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行诣 行诣的意思
xíng

行诣

简体行诣
繁体行詣
拼音xíng yì
注音ㄒㄧㄥ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yì,(1)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组词】:诣阙。诣前请教。(2) [造诣]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例句】:苦心孤诣(指刻苦钻研,达到别人不及的境地)。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学问、经历或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或程度。

行诣的意思

行诣 [xíng yì]

1. 走访,拜谒。

行诣 引证解释

⒈ 走访,拜谒。

《宋书·羊欣传》:“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⒉ 指行为事迹。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话》卷五:“其行诣卓然,殆 陈东、欧阳澈 之流,非如江湖诗人,仅以风雅自命而已。”
叶圣陶 《乡里善人》:“既然要请 鲁老先生 做寿序, 康翁 该写点儿生平行诣的节略给他吧。”


行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德意释义:布施恩德的心意。 《周礼·秋官·掌交》:“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宋 岳飞《奏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子》:“比年羣盗竞作,朝廷务广德意,多命招安。”宋 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是固所以宣天子之德意,而入民之骨髓也。”《清史稿·礼志九》:“降者膝行诣坛下,俛首乞命,经略宣上德意,量加赏賚。”欧阳予倩《李秀成》第三幕:“这件袍赐给你,你要体朕的德意。”
    • 2.
      虏略释义:虏掠。《史记·货殖列传》:“秦 破 赵,迁 卓氏。卓氏 见虏略,独夫妻推輦,行诣迁处。”《汉书·韩安国传》:“匈奴 虏略千餘人及畜产去。”《资治通鉴·汉淮阳王更始元年》:“诸将多暴横,独 刘将军 所到不虏略,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
    • 3.
      须菩提释义:⒈梵语subhūti的音译。或译为“须浮帝”、“须扶提”、“苏部底”等。意译为“善现”、“善见”、“善吉”、“空生”等。古 印度 拘萨罗国 舍卫城 长者 鸠留 之子,出家为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称。《维摩诘经·弟子品》:“佛告 须菩提:‘汝行诣 维摩詰 问疾。’”僧肇 注:“须菩提、秦 言 善吉。弟子中‘解空第一’也。”⒉对年高德劭之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百丈大智禅师》:“於是创意别立禪居,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德者,号曰长老,如西域道高腊长,呼须菩提等之谓也。”
    • 4.
      食肉相释义:封侯的骨相。语出《后汉书·班超传》:“﹝ 超 ﹞行诣相者……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封侯相也。’”宋 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管城子 无食肉相,孔方兄 有絶交书。”明 唐顺之《自述》诗:“本非食肉相,犹是饭牛身。”参见“食肉”、“封侯骨”。

行诣(xi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行诣是什么意思 行诣读音 怎么读 行诣,拼音是xíng yì,行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行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