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由 [qíng yóu]
1. 事情的经过及其原由。
英[the hows and whys;]
情由 引证解释
⒈ 事情的经过及其原由。
引《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不期自己遭狼狈,将此情由何处申。”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在船中正诉情由, 江 西南上战船一字儿摆开,乘风唿哨而至。”
《儒林外史》第五回:“汤知县 把这情由细细写了个禀帖,禀知按察司。”
茅盾 《子夜》十五:“李麻子 和 桂长林 带着人,狂风似的摸进了那草棚,不问情由,见一个,捉一个。”
国语词典
情由 [qíng yóu]
⒈ 事情的起因及经过情形。
引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这便是情由终始,有甚的过犯公私。」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若论这般情由,告起状来,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通。」
情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噎止餐释义:犹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 2.
一客不烦二主释义:一位客人不用劳烦两位主人接待。 比喻一件事情由一个人全部承担,不用找别人帮忙。
- 3.
不管一二释义: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 4.
不管三七二十一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5.
不问三七二十一释义:不问情由。
- 6.
不问皂白释义: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7.
不问青红皂白释义: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8.
事头释义:⒈犹事情,事体。⒉情由;事由。
- 9.
以咽废飧释义: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 10.
伸诉释义:⒈亦作“伸愬”。向上级官员说明情由,请求裁处。宋 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三:“盖转运司於本州为所部官吏,虽常伸愬,不敢取必。”元 关汉卿《四春园》第二折:“鬭打相争、人命等事,都来我根前伸诉。”⒉说明苦衷或委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行修 伸诉离恨,一把抱住不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代兄弟在方伯跟前,伸诉伸诉,求方伯好歹代我説几句好话。”巴金《新生·四月十七日》:“这里面有思念,有爱慕,有回忆,有眼泪,有伸诉,有安慰。”
- 11.
再行释义:谓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用于动词前。《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捉回 冯君瑞,交与地方官,究出起衅情由,再行治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他从此能守身如玉起来,好好的调理两个月后,再行决定。”
- 12.
原情释义:⒈推究本情。⒉本情,情由。
- 13.
因噎去食释义: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 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 14.
备细释义:⒈详尽。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四折:“你将那屈死的词因,备细诉来。”明 叶宪祖《金翠寒衣记》第四折:“你怎么晓得这等备细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帐房问了备细情由,知道他是遇了骗子。”洪深《申屠氏》第四本:“老丈听得备细,过来邀二人入内。”⒉详细情况。《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 问了备细,乡人见乡人,不觉感伤。”《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会着 庄绍光,述其备细。”欧阳予倩《潘金莲》第四幕:“二爷要知备细吗?最好去问 郓哥。”
- 15.
家絃户诵释义:家家弦歌,户户吟诵。 谓流传极其广泛。清 陈确《答张考夫书》:“自有 宋 中叶以来,程 朱 之书已家絃户诵,岂皆闻道者耶?”清 钱泳《履园丛话·碑帖·唐九成宫醴泉铭》:“欧阳 书《醴泉铭》,自 宋、元、明 以来,为艺林所重,几至家絃户诵,人人有一本。”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琵琶》、《西厢》、《荆》、《刘》、《拜》、《杀》等曲,家絃户诵已久,童叟男妇皆能备悉情由。”
- 16.
宿情释义:原有的情由。
- 17.
开灯释义:旧时指点起灯来抽鸦片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他也不问情由,便对着藩臺大駡説:‘你是个甚么东西,不准我喫烟!你可知我先师 曾文正公 的签押房,我也常常开灯。’”
- 18.
情旨释义:⒈犹情由。⒉心愿;想法。
- 19.
情由释义:事情的内容和原因:问清情由,再作处理。
- 20.
所以释义:⒈表示因果关系。a)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我和他在一起工作过,所以对他比较熟悉。b)用在上半句主语和谓语之间,提出需要说明原因的事情,下半句说明原因:我所以对他比较熟悉,是因为我和他在一起工作过。也说之所以。c)上半句先说明原因,下半句用“是…所以…的原因(缘故)”:我和他在一起工作过,这就是我所以对他比较熟悉的原因。d)“所以”单独成句,表示“原因就在这里”:所以呀,要不然我怎么这么说呢!⒉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忘其所以。不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