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驴 [máo lǘ]
1. 一种矮小的驴。
英[donkey;]
毛驴 引证解释
⒈ 驴的俗称。多指身体矮小的驴。
引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租地主的地种,临了,两个毛驴都赔进去了。”
国语词典
毛驴 [máo lǘ]
⒈ 幼小或身体矮小的驴。
例如:「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毛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打滚释义:⒈躺着滚来滚去:疼得直打滚。 毛驴在地上打了个滚儿。⒉比喻长期在某种环境中生活,历经艰苦:他从小在农村打滚长大的。
- 2.
炸眼释义:马、驴等牲畜突然见到生人或其他不熟悉的东西而惊恐、嘶鸣或狂奔。 如:毛驴炸眼直刨地儿,摇头摇尾打响鼻儿。
- 3.
玉茭棒释义:方言。玉米。俞林《在太行山上》:“来的是一支‘运输队’,三个中年妇女,两个十来岁的孩子,赶着两头毛驴,把‘前方’收下的玉茭棒运回到‘后方’去。”
- 4.
磨道释义:磨坊里牲口推磨时的走道。东北民歌《白吃饱》:“铁蹄子,踏烂百姓肉皮子,炕头卷去破席子,磨道牵去毛驴子。”王汶石《大木匠》:“衣服脏得像个土驴儿,恰像刚打磨道里钻出来一样。”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二章:“多么黑的磨房呀,黑洞洞的,什么也瞧不见。他蹲在磨道里,一时听见脚步声响,觉得有人来套磨了。”
- 5.
窝子病释义:方言。即伤寒病。因一人患病,常传染全家,故称。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 李毛驴 ﹞租种两年地,两个毛驴都贴了,光剩下个外号,小嘎又闹窝子病死去,娘们走道了。”原注:“窝子病,伤寒。”
- 6.
筞筞释义:刘白羽《昆仑山上的太阳》:“白髯的老人骑在小毛驴上筞筞而行。 ”
- 7.
赶脚的释义:指赶着牲口供人骑用的人。《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五鼓鸡鸣,两名夫和一个赶脚的,牵着一头骡一个叫驴都到了。”明 冯梦龙《挂枝儿·送别》:“送情人,直送到 丹阳 路,你也哭,我也哭,赶脚的也来哭。”《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即如舍下开这个客店……只为歇那些头口,撰他的粪来上地,贱贱的饭食草料,只刚卖本钱,哄那赶脚的住下。”王隐菊 等《旧都三百六十行·搬运行业·赶脚的》:“在各城门脸,驴市口和赶驴市,均有不少赶脚的,拉着小毛驴,供人们骑用。这种赶小毛驴的,北京 人都称之为‘赶脚的’。”
- 8.
降伏释义:制伏;使驯服:没有使过牲口的人,连个毛驴也降伏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