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帽 [guān mào]
1. 即帽子。
冠帽 引证解释
⒈ 即帽子。 《晋书·谢万传》:“尝与 蔡系 送客於 征虏亭,与 蔡 争言。
引系 推 万 落牀,冠帽倾脱。”
《南史·王僧祐传》:“服闋,髮落略尽,殆不立冠帽。”
《金瓶梅词话》第四四回:“不一时, 西门庆 进来,戴着冠帽,已带七八分酒了。”
冠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凤翘释义:⒈妇女凤形首饰。宋 周邦彦《南乡子·拨燕巢》词:“不道有人潜看着,从教,掉下鬟心与凤翘。”元 元淮《春闺》诗:“倒把凤翘搔鬢影,一双蝴蝶过东墙。”清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小晕红潮,斜溜鬟心隻凤翘。”⒉冠帽上插的鸟羽装饰。《元史·礼乐志五》:“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凤翘冠,翠花鈿。”明 陈汝元《金莲记·射策》:“漫惊白髮理鱼册,喜见青年插凤翘。”
- 2.
展角释义:古时职官冠帽后部的附件。
- 3.
玄冠释义:是华夏衣冠中首服的一种,士阶层的常用冠帽。
- 4.
科头袒体释义:谓不戴冠帽不束带。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貴門子孫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頭袒體,踞見賓客。”
- 5.
科头释义:⒈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战国策·韩策一》:“秦 带甲百餘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鲍彪 注:“科头,不著兜鍪。”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此盖左袵之所为,非诸夏之快事也。”《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布 将 河内 郝萌 夜攻 布,布 科头袒衣,走诣都督 高顺 营。”胡三省 注:“科头,不冠露髻也。今 江 东人犹谓露髻为科头。”《老残游记》第九回:“着了一件深蓝布百衲大棉袄,科头,不束带,亦不着马褂。”⒉古代教坊歌乐分部分科,其头目
- 6.
黄冒释义:黄色的冠帽。
- 7.
黄冠释义:⒈黄色的冠帽,多为道士戴用。⒉用以指代道人。⒊范君为黄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