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 [xū mí]
1. 见“须弥山”。
3. 信佛者泛指山。
须弥 引证解释
⒈ 见“须弥山”。
⒉ 信佛者泛指山。
引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俯观大道,仅如枣叶;下望须弥,裁同芥子。”
须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千世界释义:⒈“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孝义寺碑》:“方使三千世界,百亿须弥,同望飞轮,共禀玄德。”《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长老曰:‘老僧今年胆大,黄龙山下扎寨;袖中颺起金鎚,打破三千世界。’”详“三千大千世界”。⒉泛指宇宙。唐 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诗:“二入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详“三千大千世界”。
- 2.
三千大千世界释义:佛教名词,简称“大千世界”。以 须弥山 为中心,七山八海交绕之,更以 铁围山 为外郭,是谓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 3.
九龙壁释义:⒈在 北京。 一在故宫内廷东六宫内,一在 北海 天王殿 西。北海 九龙壁,是一座彩色琉璃砖影壁。建于 清 乾隆 年间。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九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涛中的蛟龙浮雕,体态娇健、生动,为 清 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⒉在 山西省 大同市 东大街 路南。建于 明 洪武 年间。原为 明太祖 朱元璋 第十三子(朱桂)代王 府前照壁。以四部分组成:须弥座、壁身、斗栱和琉璃瓦顶。壁身以琉璃砖拼砌而成,九条巨龙翻腾于汹涌的云海之中,构图生动,造型古朴,是我国目前保留下来的
- 4.
俗界释义:凡界,尘世。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薛中丞存诚》:“中丞元是 须弥山 东峰 静居院 罗汉大德……謫来俗界五十年,年足合归,故来迎耳。非汝辈所知也。”
- 5.
吠瑠璃释义:佛经所说“七宝”之一。谓产于 须弥山,为青色宝石,坚固而莹澈。
- 6.
四大洲释义:古 印度 传说,谓 须弥山 四方咸海中有四大洲,为人类居住的地区。其说为佛教所采用,传来 中国 后,因佛经译本不一,洲名也各不相同。通称为:东 胜身洲(亦作东 毗提诃洲、东 拂於逮洲),南 赡部洲(亦作南 阎浮提洲),西 牛货洲(亦作西 瞿陀尼洲、西 瞿耶尼洲),北 俱卢洲(亦作北 鬱单越洲)。
- 7.
四天王释义:佛经称 帝释 的外将,分别居于 须弥山 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 持国天王(名 多罗吒),身白色,持琵琶;南方 增长天王(名 毗瑠璃),身青色,执宝剑;西方 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执羂索;北方 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 8.
大千世界释义:三千大千世界 的简称。佛教用语。古印度传说中的一个极大范围的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东、西、南、北四个洲(人类只住在其中一个洲)为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 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佛教沿用其说,指释迦牟尼所教化的范围。
- 9.
小千世界释义:佛教谓以 须弥山 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合四大洲日月诸天为一世界,以 铁围山 为外郭,称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参阅《大智度论》卷七。参见“大千世界”。
- 10.
山斤释义:佛教语。高山的斤数。谓以斤两衡量 须弥山 的重量。喻佛法广大或佛寿无量。
- 11.
帝释释义:亦称“帝释天”。佛教护法神之一。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 须弥山 顶 善见城。梵文音译名为 释迦提桓因陀罗。
- 12.
开元寺释义:佛教寺院建筑。始建于公元686年。在福建泉州。中轴线上有紫云屏、天王殿、拜殿、大雄宝殿、甘露戒坛及藏经阁等建筑,后部有准提禅林、檀樾祠、功德堂、尊胜院和水陆寺等。大雄宝殿为明代重建,重檐歇山顶,殿内斗拱装饰有独特的飞天伎乐。其前部的月台须弥座上雕有人面狮身和狮子像。大殿前两侧各建有一座宋代石塔,所有构件都用花岗岩制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
忉利天释义:梵语的音意兼译。即三十三天。六欲天之一。佛教谓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城,合中央 帝释 所居天城,共三十三处,故云。即一般所说的天堂。
- 14.
护世释义:佛教语。 守护世界。佛教因四天王居 须弥山 之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称四天王为“护世”。
- 15.
椰子身释义:《景德传灯录·智常禅师》:“李渤 问师曰:‘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渤 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谭否?’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籍还是否?’李 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向何处著!’李 俛首而已。”后因以“椰子身”谓人身微小。
- 16.
离恨天释义:佛经谓 须弥山 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间传说:三十三天中,最高者是离恨天。后比喻男女生离,抱恨终身的境地。
- 17.
素毫释义:⒈指毛笔。⒉即白毫。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放之则有光明。初生五尺,成道时一丈五尺,名白毫相。见《观无量寿佛经》。
- 18.
芥子须弥释义:《维摩经·不可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 须弥 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 王本相如故。”后因以“芥子须弥”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
- 19.
花雨释义:⒈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贯休《春山行》诗:“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宋 向子諲《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词:“更冥冥,一帘花雨。”元 张雨《次孙大方仙兴诗韵》:“花雨扫尘鸞帚溼,岛云承韈蜃楼昬。”⒉佛教语。诸天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经·序品》:“时无色界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后用为赞颂高僧颂扬佛法之词。唐 李华《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十里花雨,四天香云,幢幡葢网,光蔽日月。”唐 李白《寻山僧不遇作》诗:“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赵光荣《里湖纪游》诗:“花雨散诸天,
- 20.
西牛货洲释义:佛经所说的四大部洲之一。 在 须弥山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