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后 [mò hòu]
1. 最后。
英[finally; in the end;]
末后 引证解释
⒈ 后来;最后。
引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九:“须臾,有一大熊来,瞪视此人。人谓必以害已。良久,出藏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分,置此人前。”
《朱子语类》卷一二一:“又有始间是好人,末后不好者。”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前一段自己説得分晓,末后却是自生迷惑,説得支离。”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花庆》:“末后这一封,有 淮安 差官在外候领回书。”
王统照 《银龙集·银龙的翻身》:“上学的孩子自然没有多少,三间窄小屋子里还空闲着末后的两条长木凳。”
国语词典
末后 [mò hòu]
⒈ 最后。《醒世姻缘·第九三回》「末后一个 戴黄巾的后生,挑著一头食箱,一头火炉茶壶之类,其担颇重,力有未胜。」
例如:「在文章末后,他提出个人的建议。」
末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茶饮释义:又名以药代茶。选用一二味或数味中草药(常研制成粗末后用)煎汤或以沸水冲泡数分钟后,代茶徐徐饮之,故名。
- 2.
印造释义:印刷制作。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以后印造……末后附一页,记明某年某月限定印造一百部。”曹靖华《飞花集·哪有闲情话年月》:“鲁迅 先生印造的《引玉集》出版后,从画到文字,都曾细看过。”
- 3.
压尾释义:居于末后。
- 4.
末后释义:最后:末后,主席宣布散会。
- 5.
朱销释义:⒈勾销。 因勾销多用朱笔,故称。《元典章·刑部十七·听讼》:“系囚听讼事理,当该官司,自始初勾问,及中间施行,至末后归结,另置簿朱销。”⒉用朱笔注销。《元典章·吏部八·案牍》:“照得诸司应行事务,例置硃销文簿日逐销坿,廉访司上下半年照刷了毕。其硃销文簿,所在官司无凭照勘。”
- 6.
没后释义:犹末后,最后。
- 7.
盐巡道释义:清 代称以分巡道兼任盐法道的长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末后摊着一张帖子,上面写的姓名、籍贯、生年月日、祖宗三代。你道是谁?就是那一位现任的盐巡道!”
- 8.
破白释义:⒈谓候选或依资格可以升职的官员第一次得到上级或有关官署的荐举状。宋 赵昇《朝野类要·破白合尖》:“选人得初举状,谓之破白;末后一纸凑足,谓之合尖,如造塔上顶之意。”宋 叶适《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⒉指开始征收钱粮,在空白的籍帐上登录缴纳情况。《续御寇略》引 清 咸丰 四年五月《催完钱粮示》:“而一县之大,屈计素封有力之家,实亦不少,显係藉端观望延挨,以致上年旧欠为数甚鉅,本年新粮尚未破白。”
- 9.
落末释义:末后;最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合同为一样两纸,后边写了年月日,下写 张乘运 为头,一连把在坐客人十来个写去,褚中颖 因自己执笔,写了落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在这阁儿上,是我家中落末一层。”
- 10.
贝宁王国释义:西非古国。据传历三十一代君主后,于1170年接受伊费王子为国王,建立王国。首都贝宁城。15世纪后成为几内亚湾强国,统治今尼日利亚中西部地区。葡萄牙殖民者来到后,成为欧洲商人与非洲内陆贸易中心。17世纪末后衰落,1897年,沦为英国殖民地。
- 11.
通泰释义:⒈亦作“通太”。旷达宽厚。《陈书·孙瑒传》:“瑒 事亲以孝闻,於诸弟甚篤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⒉舒畅。《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把 西门庆 弄的浑身通泰,赏了他五钱银子。”《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往沟旁、畦边、井台一坐,浑身通泰。”⒊方言。透彻,清楚。沙汀《丁跛公》:“自然,在末后,他也终于把它想通太了。”克非《春潮急》二九:“﹝ 李克 ﹞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思想绝不那么容易就通泰的。”
- 12.
髻珠释义:佛教语。 国王发髻中的明珠。语本《法华经·安乐行品》:“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説,於诸説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佛教因以“髻珠”比喻第一义谛、甚深法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