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师氏 师氏的意思
shīshì

师氏

简体师氏
繁体師氏
拼音shī shì
注音ㄕ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ī,(1) 教人的人。【组词】: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组词】:工程师。医师。技师。(3) 效法。【组词】:师法古人。(4) 榜样。【组词】:师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组词】:师母。师兄。师弟。师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组词】:法师。禅师。(7) 军队。【组词】:会师。出师。(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组词】:师长。师座。(9) 一国的首都。【组词】:京师。(10) 姓。

shì zhī,(1)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组词】: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1) 〔阏(yān)氏〕见“阏”。(2) 〔月氏〕见“月”。

基本含义

师傅、老师的家族或门下弟子。

师氏的意思

师氏 [shī shì]

1. 周代官名。掌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以及朝仪得失之事。南北朝时北周亦曾置此官。

2. 指学官或教师。

4. 女师。指抚育古代贵族女子并教授其女德者。

师氏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官名。掌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以及朝仪得失之事。 南北朝 时 北周 亦曾置此官。参阅《周礼·地官·师氏》。

《书·顾命》:“师氏、虎臣、百尹、御事。”
孔 传:“师氏,大夫官。”
《诗·小雅·十月之交》:“楀维师氏,艷妻煽方处。”
郑玄 笺:“师氏,亦中大夫也,掌司朝得失之事。”

⒉ 指学官或教师。

唐 陈子昂 《为人陈情表》:“老母悯臣孤蒙,恐不负荷教诲,师氏训以义方。”
宋 苏轼 《又谢兼侍读表》:“而师氏之官,职在论説。”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儒之名於古通为术士,於今专为师氏之守。”

⒊ 女师。指抚育古代贵族女子并教授其女德者。

《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毛 传:“师,女师也。”
孔颖达 疏:“女师者,教女之师,以妇人为之……妇人五十无子出而不復嫁,能以妇道教人者,若今时乳母矣。”


国语词典

师氏 [shī shì]

⒈ 女师。

《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⒉ 职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辅佐王室、朝仪得失及以三德三行教育贵族子弟等事。


师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子释义:⒈指 春秋 郑国 七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 享 赵孟 於 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二 子石 从。赵孟 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⒉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褒 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李贤 注:“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家伯 为宰,番 为司徒,蹶 为趣马,棸子 为内史。楀 为师氏也。厉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⒊指 汉景帝 时同时
    • 2.
      三行释义:⒈祝酒三次。汉 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不已华乎?”《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酒若三行,便宜严驾。”《宋史·乐志十三》:“醆斝三行,盛仪斯举。”⒉三种德行。《周礼·地官·师氏》:“﹝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⒊春秋 时用战车作战,晋文公 五年(公元前632年)晋国 为抵御狄族,在上、中、下“三军”之外增设三支步兵,称“三行”,即中行、右行、左行。以配合原上、中、下的三军战车作战,两者合称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
    • 3.
      亚旅释义:⒈诸大夫。《书·牧誓》:“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孔 传:“亚,次;旅,众也。众大夫,其位次卿。”⒉上大夫的别称。《左传·文公十五年》:“宋 华耦 来盟……请承命於亚旅。”杜预 注:“亚旅,上大夫也。”⒊指兄弟及众子弟。语出《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毛 传:“亚,仲叔也;旅,子弟也。”清 张尔岐《蒿菴闲话》卷一:“辟之事亲,亚旅耕田。”
    • 4.
      傅姆释义:古时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唐 杜枚《杜秋娘》诗:“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宋 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臣闻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弗纳於邪。公主生于深宫,年齿幼穉,不更傅姆之严,未知失得之理。”宋 郭彖《睽车志》卷五:“女闻之,窃谓傅姆曰:‘女子託身,惟择所归。’”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必待傅姆,《阳秋》之贤 伯姬;言告师氏,《周南》之歌淑女。”
    • 5.
      国子释义:⒈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郑玄 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国子弟。”⒉指国子学。《北史·儒林传论》:“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隋书·韦艺传》:“艺 字 世文,少受业国子。”《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
    • 6.
      大司成释义:⒈周 官名。司徒属官。《礼记·文王世子》:“大司成论説在东序。”郑玄 注:“父师司成即大司成,司徒之属,师氏也。师氏掌以美詔王、教国子以三德三行及国中失之事也。”⒉唐 国子监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相当于 西汉 的博士仆射、东汉 的博士祭酒。高宗 龙朔 二年改国子监为司成馆,祭酒为大司成,咸亨 元年复旧。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三》。
    • 7.
      孝行释义:孝敬父母的德行。《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后汉书·独行传·刘茂》:“﹝ 茂 ﹞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於乡里。”宋 苏轼《县榜》:“牛酒以礼高年,粟帛以旌孝行。”明 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议郎 蔡邕,篤於孝行,富贵不足以解忧,甘旨常关於想念。虽违素志,竟遂佳名,委职居丧,厥声尤著。”
    • 8.
      屋诛释义:古代诛三族的一种重刑。 一说诛于屋舍中;又一说如 汉 之下蚕室。屋,通“剭”。《周礼·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郑玄 注:“郑司农 云:‘屋诛,谓夷三族,无亲属收葬者,故为葬之也。’……屋读如‘其刑剭’之剭;剭诛,谓所杀不於市,而以适甸师氏者也。”贾公彦 疏:“屋诛,谓甸师氏屋舍中诛,则王之同族及有爵者也。”《汉书·叙传下》“底剭鼎臣”唐 颜师古 注:“服虔 曰:‘《周礼》有屋诛,诛大臣於屋下,不露也。’……剭者,厚刑,谓重诛也…… 服 言屋下,失其义也。”明 杨慎《升庵经说·周礼仪礼·屋
    • 9.
      武闱释义:王宫里的小门。 《左传·闵公二年》:“秋八月辛丑,共仲 使 卜齮 贼公于武闈。”杜预 注:“宫中小门谓之闈。”一说是路寝的旁门。杨伯峻 注:“金鶚《求古録·礼説》及 孙人和《左宧漫録》俱谓‘武’当作‘虎’,《周礼·地官·师氏》、《左》昭 十一年《传》俱有虎门;虎门,路寝门也。则武闈者,路寝之旁门也。”
    • 10.
      田洫释义:田畔的水沟。《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駟 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 皆丧田焉。”杜预 注:“洫,田畔沟也。”孔颖达 疏:“沟洫俱是通水之路,相对大小为异耳,皆於田畔为之,故云田畔沟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周灵王 九年(前563年),郑国 执政 子驷 整顿‘田洫’以正疆界。”
    • 11.
      虎门释义:⒈古代王宫的路寝门。 《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郑玄 注:“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於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左传·昭公十年》:“子良 曰:‘先得公,陈 鲍 焉往?’遂伐虎门。”⒉国子学的别称。《周礼·地官·师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后世遂以虎门之左为国子学所在地,而以“虎门”为国子学的别称。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子才 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
    • 12.
      训人释义:⒈指教导公卿子弟的师长。《书·康诰》:“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孔 传:“戛,常也。凡民不循太常之教,犹刑之无赦,况在外掌众子之官、主训民者而亲犯乎?”孔颖达 疏:“以致教诸子,故为训人……惟举庶子之官者,以其教训公卿子弟最为急故也。郑玄 以训人为师长,亦各一家之道也。”孙星衍 疏:“训人者,若《天官·太宰》‘师,以贤得民;儒,以道得民’,注云‘师,诸侯师氏;儒,诸侯保氏’是也。”⒉诲民。《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李善 注:“《左氏传》曰:‘训人事君。’”按,《左
    • 13.
      逆恶释义:⒈悖逆凶恶。《周礼·地官·师氏》:“﹝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 江南道 监察御史 张瑗 ,题为逆恶之罪,既已正典於前朝;私竪之碑,岂宜传流於后世。”⒉指悖逆凶恶的人。《封神演义》第二九回:“卿先回故地,朕再议点将提兵,协同勦捕逆恶。”

师氏(sh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师氏是什么意思 师氏读音 怎么读 师氏,拼音是shī shì,师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师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