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冠盖 冠盖的意思
guāngài

冠盖

简体冠盖
繁体冠蓋
拼音guān gài
注音ㄍㄨㄢ ㄍ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ān guàn,(1) 帽子。【组词】: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组词】: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1) 把帽子戴在头上。【组词】:沐猴而冠。(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组词】:冠军。(3) 姓。

gài gě hé,(1) 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基本含义

冠盖是指帽子和盖子,比喻掌权、控制。

冠盖的意思

冠盖 [guān gài]

1. 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冠盖相望丨冠盖云集。

冠盖 引证解释

⒈ 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

《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女奴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⒉ 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冠盖自翩翩。”

⒊ 特指使者。

《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平叛跨 周宣。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⒋ 犹冠族。官宦之家。

《后汉书·酷吏传·阳球》:“阳球 字 方正,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⒌ 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国语词典

冠盖 [guān gài]

⒈ 官吏的官帽服饰和车乘的顶盖。后用以称达官贵人。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冠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冠盖如云释义: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 2.
      冠盖往来释义: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指官吏们经常来往。
    • 3.
      冠盖相属释义:冠盖:古代官吏的冠服和车盖,代指官吏;属:接连。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一路上往来不绝。也指世代仕宦,相继不断。
    • 4.
      冠盖相望释义:也说冠盖相属。 形容政府的使者或官员来往不断。《战国策·魏策四》:“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冠盖:古时官员的冠服和车篷。相望:相互能看到,形容连续不断。
    • 5.
      冠盖释义: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冠盖相望。 冠盖云集。
    • 6.
      四术释义:⒈诗、书、礼、乐四种经术。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宋书·文帝纪》:“故詔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通典·选举一》:“诗、书、礼、乐,谓之四术。四术既修,九年大成。”⒉治国的四种方法。《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一说指忠爱、无私、用贤、简能。见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治道·四术》。⒊指四方的通道。《文选·左思<咏史>诗之四》:“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李善
    • 7.
      四辈释义:⒈主持四时助祭的诸侯之长。 《公羊传·桓公元年》“诸侯时朝乎天子”汉 何休 注:“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部,部有四辈,辈主一时。”⒉众人,四方之人。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僧竺昙盖》:“汉 沙门 竺曇盖,秦郡 人也。真确有苦行,持鉢振锡,取给四辈。”唐 刘禹锡《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十方四辈,瞻礼於斯。”元 范梈《奉寄翰林邓侍讲》诗:“闭门读书古都市,四辈冠盖方隆隆。”⒊佛教语。指佛、菩萨、圆觉、声闻。《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夫佛以谦卑自牧
    • 8.
      填骈释义:充塞拥挤。 宋 袁褧《枫窗小牍》卷上:“淳化 三年冬十月,太平兴国寺牡丹红紫盛开,不踰春月,冠盖云拥,僧舍填駢。”
    • 9.
      宜春下苑释义:即 宜春苑。 《汉书·元帝纪》:“﹝ 初元 二年﹞詔罢黄门乘舆狗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籞池田假与贫民。”颜师古 注:“宜春下苑,即今京城东南隅 曲江池 是。”《三辅黄图·宜春下苑》:“宣帝 神爵 三年春,起 宜春下苑,在京城东南隅。”唐 唐彦谦《曲江春望》诗:“汉 朝冠盖皆陵墓,十里 宜春下苑 花。”参见“宜春苑”。
    • 10.
      巾车释义:⒈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孔丛子·记问》:“文 武 既坠,吾将焉归……巾车命驾,将适 唐 都。”《南史·文学传·孔广》:“绪 数巾车诣之。”清 金人瑞《戊子春积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书此为乐也》诗:“城中泥雨盛冠盖,野外日高未巾车。”⒉指有帷幕的车子。晋 陶潜《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宋 苏轼《和寄天选长官》诗:“何时命巾车,共陟云外嶠?”清 赵翼《入云栖十余里修篁夹路》诗:“我乘巾车行,苦障帷数幅。”⒊古代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
    • 11.
      弁冕释义:⒈弁、冕皆古代男子冠名,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因以‘弁冕’指礼帽。《穀梁传·僖公八年》:“弁冕虽旧,必加於首。”⒉泛指汉官服式。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辫髮瓔珞,非弁冕之服。”⒊犹魁首。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二十二》:“﹝ 杜佑 ﹞著述擅名,传至今千餘年,部帙如新,裒然为册府之弁冕。”⒋引申为居首。清 王韬《<续选八家文>序》:“明 初承 元 之弊,而 潜溪 起而振之,以弁冕乎一代。”⒌谓达官贵人。犹冠盖。宋 叶适《<纪年备遗>序》:“弁冕接踵。”
    • 12.
      悴薄释义:寒悴微薄。南朝 梁 沉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 13.
      朋簪释义:指朋辈。 语本《易·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孔颖达 疏:“盍,合也。簪,疾也。若有不疑於物以信待之,则众阴羣朋合聚而疾来也。”唐 戴叔伦《卧病》诗:“沧州 诗社散,无梦盍朋簪。”宋 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清 赵翼《稚存约游黄山迟余不到》诗:“朋簪乐事此焉最,冠盖西园何足数。”黄葆桢《周六介招饮即席有作》诗:“朋簪偶合今宵雨,拇战传喧一席宾。”
    • 14.
      椒觞释义:盛有椒浆酒的杯子。 亦指椒浆酒。《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椒觴再献,宝历万年。”宋 陆游《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诗之三:“想得城中盛冠盖,家家来往荐椒觴。”明 高启《圣姑庙》诗:“椒觴奠罢沉玄壁,鸟没遥天湛空碧。”清 赵翼《悼亡》诗之三:“椒觴随例拜新年,病不能兴黯独眠。”
    • 15.
      洛社释义:⒈宋 欧阳修 梅尧臣 等在 洛阳 时组织的诗社。宋 欧阳修《酬孙延仲龙图》诗:“洛社当年盛莫加,洛阳 耆老至今夸。”清 赵翼《新春招程霖岩汤蓉溪二丈暨庄学晦家缄斋小集》诗:“作诗传他年,或可洛社继。”⒉即洛阳耆英会。宋 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叶敬常《上巳日同哲夫寄芳微之毅白诸社友北郊修禊》诗:“雅集 兰亭 洵乐事,相逢洛社有耆英。”参见“洛阳耆英会”。⒊洛阳社的简称。宋 刘克庄《念奴娇·寿方德润》词:“洛社自佳,镜湖 虽好,莫问君王乞。”参见“洛阳社”。
    • 16.
      海市释义:⒈大气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体的形象。旧称蜃气。晋 伏琛《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臺,名海市。”宋 沉括《梦溪笔谈·异事》:“登州 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臺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歷歷可见,谓之海市。”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蛟龙附蜃》附录:“﹝蜃﹞能吁气成楼臺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杨朔《海市》:“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参见“海市蜃楼”。⒉海边城市。唐 鲍溶《采葛行》:“蛮女将来海市
    • 17.
      游敖释义:⒈敖游,漫游。 《淮南子·精神训》:“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汉书·食货志上》:“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縞。”⒉指游说。《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秦 韩 之交。”⒊游玩。《史记·律书》:“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以谋姦合任为业,或以游敖博奕为事。”⒋见“游遨”。
    • 18.
      猜忤释义:疑忌而忤逆。《后汉书·王允传论》:“若 王允 之推 董卓 而引其权,伺其閒而敝其罪,当此之时,天下悬解矣,而终不以猜忤为衅者,知其本於忠义之诚也。”南朝 陈 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旍軫岁到於 句吴,冠盖年驰於庸 蜀,则客嘲殊险,宾戏已深,共尽游谈,谁云猜忤。”
    • 19.
      祖筵释义:⒈送行的酒席。唐 孟郊《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诗:“却忆 江南 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唐 康骈《剧谈录·广谪仙怨词》:“随州 刺史 刘长卿 左迁 睦州 司马,祖筵之内,吹之为曲。”《旧唐书·李鄘传》:“徵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鄘 出入显重,素不以公辅自许,年侵势过,颇安外镇,登祖筵,闻乐而泣下。”清 汪琬《送杨职方使安南》诗:“故交悉冠盖,折柳登祖筵。”⒉祭奠时的酒宴。宋 黄庭坚《祭周晋叔文》:“问君何之,君不能语,祖筵一觴,其泪如雨。”
    • 20.
      练冠释义:厚缯或粗布之冠。 古礼亲丧一周年祭礼时着练冠。《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季孙 练冠麻衣跣行。”孔颖达 疏:“练冠盖如丧服斩衰,既练之后布冠也。”《后汉书·礼仪志下》:“皇帝近臣丧服如礼。醳大红,服小红,十一升都布练冠。”

冠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冠盖如云释义: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 2.
      冠盖往来释义: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指官吏们经常来往。
    • 3.
      冠盖相属释义:冠盖:古代官吏的冠服和车盖,代指官吏;属:接连。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一路上往来不绝。也指世代仕宦,相继不断。
    • 4.
      冠盖相望释义:也说冠盖相属。 形容政府的使者或官员来往不断。《战国策·魏策四》:“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冠盖:古时官员的冠服和车篷。相望:相互能看到,形容连续不断。
    • 5.
      冠盖释义: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冠盖相望。 冠盖云集。
    • 6.
      四术释义:⒈诗、书、礼、乐四种经术。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宋书·文帝纪》:“故詔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通典·选举一》:“诗、书、礼、乐,谓之四术。四术既修,九年大成。”⒉治国的四种方法。《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一说指忠爱、无私、用贤、简能。见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治道·四术》。⒊指四方的通道。《文选·左思<咏史>诗之四》:“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李善
    • 7.
      四辈释义:⒈主持四时助祭的诸侯之长。 《公羊传·桓公元年》“诸侯时朝乎天子”汉 何休 注:“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部,部有四辈,辈主一时。”⒉众人,四方之人。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僧竺昙盖》:“汉 沙门 竺曇盖,秦郡 人也。真确有苦行,持鉢振锡,取给四辈。”唐 刘禹锡《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十方四辈,瞻礼於斯。”元 范梈《奉寄翰林邓侍讲》诗:“闭门读书古都市,四辈冠盖方隆隆。”⒊佛教语。指佛、菩萨、圆觉、声闻。《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夫佛以谦卑自牧
    • 8.
      填骈释义:充塞拥挤。 宋 袁褧《枫窗小牍》卷上:“淳化 三年冬十月,太平兴国寺牡丹红紫盛开,不踰春月,冠盖云拥,僧舍填駢。”
    • 9.
      宜春下苑释义:即 宜春苑。 《汉书·元帝纪》:“﹝ 初元 二年﹞詔罢黄门乘舆狗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籞池田假与贫民。”颜师古 注:“宜春下苑,即今京城东南隅 曲江池 是。”《三辅黄图·宜春下苑》:“宣帝 神爵 三年春,起 宜春下苑,在京城东南隅。”唐 唐彦谦《曲江春望》诗:“汉 朝冠盖皆陵墓,十里 宜春下苑 花。”参见“宜春苑”。
    • 10.
      巾车释义:⒈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孔丛子·记问》:“文 武 既坠,吾将焉归……巾车命驾,将适 唐 都。”《南史·文学传·孔广》:“绪 数巾车诣之。”清 金人瑞《戊子春积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书此为乐也》诗:“城中泥雨盛冠盖,野外日高未巾车。”⒉指有帷幕的车子。晋 陶潜《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宋 苏轼《和寄天选长官》诗:“何时命巾车,共陟云外嶠?”清 赵翼《入云栖十余里修篁夹路》诗:“我乘巾车行,苦障帷数幅。”⒊古代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
    • 11.
      弁冕释义:⒈弁、冕皆古代男子冠名,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因以‘弁冕’指礼帽。《穀梁传·僖公八年》:“弁冕虽旧,必加於首。”⒉泛指汉官服式。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辫髮瓔珞,非弁冕之服。”⒊犹魁首。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二十二》:“﹝ 杜佑 ﹞著述擅名,传至今千餘年,部帙如新,裒然为册府之弁冕。”⒋引申为居首。清 王韬《<续选八家文>序》:“明 初承 元 之弊,而 潜溪 起而振之,以弁冕乎一代。”⒌谓达官贵人。犹冠盖。宋 叶适《<纪年备遗>序》:“弁冕接踵。”
    • 12.
      悴薄释义:寒悴微薄。南朝 梁 沉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 13.
      朋簪释义:指朋辈。 语本《易·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孔颖达 疏:“盍,合也。簪,疾也。若有不疑於物以信待之,则众阴羣朋合聚而疾来也。”唐 戴叔伦《卧病》诗:“沧州 诗社散,无梦盍朋簪。”宋 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清 赵翼《稚存约游黄山迟余不到》诗:“朋簪乐事此焉最,冠盖西园何足数。”黄葆桢《周六介招饮即席有作》诗:“朋簪偶合今宵雨,拇战传喧一席宾。”
    • 14.
      椒觞释义:盛有椒浆酒的杯子。 亦指椒浆酒。《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椒觴再献,宝历万年。”宋 陆游《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诗之三:“想得城中盛冠盖,家家来往荐椒觴。”明 高启《圣姑庙》诗:“椒觴奠罢沉玄壁,鸟没遥天湛空碧。”清 赵翼《悼亡》诗之三:“椒觴随例拜新年,病不能兴黯独眠。”
    • 15.
      洛社释义:⒈宋 欧阳修 梅尧臣 等在 洛阳 时组织的诗社。宋 欧阳修《酬孙延仲龙图》诗:“洛社当年盛莫加,洛阳 耆老至今夸。”清 赵翼《新春招程霖岩汤蓉溪二丈暨庄学晦家缄斋小集》诗:“作诗传他年,或可洛社继。”⒉即洛阳耆英会。宋 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叶敬常《上巳日同哲夫寄芳微之毅白诸社友北郊修禊》诗:“雅集 兰亭 洵乐事,相逢洛社有耆英。”参见“洛阳耆英会”。⒊洛阳社的简称。宋 刘克庄《念奴娇·寿方德润》词:“洛社自佳,镜湖 虽好,莫问君王乞。”参见“洛阳社”。
    • 16.
      海市释义:⒈大气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体的形象。旧称蜃气。晋 伏琛《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臺,名海市。”宋 沉括《梦溪笔谈·异事》:“登州 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臺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歷歷可见,谓之海市。”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蛟龙附蜃》附录:“﹝蜃﹞能吁气成楼臺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杨朔《海市》:“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参见“海市蜃楼”。⒉海边城市。唐 鲍溶《采葛行》:“蛮女将来海市
    • 17.
      游敖释义:⒈敖游,漫游。 《淮南子·精神训》:“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汉书·食货志上》:“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縞。”⒉指游说。《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秦 韩 之交。”⒊游玩。《史记·律书》:“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以谋姦合任为业,或以游敖博奕为事。”⒋见“游遨”。
    • 18.
      猜忤释义:疑忌而忤逆。《后汉书·王允传论》:“若 王允 之推 董卓 而引其权,伺其閒而敝其罪,当此之时,天下悬解矣,而终不以猜忤为衅者,知其本於忠义之诚也。”南朝 陈 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旍軫岁到於 句吴,冠盖年驰於庸 蜀,则客嘲殊险,宾戏已深,共尽游谈,谁云猜忤。”
    • 19.
      祖筵释义:⒈送行的酒席。唐 孟郊《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诗:“却忆 江南 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唐 康骈《剧谈录·广谪仙怨词》:“随州 刺史 刘长卿 左迁 睦州 司马,祖筵之内,吹之为曲。”《旧唐书·李鄘传》:“徵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鄘 出入显重,素不以公辅自许,年侵势过,颇安外镇,登祖筵,闻乐而泣下。”清 汪琬《送杨职方使安南》诗:“故交悉冠盖,折柳登祖筵。”⒉祭奠时的酒宴。宋 黄庭坚《祭周晋叔文》:“问君何之,君不能语,祖筵一觴,其泪如雨。”
    • 20.
      练冠释义:厚缯或粗布之冠。 古礼亲丧一周年祭礼时着练冠。《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季孙 练冠麻衣跣行。”孔颖达 疏:“练冠盖如丧服斩衰,既练之后布冠也。”《后汉书·礼仪志下》:“皇帝近臣丧服如礼。醳大红,服小红,十一升都布练冠。”

冠盖造句

1.我家破落以前,常常是冠盖相望,而今却落得“门前冷落鞍马稀。”。

2.贾母做寿的这一天,贾府门前车来人往,冠盖如云,十分热闹。

3.大厅外冠盖如云,热闹非凡。

4.走进故宫,可以想象得出当年这里冠盖相望,威武森严的情景。

5.门外冠盖相属,贵客络绎不绝。

6.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7.朝圣庙会上的路上冠盖如云,仕女王孙,摩肩接踵。

8.抗战时,重庆的夜总会门前,冠盖如云,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冠盖(guang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冠盖是什么意思 冠盖读音 怎么读 冠盖,拼音是guān gài,冠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冠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