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帽 [guān mào]
1. 官吏的制帽。与“便帽”相对。
官帽 引证解释
⒈ 官吏的制帽。与“便帽”相对。
引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官帽以竹丝作胎,真青縐纱蒙之,自奉御至太监皆戴之。”
明 杨基 《寄题水西草堂》诗:“乌纱官帽半笼头,紫竹渔竿长在手。”
国语词典
官帽 [guān mào]
⒈ 古代文官所穿戴的乌纱帽。表示官职的等第高低。
⒉ 没有顶子的红缨帽。旧时光头见官不合礼仪,故仆从随官外出或回事时多戴官帽。
官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纱释义:⒈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唐 皮日休《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宋 王禹偁《<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⒉泛指官帽。清 洪楝园《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乌纱帽”。⒊借指官位。明 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乌纱帽”。⒋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 2.
侍中貂释义:唐 门下省有侍中二人,正二品,其官帽以貂尾为饰。 因借指朝廷珍贵的赏赐。
- 3.
后山释义:⒈后面的山。 ⒉旧时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⒊头颅后部的枕骨。
- 4.
戎冠释义:武职的官帽。
- 5.
挂冠归去释义: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 6.
挂冠求去释义: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 7.
挂冠而去释义:冠:官帽。指辞去官职。
- 8.
挂冠而归释义: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随即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 9.
掼纱帽释义:〈方〉扔掉乌纱帽。比喻由于气愤或有情绪而辞职不干。纱帽:古代官帽。
- 10.
红顶释义:红顶子,清代官帽的特有款式。
- 11.
纱冠释义:纱制官帽。
- 12.
羽帽释义:两旁有翅的官帽。
- 13.
翎顶释义:清 代官帽上的翎子和顶子的并称。亦为官爵的代称。
- 14.
脱巾释义:脱下头巾,改戴官帽。指开始入仕。
- 15.
象简乌纱释义:象简:象牙做的朝笏;乌纱:黑纱制成的官帽。 手执象牙笏,头戴乌纱帽。指旧时大官的装束。
- 16.
金铛大畹释义:穿着进档华服、住在戚里大畹,借以指代身份显贵的权宦、贵族,比喻居高官、享厚禄的人。 珰:古作『璫』,中国汉代武职宦官帽子的装饰品,后借指宦官。电视剧里经常可以听到称呼『大珰』,是对有权势的太监的尊称。《前汉·宦者传》:“秦汉中常侍参用士人冠,皆银璫左貂。明帝攺金璫右貂,悉用奄人为之。”(秦汉时中常侍一职的冠饰礼制参照读书士人,都采用银璫左貂,也就是前有银质帽珰、帽左用貂尾装饰,汉明帝时改为貂尾在右、黄金珰片,让所有宦官都这样穿戴。”)《后汉书·宦者传序》:“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
- 17.
钹帽释义:清 代的钹形官帽。
- 18.
铎针释义:明 代官帽上的装饰品。 用金银珠玉等制成各种表示吉祥的字样或花饰。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鐸针,金银、珠翠、珊瑚皆可为之。年节则大吉胡芦、万年吉庆,元宵则灯笼……单一枚有錞,居官帽中央者是也。”明 蒋之翘《天启宫词》:“鐸针新样团双凤,吉字口衔青亚姑。”自注:“鐸针以金银、珠寳镶成,近侍钉居帽中。其名有大吉葫芦、万年吉庆等名。”
- 19.
青衣乌帽释义:⒈平民的衣着。青衣自汉以后即为卑贱者之服。乌帽即乌纱帽,本为官帽,隋唐以后流行于民间。⒉忠烈青衣乌帽。--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 20.
顶帽释义:清代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