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 [kǒu shé]
1. 口和舌。说话的器官。
英[ mouth and tongue; ]
2. 口角,争吵;争执。
例我是个良善人,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儒林外史》
英[ quarrel; dispute; ]
3. 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语。
例费了很大的口舌才把他说服。
英[ talking around; words; ]
4. 指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例是非口舌。
英[ misunderstanding; trouble; ]
口舌 引证解释
⒈ 口和舌。说话的器官。
引《易·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
孔颖达 疏:“取口舌为言语之具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诸生闒茸无行……乃安得鼓口舌,申颜眉,预前议论是非国家之事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司马迁二大罪》:“二子之名,在天下者,加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牘。”
⒉ 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辞、言语。
引《史记·留侯世家》:“留侯 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閒,虽臣等百餘人何益。’ 吕泽 彊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 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明 王琼 《双溪杂记》:“都御史 杨善 使虏,不恃一繒,以口舌晓譬,国威不屈。”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説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晋 人尚清谈,讲标格,常以寥寥数言,立致通显,所以那时的小说,多是记载畸行隽语的《世说》一类,其实是借口舌取名位的入门书。”
⒊ 指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引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引《杂五行书》:“舍西种梓楸各五根,令子孙孝顺,口舌消灭也。”
《水浒传》第二四回:“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她宁愿话不投机,招丈夫对她发怒,也不愿看着他们兄弟之间起了口舌。”
⒋ 议论、谈论。
引宋 苏轼 《书游汤泉诗后》:“惟 驪山 当往来之衝,华堂玉甃,独为胜絶,然坐 明皇 之累,为 杨 李 禄山 所污,使口舌之士,援笔唾駡,以为亡国之餘,辱莫大焉。”
《红楼梦》第七七回:“这才乾浄,省得旁人口舌。”
⒌ 争吵;争执。
引《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
国语词典
口舌 [kǒu shé]
⒈ 说话的器官。
引《易经·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
近诟谇
⒉ 劝说,交涉时的言语、言辞。
引《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咱非六国愚主,怎被你口舌所能摇撼?」
反笔墨
⒊ 言语上的争吵、争执。
引《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
⒋ 谈论、评论。
引《红楼梦·第七七回》:「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
口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使嘴使舌释义:搬弄口舌。
- 2.
内热释义:中医指由阴虚或阳盛而导致的病理现象,患者有心烦、口渴、便秘、口舌生疮等症候。
- 3.
冷锅里爆豆释义: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
- 4.
卖舌释义:卖弄口舌。
- 5.
南箕释义:星名。即箕宿。共四星,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舌宽。夏秋之间见于南方,故称。古人观星象而附会人事,认为箕星主口舌,多以比喻谗佞。典出《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谁适与谋?”郑玄 笺:“箕星哆然,踵狭而舌广。今谗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犹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周书·文帝纪上》:“而 欢 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包藏凶逆,伺我神器。”清 陈梦雷《东行口占》诗之三:“岂意上官专草藳,翻令巷伯叹南箕。”参见“南箕北斗”。
- 6.
口事释义:口舌之事。指进谗言。
- 7.
口干舌噪释义:非常干渴。 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 8.
口干舌焦释义: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同“口燥唇干”。
- 9.
口干舌燥释义:燥:干。 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 10.
口燥唇干释义:燥:干。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 11.
口爽释义: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王弼 注:“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三国 魏 嵇康《答难养生论》:“聘享嘉会,则唯餚饌旨酒……饕淫所阶,百疾所附,味之者口爽,服之者短祚。”《百喻经·愚人食盐喻》:“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 12.
口糜释义:⒈中医病症名。口舌糜烂。脏腑积热所致。⒉中医病症名。舌生白衣如霉,或生糜点如细碎饭粒,色白不痛,甚至弥漫满舌,及于唇内、上腭,属危候。多为热病后期伤阴所致。亦见于久病胃气衰败者。
- 13.
口舌释义:⒈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口舌是非。⒉指劝说、争辩、交涉时说的话:班长费了很多的口舌,才说服他躺下来休息。
- 14.
口舌生津释义:口舌:指人的口腔和舌头;生:出现;津。唾液;口腔和舌头中分泌出唾液。本义是指嘴巴里感到甘甜。引申指人有了胃口。
- 15.
吮痈噬痔释义:吮用嘴吸;痈毒疮;噬咬。指用口舌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 16.
吻唇释义:犹口舌。 借指物议。
- 17.
哓音瘏口释义:犹言舌敝唇焦。 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 18.
唆嘴释义:搬弄口舌。
- 19.
唇喙释义:犹口舌。指戏谑、嘲讽、争辩时说的话。
- 20.
唇焦舌干释义: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口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使嘴使舌释义:搬弄口舌。
- 2.
内热释义:中医指由阴虚或阳盛而导致的病理现象,患者有心烦、口渴、便秘、口舌生疮等症候。
- 3.
冷锅里爆豆释义: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
- 4.
卖舌释义:卖弄口舌。
- 5.
南箕释义:星名。即箕宿。共四星,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舌宽。夏秋之间见于南方,故称。古人观星象而附会人事,认为箕星主口舌,多以比喻谗佞。典出《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谁适与谋?”郑玄 笺:“箕星哆然,踵狭而舌广。今谗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犹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周书·文帝纪上》:“而 欢 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包藏凶逆,伺我神器。”清 陈梦雷《东行口占》诗之三:“岂意上官专草藳,翻令巷伯叹南箕。”参见“南箕北斗”。
- 6.
口事释义:口舌之事。指进谗言。
- 7.
口干舌噪释义:非常干渴。 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 8.
口干舌焦释义: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同“口燥唇干”。
- 9.
口干舌燥释义:燥:干。 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 10.
口燥唇干释义:燥:干。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 11.
口爽释义: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王弼 注:“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三国 魏 嵇康《答难养生论》:“聘享嘉会,则唯餚饌旨酒……饕淫所阶,百疾所附,味之者口爽,服之者短祚。”《百喻经·愚人食盐喻》:“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 12.
口糜释义:⒈中医病症名。口舌糜烂。脏腑积热所致。⒉中医病症名。舌生白衣如霉,或生糜点如细碎饭粒,色白不痛,甚至弥漫满舌,及于唇内、上腭,属危候。多为热病后期伤阴所致。亦见于久病胃气衰败者。
- 13.
口舌释义:⒈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口舌是非。⒉指劝说、争辩、交涉时说的话:班长费了很多的口舌,才说服他躺下来休息。
- 14.
口舌生津释义:口舌:指人的口腔和舌头;生:出现;津。唾液;口腔和舌头中分泌出唾液。本义是指嘴巴里感到甘甜。引申指人有了胃口。
- 15.
吮痈噬痔释义:吮用嘴吸;痈毒疮;噬咬。指用口舌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 16.
吻唇释义:犹口舌。 借指物议。
- 17.
哓音瘏口释义:犹言舌敝唇焦。 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 18.
唆嘴释义:搬弄口舌。
- 19.
唇喙释义:犹口舌。指戏谑、嘲讽、争辩时说的话。
- 20.
唇焦舌干释义: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