 潘岳《在怀县作》诗之二:“登城望郊甸,游目歷朝寺。”唐 高适《别韦五》诗:“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张怀奇《颐和园词》:“輦轂仓皇深夜走,郊甸飢民不如狗。”
    • 13.
      长廊释义:⒈一般为有顶的通道,尤指通到分隔间或房间的通道。⒉有顶的游廊。⒊北京颐和园的游廊。
    • 14.
      陵差释义:谒陵之事。清 陈天华《猛回头》:“皇太后 復修 颐和园,数千万银子也办出来了,每年办陵差,动輒数百万,亦是有的,独有这三十万难道説寻不出呢?”

颐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寿山释义:在 北京市 西郊 颐和园 内。原名 瓮山,清 乾隆 时改今名。高约百米。南临 昆明湖,山上建有 佛香阁 及 排云殿 等,风景秀丽,为首都著名游览胜地。
    • 2.
      北京市释义:简称京。中国的首都,中央直辖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背靠长城,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面积约6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 382万(2000年)。市区人口639万(199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等中央领导机关都设在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之一,中国文化、科学研究、交通和国际交往中心。是中国的古都之一,多名胜古迹,故宫、颐和园、明十三陵、八达岭等都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 3.
      官禁释义:⒈官府的禁令,限制·例:一进入民国,官禁取消,北京陆续出现了很多民营冰窖·。⒉公寓,处所,区别于行宫,禁宫·例:溥仪辞位之后,暂居官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 4.
      岂徒释义:难道只是;何止。 《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宋 叶适《纪年备遗序》:“相与论旧事,追念愴然。然则 文昭 岂徒以博习自是而已哉!”明 李东阳《送王公济归武昌歌》:“岂徒文思比 唐 勃,应遣颂声如 汉 褒。”陈毅《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 5.
      弦索释义:⒈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唐 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 琵琶定场屋。”唐 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弦索紧快管声脆,急曲碎拍声相连。”陈毅《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簫笛弦索齐奏,气球直於苍穹。”⒉金 元 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明 沉宠绥 有《弦索辨讹》三卷。⒊絃索:同“弦索”。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唐 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贺老 琵琶定场屋。”宋 周邦彦《解
    • 6.
      昆明湖释义:在今 北京市 西郊 颐和园 万寿山 下。
    • 7.
      笑傲释义:⒈见“笑敖”。 ⒉嬉笑游玩。宋 苏辙《次韵孙户曹朴柳湖》:“犹有曲湖容笑傲,谁言与物苦参差。”明 陈所闻《懒画眉·燕子矶即事》曲:“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烟霞醉不归。”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如近日之崇楼杰阁,巍巍高大之 颐和园,问其间一瓦一砾,何莫非刻括吾 汉 人之膏脂,以供一卖淫妇 那拉氏 之笑傲?”郭沫若《沸羹集·向人民大众学习》:“文艺跟着人类的历史走了三千年的脱离民众的路,真像老鼠钻牛角……老不觉悟的死顽固派,至今都还在牛角尖子里笑傲。”
    • 8.
      芜蒌粥释义:《后汉书·冯异传》:“光武 自 蓟 东南驰,晨夜草舍,至 饶阳 无蔞亭。 时天寒烈,众皆飢疲,异 上豆粥,明旦,光武 谓诸将曰:‘昨得 公孙 豆粥,飢寒俱解。’”后因以“芜蔞粥”指在困乏中及时的济助。清 赵翼《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灌顶醍醐浆,活命芜蔞粥。”王国维《颐和园词》诗:“草地閒关短轂车,邮亭仓卒芜蔞粥。”吴晗《朱元璋传》第八章一:“元璋 尝时对臣下说皇后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炊饼,比之 芜蒌 豆粥、滹沱 麦饭。”
    • 9.
      荇桥释义:荇桥位于石舫西北侧,武圣祠岛与寄澜堂之间的河道上,该河道颐和园内称为“万字河”。
    • 10.
      蒇工释义:亦作“蕆功”。竣工;完工。清 冯桂芬《苏太义园记》:“是役也,经始于乙巳,越四年戊申既蕆功。”清 薛福成《宁波府学记》:“同治 元年,知府 边葆诚 修葺大成殿……忠义节孝等祠墙垣,以三年二月蕆工。”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儒林传稿》:“《清容传》盖 文达 所撰,《文苑传》之嚆矢,以《儒林传》尚未蕆工,出持漕节,此事遂已。”《清史稿·德宗纪一》:“﹝ 光绪 十七年夏四月辛酉﹞ 颐和园 蕆工,上奉皇太后临幸自此始。”
    • 11.
      逊清释义:清 王朝以 宣统皇帝 逊位而告终,故称“逊清”。 茅盾《虹》八:“他捧着竹纸草订的小本子,一路摇肩膀进来,笑着说:‘小玩意儿,小玩意儿。虽然是小玩意儿,逊 清 末年的掌故都在这里了。’”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一回:“北京 西直门 外的 颐和园,为逊 清 一代留下来的胜迹。”
    • 12.
      郊甸释义:⒈城邑外百里及二百里之内。泛指郊畿。《左传·昭公九年》:“伯父 惠公 归自 秦,而诱以来,使偪我诸 姬,入我郊甸,则 戎 焉取之。”杜预 注:“邑外为郊,郊外为甸。”《后汉书·南匈奴传论》:“﹝ 孝武 ﹞有志 匈奴,赫然命将,戎旗星属,候列郊甸,火通 甘泉。”李贤 注:“列置候兵於近郊畿。”⒉泛指城外郊区。晋 潘岳《在怀县作》诗之二:“登城望郊甸,游目歷朝寺。”唐 高适《别韦五》诗:“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张怀奇《颐和园词》:“輦轂仓皇深夜走,郊甸飢民不如狗。”
    • 13.
      长廊释义:⒈一般为有顶的通道,尤指通到分隔间或房间的通道。⒉有顶的游廊。⒊北京颐和园的游廊。
    • 14.
      陵差释义:谒陵之事。清 陈天华《猛回头》:“皇太后 復修 颐和园,数千万银子也办出来了,每年办陵差,动輒数百万,亦是有的,独有这三十万难道説寻不出呢?”

颐和造句

1.颐和园的设计风格真是独具匠心,不落窠臼。

2.颐和园的山水长廊、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3.颐和园内的亭台楼阁,叫人流连忘返。

4.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颐和园游玩。

5.北京颐和园七百多米的长廊上,雕梁画栋,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相同的。

6.北京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7.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们来到颐和园。

8.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日,我们来到了颐和园。

9.整修一新的颐和园迎来了第一批游客。

10.颐和园的游人总是很多,何况今天是星期天。

11.颐和园不愧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皇家园林,一次的游玩让我流连忘返,期待下次再来。

12.颐和园里的楼台亭榭穷工极巧。

13.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能细细游赏。

14.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5.我站在万寿山上居高临下,颐和园的景物尽收眼底。

16.颐和园中的亭台楼阁壮丽非凡。

17.颐和园的长廊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画廊。

18.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

颐和(yi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颐和是什么意思 颐和读音 怎么读 颐和,拼音是yí hé,颐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颐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