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位 [de wèi]
1. 谓居应有之位置。
2. 谓居要职。
4. 指得帝位。
得位 引证解释
⒈ 谓居应有之位置。
引《易·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孔颖达 疏:“以阴居阴,故称得位。”
⒉ 谓居要职。
引《左传·襄公三年》:“解狐 得举, 祁午 得位, 伯华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穷裔。”
⒊ 指得帝位。
引晋 干宝 《晋纪总论》:“怀帝 承乱之后得位,羈於彊臣。”
得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物释义:犹三事。指六德、六行、六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郑玄 注:“物犹事也。”《左传·襄公三年》:“解狐 得举,祁午 得位,伯华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明 宋濂《送邓贯道还云阳序》:“《周官》之制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所谓三物,若六德、六行、六艺是也。”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承平既久,法意寖失,郡县有司不知三物为何事,而教民之任,独以责之学政与
- 2.
中节释义:⒈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易·蹇》:“《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孔颖达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⒉中期。《汉书·晁错传》:“秦 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⒊中等的节操。《孔子家语·辩政》:“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唐 李华《三贤论》:“萧(萧颖士)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死一生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
- 3.
国仪释义:国家的礼仪;朝廷的礼仪。《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三国 魏 王弼 注:“居近得位,明习国仪者也。”孔颖达 疏:“居在亲近而得其位,明习国之礼仪。”《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传瓘 既袭位,更名 元瓘,兄弟名‘传’者皆更为‘元’。以遗命去国仪,用藩镇法。”
- 4.
宾王释义:⒈亦作“賔王”。谓辅导帝王。宾,通“儐”。语本《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王弼 注:“居近得位,明习国仪者也,故曰利用宾于王也。”《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子大夫选名升学,利用賔王。”刘良 注:“言当选名之秀,进於太学,利於时用,賔佐王道。”⒉指辅佐帝王的高官近臣。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自维潦倒风尘,忽焉十载,此来 河 干待渡,徘徊渡口,但有憔悴可怜之状,敢詡鳶肩火色,希冀宾王?”
- 5.
宾荐释义:⒈举荐;推荐。 《易·观》“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李鼎祚 集解引 唐 崔憬 曰:“得位比尊,承於王者,职在搜扬国俊,宾荐王庭,故以进贤为尚宾也。”⒉引申为科举。唐 李嘉祐《送严二擢第东归》诗:“隳官就宾荐,时辈詎争先。盛业推儒行,高科独少年。”唐 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往在 贞元,俱从宾荐。司我明试,时维邦彦。”参见“宾兴”。
- 6.
寖少释义:逐渐减少。《新唐书·王忠嗣传》:“初,在 朔方,至互市,輒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寖少,唐 军精。”明 方孝孺《好古斋记》:“今则不然,修其业以自鬻於人,及既得位,则弃所学,以富贵其身,是以功名之见於世者寖少矣。”
- 7.
幸位释义:⒈谓侥幸得位,无德食禄。⒉指觊觎官职的人。
- 8.
得位释义:⒈谓居应有之位置。《易·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孔颖达 疏:“以阴居阴,故称得位。”⒉谓居要职。《左传·襄公三年》:“解狐 得举,祁午 得位,伯华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穷裔。”⒊指得帝位。晋 干宝《晋纪总论》:“怀帝 承乱之后得位,羈於彊臣。”
- 9.
着白释义:⒈.犹明白。宋 司马光《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上以荐之於宰辅,下以貽之令长……皆閭里素所疾苦而上不获知音,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於民矣。”⒉.犹显著;昭著。宋 苏舜钦《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若公者,绩效著白,而雅意冲退,復不喜缘家世亲戚,以取恩泽,故间关计府,没於郎署,士大夫为之叹息焉。”元 揭傒斯《重修揭氏族谱序》:“然吾先世之雄文盛德,在 宋 由进士而入者,科不乏人,自足著白于无穷。”
- 10.
空言释义:⒈谓不切实际的话。 《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説。”晋 卢谌《览古》诗:“秦 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⒉谓只起褒贬作用而不见用于当世的言论主张。《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司马贞 索隐:“空言,谓褒贬是非也。空立此文,而乱臣贼子惧也。”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孟子 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明 梅之熉《<古今谭概>叙》:“士君子得志则
- 11.
逢吉释义:犹言大吉利。语本《书·洪范》:“身其康彊,子孙其逢,吉。”《汉书·王莽传上》:“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唐 萧昕《张公神道碑》:“愷悌君子,福禄绥之,宜其克享永年,亦既逢吉。”宋 石孝友《念奴娇·上德安王文甫生辰》词:“须信家世蝉联,乃翁遗范在,子孙逢吉。”清 恽敬《答赵青州书》:“自 靖节 自作輓歌,近代名人沿结习为之,或数十年后尚康强逢吉,不几於欺谩当世耶?”
- 12.
金水释义:⒈五行生克,金生水。后以喻交情深厚。《汉书·王莽传上》:“有詔遣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杂加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金水相生也。”北齐 魏收《月下秋宴》诗:“良交契金水,上客慰萱苏。”⒉金星与水星。南朝 梁 陆倕《新刻漏铭》:“以为星火谬中,金水违用。”⒊水名。在今 河南省 郑州市。元 无名氏《贾氏说林》:“子产 死,家无餘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之,丈夫舍玦珮,妇人舍珠玉以賻之,金银珠宝不可胜计。其子不受,自负土葬于 邢山。
- 13.
鸿盘释义:⒈谓稍有升迁即安于其位。语本《易·渐》:“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王弼注:“磐,山石之安者,少进而得位,居中而应,本无禄养,进而得之,其为欢乐,愿莫先焉。”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方将和阴阳於太阶,致吾君於尧舜;岂徒闭閤坐啸,鸿盘二千哉!”王琦注:“鸿盘二千,谓以二千石之职,为宴安之地也。”明高濂《玉簪记·促试》:“你是瑚璉虹霓,怎做狐首鸿磐,休恋燕友鶯儔,月下花前。”⒉如鸿盘旋高飞。比喻升迁腾达。⒊指高高的石山。
- 14.
鸿磐释义:⒈谓稍有升迁即安于其位。 语本《易·渐》:“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王弼 注:“磐,山石之安者,少进而得位,居中而应,本无禄养,进而得之,其为欢乐,愿莫先焉。”唐 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方将和阴阳於太阶,致吾君於 尧 舜;岂徒闭閤坐啸,鸿盘二千哉!”王琦 注:“鸿盘二千,谓以二千石之职,为宴安之地也。”明 高濂《玉簪记·促试》:“你是瑚璉虹霓,怎做狐首鸿磐,休恋燕友鶯儔,月下花前。”⒉如鸿盘旋高飞。比喻升迁腾达。唐 富嘉谟《丽色赋》:“客有鸿盘京剧者,财力雄倬,志图丰茂。”⒊指高高的石山
- 15.
齐年释义:⒈指同一年受朝廷征选。《南史·颜延之传》:“袁淑 年倍小 延之,不相推重。延之 忿於众中折之曰:‘昔 陈元方 与 孔元骏 齐年文学,元骏 拜 元方 於牀下,今君何得不见拜?’”⒉指科举制度下同科登第。《旧唐书·武元衡传》:“始 元衡 与 吉甫 齐年,又同日为宰相。”⒊指年龄相同的人。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九:“惠卿 既得位,遂叛 荆公,出平日 荆公 移书,有曰:‘无使齐年知。’谓 冯公京 也。荆公 与 冯公 皆辛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