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过午 过午的意思
guò

过午

简体过午
繁体過午
拼音guò wǔ
注音ㄍㄨㄛˋ 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ò guo guō,(1) 姓。

wǔ,(1)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2) 用于计时。【例句】:午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午间。午饭。午睡。午休。午夜(半夜、子夜)。(3) 古同“忤”、“迕”,逆,背。

基本含义

指时间已经过了正午,形容事情已经过去或者错过时机。

过午的意思

过午 [guò wǔ]

1. 中午以后。

现在是休息时间,你过午再来看看。

[afternoon;]

过午 引证解释

⒈ 中午以后。

宋 文同 《闲乐》诗:“昼睡忽过午,好风吹竹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其妻独处,今日过午,门不启,呼之不应。”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太阳已经过午。”

⒉ 吃午饭。

《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 留道:‘先生少坐,过午了去。’”
《歧路灯》第三回:“今日先生、世兄、姐夫、外甥,我通要请到我家过午。”
鄢国培 《漩流》第一章:“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吟诵:‘ 胡先生,你还没过午,来碗汤元好吗?’”


国语词典

过午 [guò wǔ]

⒈ 中午以后。

如:「他通常过午就收摊了。」


过午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头午释义:指上午九时左右一段时间。

过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昃释义:中昃指日中及日偏斜或日过午而渐西斜。
    • 2.
      午错释义:刚过午;午后。
    • 3.
      斋马释义:《旧唐书·良吏传·冯元淑》:“﹝ 元淑 ﹞歴 浚仪、始平 二县令,皆单骑赴职,未尝以妻子之官。 所乘马,午后则不与蒭,云令其作斋。身及奴僕,每日一食而已。”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斋。
    • 4.
      昃晷释义:过午。
    • 5.
      昃食释义:过午进膳。谓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陈书·高祖纪上》:“公求衣昧旦,昃食高舂,兴构宫闈,具瞻遐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朕昃食厉志,庶几治古。”
    • 6.
      桅竿释义:亦作“桅桿”。亦作“桅杆”。船上挂帆的柱杆。宋 苏轼《慈湖夹阻风》诗之一:“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清 吴伟业《再观打冰词》:“桅竿旗动吹南风,舟子喜甚呼蒙衝。”《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一片斜阳,照得水面上乱流明灭,那船上桅桿影儿一根根横在岸上。”杨朔《海市》:“不想过午忽然刮起一种阵风,浪头卷起来比小山都高,急的渔民把桅杆横绑在船上,压着风浪。”
    • 7.
      正五九释义: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 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 宋 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 唐 武德 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正五九仕宦者不交印,俗忌牢不可破。”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正五九不上官,自 唐 以来,有此忌矣。”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正五九月》。
    • 8.
      过中不食释义:见“过午不食”。
    • 9.
      过午释义:中午以后:上午他不在家,请你过午再来吧。
    • 10.
      过午不食释义:佛教戒律。每日一餐,过了中午就不再吃食。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午食》:“古以不能夕食为病,宋 人言长年诀:夜卧不覆首,晚饭少数口。避瘴者诀:稍饮卯前酒,莫喫申后饭,似非常行之道。学佛者则过午不食,谓是佛所制……佛以日午食者,乞他食故。”亦作“过中不食”。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五章:“日中一食,日中者,日午也。即后世之所谓过中不食。”
    • 11.
      过晌释义:过午。

过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昃释义:中昃指日中及日偏斜或日过午而渐西斜。
    • 2.
      午错释义:刚过午;午后。
    • 3.
      斋马释义:《旧唐书·良吏传·冯元淑》:“﹝ 元淑 ﹞歴 浚仪、始平 二县令,皆单骑赴职,未尝以妻子之官。 所乘马,午后则不与蒭,云令其作斋。身及奴僕,每日一食而已。”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斋。
    • 4.
      昃晷释义:过午。
    • 5.
      昃食释义:过午进膳。谓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陈书·高祖纪上》:“公求衣昧旦,昃食高舂,兴构宫闈,具瞻遐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朕昃食厉志,庶几治古。”
    • 6.
      桅竿释义:亦作“桅桿”。亦作“桅杆”。船上挂帆的柱杆。宋 苏轼《慈湖夹阻风》诗之一:“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清 吴伟业《再观打冰词》:“桅竿旗动吹南风,舟子喜甚呼蒙衝。”《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一片斜阳,照得水面上乱流明灭,那船上桅桿影儿一根根横在岸上。”杨朔《海市》:“不想过午忽然刮起一种阵风,浪头卷起来比小山都高,急的渔民把桅杆横绑在船上,压着风浪。”
    • 7.
      正五九释义: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 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 宋 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 唐 武德 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正五九仕宦者不交印,俗忌牢不可破。”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正五九不上官,自 唐 以来,有此忌矣。”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正五九月》。
    • 8.
      过中不食释义:见“过午不食”。
    • 9.
      过午释义:中午以后:上午他不在家,请你过午再来吧。
    • 10.
      过午不食释义:佛教戒律。每日一餐,过了中午就不再吃食。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午食》:“古以不能夕食为病,宋 人言长年诀:夜卧不覆首,晚饭少数口。避瘴者诀:稍饮卯前酒,莫喫申后饭,似非常行之道。学佛者则过午不食,谓是佛所制……佛以日午食者,乞他食故。”亦作“过中不食”。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五章:“日中一食,日中者,日午也。即后世之所谓过中不食。”
    • 11.
      过晌释义:过午。

过午造句

1.今天天气非常闷热,吃过午饭,天空乌云滚滚,雷声震耳欲聋。

2.过午饭后,她就匆忙上学去了。

3.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

4.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果然吃过午饭后天就阴了,一会儿下起了暴雨。

5.过午饭,桌上尽是些残羹剩饭。

6.过午餐后,我走马观花地参观了龙门石窟。

过午(guow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过午是什么意思 过午读音 怎么读 过午,拼音是guò wǔ,过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过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