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ěng,(1)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2)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组词】:相等。平等。等于。等同。等值。等量齐观。(3)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组词】:等级。等次。等第。等而下之。(4) 特指台阶的级。(5) 种,类。【组词】:这等事。(6)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组词】:我等。尔等。(7)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例句】:北京、上海等地。(8) 候,待。【组词】:等候。等待。(9) 待到。【组词】:等我写完。(10) 同“戥”。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1. 即戥子。称小量东西的衡器。
2. 为确定某种物品的高下等级,按等级次第,选择该物品若干件,以为衡量的标准。这种作为衡量标准的物品称“等子”。
4. 宋制,担任御前仪卫的军职人员中有等子。
⒈ 即戥子。称小量东西的衡器。
引宋 李廌 《师友谈记》:“子之文銖两不差,非秤上秤来,乃等子上等来也。”
《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吴山 ﹞踱到门前,向一个店家借过等子,将身边买丝银子秤了二两,放在袖中。”
⒉ 为确定某种物品的高下等级,按等级次第,选择该物品若干件,以为衡量的标准。这种作为衡量标准的物品称“等子”。
引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宣和殿 有玉等子,以诸色玉次第排定,凡玉至则以等子比之,高下自见,今内帑有金等子,亦此法。”
⒊ 宋 制,担任御前仪卫的军职人员中有等子。
引宋 赵昇 《朝野类要·故事》:“军头引见司等子,旧是诸州解发强勇之人,经由递传至京师,今则只取殿前旧司捧日等指挥人兵拣为之……等子之上,谓之忠佐军头,皆由百司人兵亲兵及随龙人,年劳陞为之,或幕士带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车驾诣景灵宫孟飨》:“更有内等子,即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人员等,各顶帽,鬢髮蓬鬆,著红纈衫,两手握拳,顾望导行。”
《宣和遗事》前集:“﹝ 徽宗 ﹞去内门直上赐酒,两壁有八厢,有二十四个内前等子守着。”
⒈ 用来称金银、珠宝、药品等东西的小秤。
引《里语征实·卷中上·等子引李方叔友谈记》:「邢和叔尝曰:『子之铢两不差,非秤上秤来,乃等子上等来也。』」
《西游记·第七三回》:「这些和尚,只怕也有些道行,须得三厘,快取等子来。」
⒉ 宋代御林军。
引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亲事官》:「次供营、下供营、御前佐军头引见司、押番十将、内等子、环卫官十员。」
⒊ 标准样本。
引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宣和殿有玉等子,以诸色玉次第排定。凡玉至,则以等子比之,高下自见。今内帑有金等子,亦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