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戒 [gào jiè]
1. 同‘告诫’。
告戒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引宋 岳飞 《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奏》:“復蒙天语之丁寧,告戒备至。”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再传圣旨……告戒切勿妄杀人命。”
《明史·丘濬传》:“课国学生尤谆切告诫,返文体於正。”
国语词典
告戒 [gào jiè]
⒈ 劝告申戒。也作「告诫」、「诰诫」。
引《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
告戒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劝告释义:⒈拿道理说服人,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再三劝告。⒉希望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而说的话:你要多听听大家的劝告。
- 2.
劝诫释义: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他把我当成亲兄弟一样,时时劝诫我,帮助我。
- 3.
申饬释义:⒈告诫。⒉申斥。饬(chì)。
- 4.
训诫释义:⒈教导和告诫:训诫部下。⒉一种处分措施,人民法院对犯罪情节轻微或有错误的人进行公开的批评教育。
- 5.
警告释义:⒈提醒,使警惕。 ⒉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个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⒊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
- 6.
警戒释义:⒈使人注意改正错误。⒉军队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和制止敌人侦察而采取的保障措施。分行军警戒、驻军(宿营)警戒和战斗警戒。
告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切戒释义:⒈务须避免。⒉严肃告戒。
- 2.
刺戒释义:讥刺告戒。
- 3.
劝饬释义:勉励告戒。
- 4.
勑厉释义:告戒勉励。
- 5.
勑戒释义:亦作“勑诫”。 告戒,训戒。
- 6.
告诫释义:也作告戒。 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谆谆告诫。
- 7.
属令释义:犹告戒。《汉书·循吏传·黄霸》:“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颜师古 注:“属,戒也。”
- 8.
惩纠释义:告戒督察。
- 9.
戒世释义:告戒世人。
- 10.
戒劝释义:告戒,勉励。
- 11.
戒敕释义:⒈亦作“戒勅”。 告戒。⒉即戒书。
- 12.
敕厉释义:告戒勉励。
- 13.
敕谕释义:⒈皇帝的诏令。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敕諭分明,信誓殊重。”⒉告戒晓谕。《汉书·东平王刘宇传》:“上於是遣太中大夫 张子蟜 奉璽书敕諭之。”颜师古 注:“约敕而晓告之也。”⒊以敕书晓谕。《红楼梦》第五八回:“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
- 14.
敕晓释义:告戒晓谕。《东观汉记·杜诗传》:“时将军 萧广 放纵兵士,猝暴民间,诗 敕晓不改,遂格杀 广,还,以状闻。”《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敕,戒也;晓,开諭也。”
- 15.
瘖默释义:犹缄默。 闭口不言。唐 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读《周易·困》卦,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復益喜……用是更乐瘖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復致意。”宋 苏辙《次韵子瞻见寄》:“年来效瘖默,世事慵讥评。”宋 李纲《贴黄》:“臣伏以暴水之灾,理不虚发;然在廷之臣,瘖默取容,无肯奏知陛下,以克谨天地告戒之意者,不胜愤懣。”
- 16.
督饬释义:督促命令;督促告戒。 《新华月报》1951年第6期:“对此文件,均应认真讨论执行,并督饬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如:希督饬所属财经机关认真执行。
- 17.
誓众释义:誓师,告戒众人。
- 18.
誓民释义:约束、告戒吏民。
- 19.
警励释义:亦作“警厉”。告戒勉励。唐 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羣臣。”《旧唐书·张建封传》:“建封 又献诗一篇,以自警励。”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贵 ﹞晚年力量尤凝定。秦檜 势正炎炎,冷处一角,笑傲泉石,作《三戒説》,深以在得之规,痛自警励。”梁启超《新民议·叙论》:“使国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厉。”
- 20.
谆谆诰诫释义:恳切耐心地教诲劝告。同“谆谆告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