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勇 [hǎo yǒng]
1. 好逞勇武。
好勇 引证解释
⒈ 好逞勇武。
引《左传·文公十二年》:“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
南朝 宋 傅亮 《演慎论》:“文王 小心,《大雅》咏其多福; 仲田 好勇,冯河貽其苦箴。”
唐 孟浩然 《送告八从军》诗:“好勇方过我,多才便起予。”
好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疾释义:⒈指狂、矜、愚三种不良气质。 ⒉指好色、好货、好勇三种恶习。
- 2.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释义: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语本《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北史·李彪传》:“夫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故 越王 好勇而士多轻死,楚王 好瘠而国有飢人。”
- 3.
东郭之畴释义:《吕氏春秋·当务》:“齐 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於涂曰:‘姑相饮乎?’觴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於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后因以“东郭之畴”指勇猛之徒。畴,通“儔”。
- 4.
冠鸡释义:戴公鸡形状的帽,表示好勇。
- 5.
士臣释义:犹言将士。《墨子·兼爱下》:“昔者 越 王 勾践 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为未足以知之也。”《孟子·梁惠王上》:“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搆怨於诸侯,然后快於心与?”
- 6.
好力释义:喜好勇力之士。
- 7.
好勇疾贫释义:好勇敢而又恨穷困。
- 8.
好勇释义:好逞勇武。《左传·文公十二年》:“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南朝 宋 傅亮《演慎论》:“文王 小心,《大雅》咏其多福;仲田 好勇,冯河貽其苦箴。”唐 孟浩然《送告八从军》诗:“好勇方过我,多才便起予。”
- 9.
戆勇释义:愚而好勇。
- 10.
戴鸡佩豚释义: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 11.
狂勇释义:躁率好勇。
- 12.
盘子头释义:指好勇斗狠的人。
- 13.
知机释义:同“知几”。《素问·离合真邪论》:“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髮,不知机者扣之不发。”王冰 注:“机者动之微,言贵知其微也。”唐 崔颢《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少年负胆气,好勇復知机。”《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世事纷纷难诉陈,知机端不误终身。”鲁迅《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所以知机的人,必须也和大家一样哭丧着脸,以免于难。”参见“知几”。
- 14.
简备释义:⒈通达完备。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智气简备,勇气壮直。”卢辩 注:“简,通。”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敏捷》:“昭宗 天復 元年正旦,东内反正,既御楼,内翰维 吴子华 先至,上命於前跪草十餘詔,简备精当,曾不顷刻。”⒉缺少防备。《淮南子·诠言训》:“好勇则轻敌而简备,自偩而辞助。”
- 15.
豚佩释义: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语本《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 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裴駰 集解:“冠以雄鸡,佩以豭豚。二物皆勇,子路 好勇,故冠带之。”《陈书·周迪传》:“我 高祖 躬率 百越,师次 九川,濯其泥沙,假以毛羽,裁解豚佩,仍剖兽符,卵翼之恩,方斯莫喻。”
- 16.
豭豚释义:⒈亦作“豭豘”。 小公猪。后泛指公猪。《礼记·杂记下》:“凡宗庙之器,其名者成则衅之以豭豚。”宋 惠洪《冷斋夜话·宋神宗诏禁中不得牧豭豘因悟太祖远略》:“神宗皇帝 一日行后苑,见牧豭豘者,问何所用。”章炳麟《訄书·解辫发》:“欧罗巴 诸国来互市者,復蚩鄙百端,拟以豭豚。”⒉古人佩豭豚形象之物,表示勇敢。《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 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 孔子。”裴駰 集解:“冠以雄鸡,佩以豭豚。二物皆勇,子路 好勇,故冠带之。”
- 17.
长头儿释义:特指 东汉 贾逵。 宋 陆游《晨兴》诗:“奇哉 长头儿,好勇不可当。安得数年健,与儿讲 虞 唐?”参见“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