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 [hǎo shēng]
1. 悦耳的声音。
好声 引证解释
⒈ 悦耳的声音。
引晋 陶潜 《停云》诗之四:“敛翮閒止,好声相和。”
好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佳声释义:⒈好消息。⒉好声誉。
- 2.
养耳释义:调养听觉,满足耳朵对美好声音的需要。
- 3.
嘉闻释义:亦作“嘉问”。 问,通“闻”。美名;好声誉。《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卜人謁之曰:‘生有嘉闻,其名曰 友,为公室辅。’”杜预 注:“嘉名闻於世。”《魏书·广陵王羽传》:“敬慎汝仪,勿坠嘉问,唯酒唯田,可不戒歟!”宋 王安石《皇亲叔敖转官加勋》之一:“尔序官内朝,克有嘉问,绳绳之庆,协於声诗。”
- 4.
好声好气释义:语调柔和,态度温和:人家好声好气地劝他,他倒不耐烦起来。
- 5.
布衣之交释义:老百姓间的贫贱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也指不以权势地位压人,平等相处。《梁书·元帝纪》:“世祖性不好声色,颇有高名,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才秀为布衣之交。”
- 6.
得至宝释义:唐 乐曲名,一名《康老子》。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康老子》:“康老子 者,本 长安 富家子,酷好声乐,落魄不事生计,常与国乐游处。一旦家产荡尽,因诣西廊,遇一老嫗,持旧锦褥货鬻,乃以半千获之。寻有 波斯 见,大惊,谓 康 曰:‘何处得此至宝?此是冰蚕丝所织,若暑月陈於座,可致一室清凉。’即酬价千万,康 得之,还与国乐追欢,不经年復尽,寻卒。后乐人嗟惜之,遂製此曲。亦名《得至宝》。”
- 7.
晚诣释义:谓晚年所走的道路。清 全祖望《跋邝湛若<峤雅>后》:“盖 湛若 少时好声乐,大鋮 在留都罗而致之也。非后来大节,则 湛若 几不免为奄人之徒。人所以贵晚诣也。”
- 8.
率俭释义:简约。《梁书·到溉传》:“性又率俭,不好声色,虚室单牀,旁无姬侍。”《陈书·姚察传》:“年七十四,大业 二年,终于 东都,遗命薄葬,务从率俭。”
- 9.
简俭释义:⒈俭省。 《晋书·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卫公 性简俭,不好声妓,往往经旬不饮酒。”⒉谓为政不繁苛。《新唐书·李自良传》:“居治九年,举不愆法,简俭易循,民不知有军,上下谐附。”
- 10.
赴渊释义:相传 殷 末人 申徒狄 不忍见 纣 乱,抱石投河而死。后遂用为典,以“赴渊”谓嫉浊避世。《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枯槁,若 鲍焦 、 介推 ;赴渊,若 申徒狄 。”《楚辞·刘向<九叹·惜贤>》:“驱 子侨 之奔走兮, 申徒狄 之赴渊。” 王逸 注:“ 申徒狄 避世赴河,意中纷乱,不知所行也。” 章炳麟 《谢本师》:“先生为人岂弟,不好声色,而余喜独行赴渊之士。”
- 11.
迦陵频伽释义:梵语的音译。鸟名,意译为好声鸟。佛教传说中的妙禽。
- 12.
道望释义:令誉;好声望。
- 13.
骄侈释义:⒈骄傲自大。《左传·成公十七年》:“君骄侈而克敌,是天益其疾也。难将作矣!”《新唐书·房玄龄传》:“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明 张居正《答南学院周书》:“一切务为姑息弛纵,贾誉於众,以致士习骄侈,风俗日坏。”清 秋瑾《精卫石》诗:“举动自如无俗态,谦和举措不骄侈。”⒉骄纵奢侈。唐 韦应物《金谷园歌》:“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煜 性骄侈,好声色。”《明史·陶安传》:“帝尝御 东阁,与 安 及 章溢 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 言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