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 [wū shā]
1. 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泛指官帽。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借指官位。
乌纱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引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
《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
⒉ 泛指官帽。参见“乌纱帽”。
引清 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
⒊ 借指官位。参见“乌纱帽”。
引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
⒋ 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国语词典
乌纱 [wū shā]
⒈ 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
引金·史旭〈梨花〉诗:「今日传觞似年少,一枝香雪上乌纱。」
乌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帽释义:⒈黑帽。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来上下通用。乌纱帽后来成为闲居的常服。简称乌纱。⒉忠烈青衣乌帽。--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 2.
乌纱巾释义:即乌纱帽。又称唐巾。唐 李白《翫月金陵城西往石头访崔四侍御》诗:“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綺裘。”唐 司空图《修史亭》诗之三:“乌纱巾上是青天,检束酬知四十年。”参见“乌纱帽”。
- 3.
乌纱帽释义:简称乌纱。 古代官员戴的帽子。有时用作官职的代称。
- 4.
乌纱释义:⒈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唐 皮日休《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宋 王禹偁《<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⒉泛指官帽。清 洪楝园《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乌纱帽”。⒊借指官位。明 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乌纱帽”。⒋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 5.
市学释义:村镇上的学校;私塾。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市学先生预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倩、祗应、白席、歌唱之人。”元 锺嗣成《醉太平》曲:“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窰,开一箇教乞儿市学,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若只要个安身之处,敝村有个市学,倘肯相就,权住几时。”
- 6.
开顶风船释义:比喻敢于跟困难或险恶的境遇作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抨击错误倾向,开顶风船,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光明日报》(1984年12月8日):“他办事有主意,不怕开顶风船,也不怕丢乌纱帽。”
- 7.
忠静冠服释义:忠静冠:即古玄冠,冠匡如制,以乌纱冒之,两山俱列于后,冠顶仍方,中微起三梁,各压以金线,边以金缘之。四品以下去金,边以浅色丝线缘之。
- 8.
掼纱帽释义:〈方〉扔掉乌纱帽。比喻由于气愤或有情绪而辞职不干。纱帽:古代官帽。
- 9.
朝帽释义:上朝所用的礼帽。唐 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澧州张使君八十韵》:“春衫裁白紵,朝帽掛乌纱。”《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通例》:“十五年题准,每年春用凉朝帽及夹朝衣,或三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为始;秋用暖朝帽及缘皮朝衣,或九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为始。”
- 10.
朱衣郎释义:指年轻的官员。 清 唐孙华《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释褐尊师自古礼,祭酒端坐临华堂。推排列拜皆新贵,乌纱银带纷趋蹌。是时老槐增气色,緑阴偏护朱衣郎。”
- 11.
白襕释义:古时士人的服装。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白襴屠苏,倾首微笑而去。”宋 叶适《送徐洞清秀才入道》诗:“白襴已回施,黄氅犹索钱。”《宋史·舆服志五》:“近年品官緑袍及举子白襴下皆服紫色,亦请禁之。”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乌纱小帽耀人明,白襴浄,角带傲黄鞓。”王季思 校注:“《元史·舆服》记:‘宣圣庙 执事,儒服,软脚唐巾,白襴插领,黄鞓角带,皂鞾。’白襴二句,正写当时儒服。”
- 12.
翼善冠释义:冠名。 唐 贞观 中,太宗 采古制为翼善冠,自服之。朔望视朝,以常服及帛练裙襦通著之。若服袴褶,又与平巾帻通用。见 宋 王溥《唐会要·舆服上》、《旧唐书·舆服志》。明 永乐 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乌纱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见《明史·舆服志二》。
- 13.
耍猴释义:⒈即猴戏。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吴祖光《闯江湖》第四幕:“忽然远处有人大声发问:‘这是干什么?耍猴儿啊?’”参见“猴戏”。⒉比喻戏弄、捉弄人。如:别拿我耍猴啦,我干这个实在不在行。
- 14.
虚套释义:⒈空洞的俗套。 多指言辞、礼节。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若今日所咏,明日亦可咏之;此人可赠,他人亦可赠之,便是空腔虚套,陈腐不堪矣!”清 蒋士铨《桂林霜·胁降》:“送来圆领乌纱帽,式样 云南 造,管取拜新恩,无须衍虚套。”⒉空敷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有些虚套应酬的信,我也不必告诉 继之,随便同他发了回信,继之 倒也没甚説话。”张天翼《清明时节》一:“罗二爷 做事向来不讲什么虚套的。”⒊空场面。明 孙仁孺《东郭记·顽夫廉》:“郭外遨游为汝笑,嘆英雄好是无聊,餬口墦间,骄颜枕畔,早覷破一生
- 15.
见世释义:现时;当今。 元 锺嗣成 《一枝花·丑斋自述》套曲:“有时软乌纱抓札起钻天髻,乾皂靴出落着簌地衣,向晚乘閒后门立,猛可的笑起,似一箇甚的,恰便似见世 钟馗 号不杀鬼。”《水浒传》第五三回:“原来 蓟州 人都知道 罗真人 是个见世的活神仙。”
- 16.
象简乌纱释义:象简:象牙做的朝笏;乌纱:黑纱制成的官帽。 手执象牙笏,头戴乌纱帽。指旧时大官的装束。
- 17.
跳财神释义:旧时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头戴乌纱,身穿蟒袍,手持元宝,简帖上有‘招财进寳’四字,边跳边舞。
- 18.
青衣乌帽释义:⒈平民的衣着。青衣自汉以后即为卑贱者之服。乌帽即乌纱帽,本为官帽,隋唐以后流行于民间。⒉忠烈青衣乌帽。--清.全祖望《梅花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