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实际 实际的意思
shí

实际

简体实际
繁体實際
拼音shí jì
注音ㄕˊ ㄐ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1) 充满。【组词】:实心。充实。虚实。(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组词】:实话。实惠。实际(真实情况)。实践(实行;履行)。实体。实情。实施。实数。实事求是。名实相符。(3) 植物结的果。【组词】:果实。开花结实。(4) 富足。【组词】:殷实。富实。

jì,(1) 交界或靠边的地方。【组词】:无边无际。天际。春夏之际。(2) 彼此之间。【组词】:校际互助。人际关系。(3) 时候。【例句】:值此生死存亡之际。(4) 当,适逢其时。【组词】:际此盛会。(5) 交接,接近。【组词】:善于交际。(6) 遭遇(多指好的)。【组词】:遭际。际遇。(7) 中间,里边。【组词】:胸际。脑际。

基本含义

真实存在的,实际上的

实际的意思

实际 [shí jì]

1. 真实的情况。

切合实际。

[ reality; ]

2. 客观存在的事物。

生活的实际。

3. 现实存在的。

实际的例子。

[ realistic; ]

实际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指“真如”、“法性”境界。犹言实相。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实际之性,无有戏论,惟独 如来 证实际法戏论永断,名为涅槃。”
晋 王羲之 《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实际以无际可示,无生以不生相传。”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证不可説之实际,解不可説之法门。”
宋 陆游 《周元吉蟠室》诗:“实际正如此,切忌错商量。”

⒉ 客观存在的事物与情况;事实。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虽不知他实际如何,却使俺这赫赫军威也被他虚声所夺。”
丁玲 《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二)》六:“她只耽于一些幻想的美梦里,她不愿接触实际。”
邓小平 《设顾问委员会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过渡办法》:“顾问委员会是个过渡,这个过渡是必要的,我们选择了史无前例的这种形式,切合我党的实际。”

⒊ 真实不虚的;合乎事实的。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实际的情形并不是这样。”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三:“你到前方去,打在腿上,这才是实际的纪念哩。”

如:这种想法不实际;计划订得很实际

⒋ 实有的;具体的。

鲁迅 《书信集·致内山嘉吉》:“在 中国,版画虽略有实际应用,但所谓创作版画尚无所知。”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想过这些,他开始想些实际的:先和 曹先生 支一月的工钱,给她买件棉袍,齐理齐理鞋脚,然后再带她去见 曹太太。”

⒌ 实效;实在的利益。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既是贤夫新亡求荐,家中必然设立孝堂,此须在孝堂内设籙行持,方有专功实际。”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我想宰相倒是个虚名,不如吏部反有些实际。”


国语词典

实际 [shí jì]

⒈ 真实的情形。

如:「符合实际」、「做事要求实际,不要只讲门面。」

表面 理论 理想 夸诞 空洞 幻想

⒉ 具体的、实在的。

如:「实际行动」、「实际交易价格」。


实际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现实释义:⒈客观存在的事物:考虑问题,不能脱离现实。 ⒉合于客观情况:这个计划不现实。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办法。
    • 2.
      实践释义:⒈也叫社会实践。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物质活动。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三项基本的实践。其中生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⒉实行;履行:实践诺言。

实际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理论释义:⒈指概念和原理的体系。 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正确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⒉辩论是非;争论;讲理。
    • 2.
      理想释义:⒈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当一名医生是我的理想。⒉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这件事办得很理想。这个办法还不够理想,需要再改进。
    • 3.
      表面释义:⒈物体跟外界接触的部分:地球表面。桌子表面的油漆锃亮。⒉外在的现象或非本质的部分:他表面上很镇静,内心却十分紧张。
    • 4.
      幻想释义:⒈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科学幻想。幻想成为一名月球上的公民。⒉幻想出的情景:一个美丽的幻想。
    • 5.
      空洞释义:⒈物体内部的窟窿,如铸件里的砂眼、肺结核病人肺部形成的窟窿等。 ⒉没有内容或内容不切实:空洞无物。空洞的说教。
    • 6.
      夸诞释义:(言谈)虚夸不实:夸诞之词,不足为信。

实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厢情原释义: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原”。
    • 2.
      一场春梦释义: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 3.
      一条枪释义:犹言单枪匹马。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六章:“ 唐淑贞 只有一年多的实际经验,而且是一条枪的,自从下手以来,一直是顺水顺风,中间虽稍稍有点涨跌,但是并未遇见过大波大澜。”
    • 4.
      一派胡言释义:不切实际的言语。
    • 5.
      一相情原释义: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亦作“一厢情原”。
    • 6.
      一纸空文释义:空写在纸上实际不能兑现的东西(多指不能执行的条约、规定、计划等)。
    • 7.
      一而二,二而一释义: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 8.
      一问三不知释义: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 9.
      万变不离其宗释义:表面上花样翻新,变化多端,实际上本质未改,目的依旧。宗:宗旨,目的。
    • 10.
      万里之外释义:表面意思是一万里之外的意思,实际上是用来形容距离很远或者差距很大。
    • 11.
      三桓释义: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12.
      三省释义: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国历史上隋唐时代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实际上为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这一制度对后代的官制影响很大。
    • 13.
      三藏法师释义: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常尊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师为玄奘法师,但常被误会这是玄奘专有的称号,实际上除了玄奘之外,著名的三藏法师尚有鸠摩罗什法师、实叉难陀法师、求那跋陀法师、大广智不空法师、菩提灯法师、安世高法师等等。日本历史上唯一的三藏法师为灵仙法师。
    • 14.
      上善若水释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 15.
      上情释义:上级部门的实际情况、计划等。
    • 16.
      下生活释义:指文艺工作者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中去体验生活。
    • 17.
      不切实际释义:指不符合实际。
    • 18.
      不堪大用释义:指一此名声在外而能力有限的人,往往夸夸其谈,但没有实际的办事能力。
    • 19.
      不实释义:⒈不结果实。 ⒉不符实际。
    • 20.
      不当不正释义: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 表示端端正正。

实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厢情原释义: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原”。
    • 2.
      一场春梦释义: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 3.
      一条枪释义:犹言单枪匹马。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六章:“ 唐淑贞 只有一年多的实际经验,而且是一条枪的,自从下手以来,一直是顺水顺风,中间虽稍稍有点涨跌,但是并未遇见过大波大澜。”
    • 4.
      一派胡言释义:不切实际的言语。
    • 5.
      一相情原释义: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亦作“一厢情原”。
    • 6.
      一纸空文释义:空写在纸上实际不能兑现的东西(多指不能执行的条约、规定、计划等)。
    • 7.
      一而二,二而一释义: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 8.
      一问三不知释义: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 9.
      万变不离其宗释义:表面上花样翻新,变化多端,实际上本质未改,目的依旧。宗:宗旨,目的。
    • 10.
      万里之外释义:表面意思是一万里之外的意思,实际上是用来形容距离很远或者差距很大。
    • 11.
      三桓释义: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12.
      三省释义: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国历史上隋唐时代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实际上为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这一制度对后代的官制影响很大。
    • 13.
      三藏法师释义: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常尊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师为玄奘法师,但常被误会这是玄奘专有的称号,实际上除了玄奘之外,著名的三藏法师尚有鸠摩罗什法师、实叉难陀法师、求那跋陀法师、大广智不空法师、菩提灯法师、安世高法师等等。日本历史上唯一的三藏法师为灵仙法师。
    • 14.
      上善若水释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 15.
      上情释义:上级部门的实际情况、计划等。
    • 16.
      下生活释义:指文艺工作者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中去体验生活。
    • 17.
      不切实际释义:指不符合实际。
    • 18.
      不堪大用释义:指一此名声在外而能力有限的人,往往夸夸其谈,但没有实际的办事能力。
    • 19.
      不实释义:⒈不结果实。 ⒉不符实际。
    • 20.
      不当不正释义: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 表示端端正正。

实际造句

1.这篇杂文面面俱到,结果不痛不痒,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他长期坚持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反对以耳代目。

3.会上发言要切合实际,不要长篇大论说些空话。

4.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因事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办事的方式方法。

5.老李昨天抨击老王,实际上那不过是夫子自道,我们听了不禁心中暗笑。

6.他一向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工作常常干得一塌糊涂。

7.做事应脚踏实地,好高鹜远、不切实际,是会一事无成的。

8.他们一味接受霸权主义者的援助,实际上是开门揖盗。

9.某些人做事不从实际出发,往往昂首望天。

10.某些人做事不从实际出发,往往昂首天外。

11.在阶级社会里而主张民胞物与,是不实际的。

12.清朝末年,虽自称是天朝上邦,实际上不过是泥足巨人而已。

13.衣服的价格加五成打八折卖给顾客,这实际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14.这位主妇很不善于交际应酬,因此表面上给人留下了落落穆穆的印象,实际上她对人是又实在又热情的。

15.先生逐日追风我们,学习理论不能生搬硬套,要联系实际

16.死啃书本,不结合实际,就会食而不化,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17.不切实际的蛮干,只能是一无所成。

18.志大才疏的人,尤其应该到基层去,从一点一滴的实际工作做起。

19.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像个正人君子,实际上一肚子坏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20.他说那家公司实际上正面临破产的危机,真是一针见血。

实际(shi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实际是什么意思 实际读音 怎么读 实际,拼音是shí jì,实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实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