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见 [zhèng jiàn]
1. 证据。
例你把这封信带着,回去好做证见。
英[ evidence; ]
2. 指见证人。
例列位请做个证见。
英[ eyewitness; witness; ]
证见 引证解释
⒈ 证人。
引《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阿耶驱来作证见,阿孃也交作保知。”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山神,你便是证见,我两隻手便还他,也是好勾当。”
《醒世姻缘传》第十回:“且是那告的妇女多有诡名,证见 禹承先 又往院里上班去了,所以耽搁了投文。”
⒉ 证据。
引《红楼梦》第七六回:“告诉我,拿了磁瓦去交,好作证见,不然,又説偷起来了。”
国语词典
证见 [zhèng jiàn]
⒈ 证据、证明。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若兄弟十年不来,其间万一有些好歹,这纸文书便是个老大的证见。」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王老员外结扭了崔宁,四邻舍都是证见。」
证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当罪释义:⒈谓应该抵罪;抵罪。《左传·襄公十九年》:“郑子孔 之为政也专,国人患之,乃讨 西宫 之难与 纯门 之师。子孔 当罪,以其甲及 子革、子良氏 之甲守。”杨伯峻 注:“当罪,古代刑法术语。《汉书·刑法志》:‘以其罪名当报之。’”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若是受了他买告咱当罪,若是有证见便承伏。”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小人并然不敢,若有证见,小人便当罪。”⒉谓罚当其罪。《管子·问》:“审刑当罪,则人不易讼。”尹知章 注:“所刑皆当其罪,故人不交相讼。”《荀子·君子》:“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
- 2.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释义:谓对有冤仇的人定要施行报复。《水浒传》第二六回:“武松 虽是粗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做个证见。”明 无名氏《白兔记·说计》:“若得一日发跡,李洪一,那时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洪深《赵阎王》第一幕:“姓 赵 的,你听说,咱们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老子活着不能见你,做鬼也是后会有期。”
- 3.
红痧释义:痧证见皮肤红点隐隐者。
- 4.
脂瘕释义:因病在脂膜间,证见腰背刺痛,股痛,少腹沉重,大小便血等。
- 5.
赴上释义:官员升迁后就职上任。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德宗 非时召 吴凑 为京兆尹,便令赴上。”《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癸丑朔,加开府仪同三司 李辅国 兵部尚书。乙未,辅国 赴上,宰相朝臣皆送之。”胡三省 注:“僕射、尚书赴省供职曰赴上。上,时掌翻。”宋 梅尧臣《碧云騢》:“参知政事 张观,尝知 开封府。府有犯夜,巡者捕致之。观 据案讯之,曰:‘有证见乎?’巡者曰:‘若有证见,亦是犯夜。’左右无不大笑。於是京师知其谬。时赴上才五日,朝廷知之,亟罢 观 落知制誥守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