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行役 行役的意思
xíng

行役

简体行役
繁体
拼音xíng yì
注音ㄒㄧㄥ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yì,(1) 服兵务,从军。【组词】:从役。现役。(2) 战事。【组词】:战役。(3) 服劳力之事。【组词】:劳役。徭役。(4) 使唤。【组词】:役使。奴役。(5) 被役使的人。【组词】: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基本含义

指行军作战、征战沙场。

行役的意思

行役 [xíng yì]

1. 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

3. 泛称行旅,出行。

行役 引证解释

⒈ 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

《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贾公彦 疏:“行谓巡狩,役谓役作。”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 楚,思归又一春。”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计之,二十岁而入伍,五十岁而出伍,始终三十年,止歷七践更耳。”

⒉ 泛称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跡。”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貽终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
郁达夫 《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伤乱倦行役,西来又一关。”


国语词典

行役 [xíng yì]

⒈ 因兵役或公务等事而出行。

《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唐·张谓〈送卢举使河源〉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⒉ 旅行。

晋·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二首之二:「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行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尺释义:⒈古代指二十岁。《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贾公彦 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⒉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南朝 梁 沉约《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唐 李颀《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清 孙枝蔚《黄河舟中》诗:“七尺虽无用,临深亦可惊。”阿英《袁中郎做官》:“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
    • 2.
      于役释义:行役。 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 3.
      佚愉释义:安逸欢愉。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六:“奉别以来,艰戚、佚愉、闲居、行役,梦寐无时不相接,忘其为两年之久、千里之远也。”
    • 4.
      公使钱释义:宋 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宋 范仲淹《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切以国家逐处置公使钱者,盖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还,有行役之劳,故令郡国馈以酒食,或加宴劳,盖养贤之礼,不可废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光(司马光)乃以所得珠为諫院公使钱,以金遗其舅氏焉。”亦作为犒赏官军的费用。宋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吏至京师上书讼 师鲁 以公使钱贷部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本路蛮寇未息,而官军久戍,请岁给公使钱一千贯以犒设将校。”
    • 5.
      养乏释义:谓缺乏供养。《南史·梁始兴王暎传》:“钟离 人 顾思远 挺叉行部伍中。暎 见甚老,使人问。对曰:‘年一百一十二岁……家闕养乏,是以行役。’”
    • 6.
      加笾释义:谓礼遇厚于常时。《左传·昭公六年》:“夏,季孙宿 如 晋,拜 莒 田也。晋侯 享之,有加籩。”杜预 注:“籩豆之数,多於常礼。”唐 白居易《为宰相谢恩赐酒脯饼果等状》:“宠过加籩,惧多尸素之责;荣同置醴,惭无麴糵之功。”宋 李纲《谢赐御筵表》:“悯其行役,赐以宴娱,仍招佩槖之臣,以示加籩之宠。”
    • 7.
      勤役释义:指行役。 谓因公务跋涉在外。南朝 宋 颜延之《秋胡》诗:“勤役从归愿,反路遵山河。”南朝 宋 袁淑《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 8.
      堤繇释义:古代修筑堤坝的徭役。《史记·封禅书》:“昔 禹 疏九江,决四瀆。閒者 河 溢皋陆,隄繇不息。”宋 司马光《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诗:“隄繇春事起,行役未成归。”
    • 9.
      完治释义:⒈完善管理。宋 苏辙《催行役法札子》:“臣窃见二圣临御以来,凡所更改法度,皆以略定。惟是役法,首尾五年,民间终未得安便,若不及今完治,实恐久远,姦人指以为词,疵病圣政。”⒉乂安;大治。《新唐书·宇文融韦坚等传赞》:“开元 中,宇文融 始以言利得幸。於时天子见海内完治,偃然有攘却四夷之心。”
    • 10.
      客战释义:在异乡作战。《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小校 宫彦璋 与士卒谋曰:‘……吾儕捐父母妻子,为人客战,千里送死,而使长復不矜恤,奈何?’”胡三省 注:“千里行役,战於异乡,是为客战。”
    • 11.
      寝庭释义:⒈路寝外的庭院。《左传·成公六年》:“韩献子 将新中军,且为僕大夫。公揖而入,献子 从。公立於寝庭。”杨伯峻 注:“寝庭,路寝外庭院。”⒉指帝王卧室外的庭院。《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卫士 崔卿、刁文懿 惮於行役,冀上惊而止,乃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皆以大逆论。”
    • 12.
      屺岵释义:《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诗·序》谓为行役者思念父母之作。后因以“屺岵”代指父母。
    • 13.
      崩奔释义:⒈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文选·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迴合,圻岸屡崩奔。”吕向 注:“水激其岸,崩頽奔波也。”唐 李白《大鹏赋》:“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宋 黄庭坚《阻风铜陵》诗:“洪波崩奔去,天地无限隔。”⒉奔波;奔驰。唐 杜甫《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诗:“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仇兆鳌 注:“山下堕曰崩,水急流曰奔。此比行役之匆遽。”宋 范成大《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诗:“崩奔风涛里,得此巢龟荷。”元 王逢《题马洲书院》诗:“郊麟初隐遁,野兕遂崩奔。”明 唐顺之《双寿图歌》:“
    • 14.
      征役释义:⒈赋税与徭役。《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灋……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贾公彦 疏:“征谓税之,役谓繇役。”⒉指徭役。《诗·唐风·鸨羽序》:“《鴇羽》,刺时也。昭公 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宋 曾巩《福州上执政书》:“及其后世,或任使不均,或苦於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则有《北山》之感,《鴇羽》之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国初因沿 明 制,稍加损益,税敛极薄,征役几絶。”⒊行役。晋 潘岳《西征赋》:“俾万乘之盛尊,降遥思
    • 15.
      惛怳释义:糊涂不清。《梁书·文学传下·陆云公》:“行役数年,羈病侵迫,识虑惛怳,久絶人世。”
    • 16.
      故鬼释义: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左传·文公二年》:“吾见新鬼大,故鬼小。”杜预 注:“新鬼,僖公 ……故鬼,閔公。”宋 谢翱《拟古》诗:“岂无故鬼悲,翻念远行役。”清 林旭《虎丘道上》诗:“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 17.
      梅林止渴释义:犹言望梅止渴。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北周 庾信《出自蓟北门行》:“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
    • 18.
      湛露释义:⒈《诗·小雅》篇名。《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於王,王宴乐之,於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后因喻君主之恩泽。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献食表》:“策勋饮至,频承湛露之恩。”《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明 梅鼎祚《玉合记·赐完》:“光天所覆,咸沾湛露之仁。”⒉喻丈夫之恩惠。《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华“离情”>》:“愿垂湛露惠,信我皎日期。”吕延济 注:“湛露能润泽於物,喻夫之恩惠。”⒊浓重的露水。《楚辞·九章·悲回风》:“吸湛
    • 19.
      燕歌行释义:乐府《平调曲》名。现存最早的是 三国 魏 曹丕 所作的二首,写的是行役之事。
    • 20.
      牙官释义:副武官。 亦泛指下属小官。《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二年》:“子仪 使牙官 卢谅 至 汾州。”胡三省 注:“节镇、州、府官皆有牙官、行官。牙官供牙前驱使,行官使之行役四方。自 五季 以后,詬詈武臣率曰牙官。”明 徐渭《宴集翠光岩》诗:“野旷牙官分作队,林疎甲士补成行。”明 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好一个阻贤的牙官,可恼!”

行役(xi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行役是什么意思 行役读音 怎么读 行役,拼音是xíng yì,行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行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