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凭 [tīng píng]
1. 听任;任凭。
例听凭别人的摆布。
英[allow; let;]
听凭 引证解释
⒈ 任凭。
引《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今后听凭 玉堂春 嫁人,并与本户无干,立此为照。”
《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原来 倭 寇飘洋,也有个天数,听凭风势。”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三位施主请自看,听凭拣那一处。”
杨朔 《“阅微草堂”的真面目》:“他们租地主的地,全家就像卖了身子,听凭地主摆弄。”
沙汀 《困兽记》二六:“难道你就听凭他摆布吗?”
国语词典
听凭 [tīng píng]
⒈ 任随、任凭。也作「听任」。
引《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你若不信,我同你到下处去拿与你看。此外行李箱子内,听凭你搜。」
近任凭
听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任释义:听凭。
- 2.
一听释义:⒈一一倾听。⒉初听。⒊完全听凭。⒋指完全听信。
- 3.
丁漕释义:按人口交纳的漕粮。清 夏燮《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交地之后,听凭 英 商起造栈房,应纳丁漕,由 英 商赴县交纳。”《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会议﹞宗旨以学生不释放,国贼不惩办,外交不挽回,丁漕誓不完纳。”
- 4.
不杀释义:⒈不断其命。《穀梁传·僖公九年》:“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杨士勋 疏:“虽盟而不歃血谓之不杀。”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武,则雷厉风行。”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不杀穷人不富’,是他的主意,他的手沾满了佃户 劳金 的红血。”⒉不尽。《醉醒石》第三回:“汤家 父母听得这话,喜欢不杀道:‘如此听凭 冯亲家 那边,择个日子便了。’”⒊不减;不衰。《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辞繁而不杀者,正也。”何休 注:“杀,省也。”《文选·扬雄<长杨赋>》:“意者以为
- 5.
从听释义:⒈听从。 唐 元结 《自释》:“吾不从听於时俗,不鉤加於当世。”⒉听凭;任凭。《宋史·叛臣传中·李全》:“ 福 又具车輦之,而税其半,然后从听往诸郡贸易,车、夫皆督办於 林 , 林 不能堪。”
- 6.
任人释义:⒈任用、使用人。 ⒉听任、听凭别人。
- 7.
任人摆布释义:听凭别人操纵处置。
- 8.
任人摆弄释义:听凭别人操纵处置。
- 9.
任从释义:任凭;听凭。
- 10.
任令释义:听凭,任凭。
- 11.
任凭释义:⒈听凭:去还是不去,任凭你自己。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⒉无论;不管:任凭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⒊即使:任凭他说得再好,我们也不能轻信。
- 12.
任听释义:听凭,听随,听信。
- 13.
任所欲为释义:任:听凭;所欲为:想要做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14.
任运释义:谓听凭命运安排。
- 15.
信笔涂鸦释义: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 16.
信笔添鸦释义: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 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 17.
听人穿鼻释义: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 18.
听任释义:听凭。
- 19.
听便释义:听凭自便:你参加不参加这个会,听便。
- 20.
听凭释义:让别人愿意怎样就怎样:去也罢,不去也罢,听凭你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