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辞 [chén cí]
1. 发布命令。
3. 发表言论,诉说。
陈辞 引证解释
⒈ 发布命令。
引《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於德而无勤民於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⒉ 发表言论,诉说。
引《国语·晋语八》:“臣尝陈辞矣,心以守志,辞以行之,所以事君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并陈辞帝庭,匪假书翰。”
宋 陈亮 《祭金伯清父文》:“念归怨之何所,矢陈辞之靡他。”
清 唐孙华 《石鼓歌》:“陈辞纪事铺鉅藻,追匹《雅》《颂》非 齐 謳。”
陈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丽句释义:⒈俪句;对偶的句子。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⒉妍丽华美的句子。唐 韩愈《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妍辞丽句不可继,见寄聊且慰分司。”宋 晏几道《临江仙》词:“东野 亡来无丽句,于君去后少交亲。”清 汪启淑《水曹清暇录》:“闲题丽句寄瑶臺,邀取 飞琼 驾鹤来;迟日煖风烟景媚,碧桃花下共持杯。”《读书》1991年第8期:“个别篇章嫌过于铺陈辞藻,以致因堆砌丽句而流于蹇涩难通。”
- 2.
冒昧释义:(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辞):不揣冒昧。 冒昧陈辞。
- 3.
勤民释义:⒈劳苦百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 违 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左传·昭公十五年》:“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於德而无勤民於远。”韦昭 注:“勤,劳也。”⒉尽心尽力于民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杜预 注:“尽心尽力,无所爱惜为勤。”汉 班固《典引》:“奕世勤民,以方伯统牧。”晋 陆机《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清 沉初《西清笔记·纪典故》:“犹以玩物为戒,特申勤民之旨,以垂训焉。”
- 4.
摛翰振藻释义:摛翰振藻指施展文采,铺陈辞藻。
- 5.
摛藻释义:铺陈辞藻。 意谓施展文才。汉 班固《答宾戏》:“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也。”唐 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行》:“高谈辨飞兔,摛藻握灵蛇。”宋 林逋《寄茂才冯彭年》诗:“无如摛藻妙,所惜赏音稀。”清 林则徐《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诚使邪蒿必斥,自严溺口之防;定知摛藻为华,竚入点头之选。”
- 6.
摛藻绘句释义:摛:铺陈;藻:文采。铺陈辞藻,描绘句子。形容以华丽的辞藻写作。
- 7.
敷衽释义:⒈亦作“敷袵”。 解开襟衽。表示坦诚。⒉指坦率陈辞。
- 8.
汉史释义:指《东观汉记》。 亦泛指 汉 代史书。《后汉书·蔡邕传》:“收付廷尉治罪,邕 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 汉 史。”唐 卢纶《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汲 书 荀勗 定,汉 史 蔡邕 专。”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歷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汉 史、唐 诗、宋 文、元 曲,此世人口头语也。”
- 9.
泣血释义:⒈无声痛哭,泪如血涌。一说,泪尽血出。形容极度悲伤。《易·屯》:“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宋 欧阳修《皇祐四年与韩忠献王书》:“某叩头泣血,罪逆哀苦,无所告诉。”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泣血陈辞,不知所云。”⒉指因极度悲痛而无声哭泣时流出的眼泪。《晋书·王敦传》:“闻之惶惑,精神飞散,不觉胸臆摧破,泣血横流。”
- 10.
离辞释义:⒈排比组织词语。指写文章。《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 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汉 枚乘《七发》:“比物属事,离辞连类。”一说犹陈辞。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四》:“离辞,陈辞也。昭公 元年《左传》:‘楚 公子围 设服离卫。’杜 注曰:‘离,陈也。’是其証。枚乘《七发》云:‘比物属事,离辞连类。’亦与此同。”⒉犹辞别。唐 张籍《离妇》诗:“堂上谢姑嫜,长跪请离辞。”
- 11.
空腔释义:老调子;陈辞滥调。
- 12.
陈让释义:陈辞谦让。
- 13.
陈黩释义:陈辞而有黷圣听。
- 14.
骍旄释义:亦作“騂毛”。 赤色的牛。古代重要盟会时所用牲。《左传·襄公十年》:“瑕禽 曰:‘昔 平王 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騂旄之盟。’”杜预 注:“騂旄,赤牛也。举騂旄者,言得重盟,不以犬鸡。”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范文澜 注:“‘騂毛’当依《左传》作‘騂旄’,唐 写本正作‘騂旄’。”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四》:“世不失职,受騂毛之盟。”倪璠 注:“《左传》作‘旄’,此作‘毛’,省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