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绶 [yìn shòu]
1.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
英[silk ribbon used to fasten seals and correspondence;]
印绶 引证解释
⒈ 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引《史记·项羽本纪》:“项梁 持守头,佩其印綬。”
《旧唐书·裴度传》:“带丞相之印綬,所以尊其名;赐诸侯之斧鉞,所以重其命。”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 兗州府 ﹞连忙委了本府经歷厅,到 嶧县 去摘了印綬,权时代理县事。”
⒉ 借指官爵。
引唐 韦应物 《饵黄精》诗:“终期脱印綬,亦与天壤存。”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三:“旧説见龟蛇集者有印綬之喜。”
国语词典
印绶 [yìn shòu]
⒈ 印信和系在印信上的丝带。
引《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其后公孙述数出兵汉中,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绶授嚣。」
《三国演义·第二回》:「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
印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组释义:谓受命为官。组,指印绶。
- 2.
佩紫释义:佩挂紫色印绶。
- 3.
佩紫怀黄释义: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汉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绶。指身居高官。
- 4.
佩青释义:⒈腰边挂着青色的印绶。 ⒉泛指任官。
- 5.
傍囊释义:即鞶囊。用皮革制作的袋子,古时官吏用以盛放印绶。
- 6.
兼紫释义:谓一家中有数人为显官。紫,紫色印绶。
- 7.
冕绂释义:古代礼冠与印绶,皆大官所服佩者,因以指重臣。
- 8.
冠绶释义:泛指官吏的服饰制度。冠,礼帽;绶,印绶。
- 9.
印绂释义:亦作“印韍”。印绶。《汉书·游侠传·陈遵》:“轻辱爵位,羞污印韍。”《汉书·王莽传中》:“男以‘睦’、女以‘隆’为号焉,皆授印韍。令诸侯立太夫人、夫人、世子,亦受印韍。”颜师古 注:“韍,亦印之组。”三国 魏 曹植《叙愁赋》:“荷印紱之令服,非陋才之所望。”宋 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臣 衍 向者甫及年期,还上印紱。”
- 10.
印组释义:印绶。
- 11.
印绶格释义:印绶者,乃是生我之物。
- 12.
各为其主释义:各人为自己的主子效力。《三国志·魏书·曹爽传》裴松之注引《世说新语》:“及爽解印绶,将出,主簿杨综止之曰:‘公挟主握权,舍此以至东市乎?’爽不从。有司奏综导爽反,宣王曰:‘各为其主也。’宥之,以为尚书郎。”
- 13.
圭组释义:印绶。 借指官爵。
- 14.
垂紫释义:悬垂紫色的印绶。
- 15.
孟博登车释义:东汉 范滂,字 孟博。曾以清诏使巡察 冀州。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事见《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后因以“孟博登车”为有志治世之典。
- 16.
怀组释义:怀藏印绶。指为官。组,佩印的丝带。
- 17.
怀绂释义:怀藏印绶。指为官。
- 18.
投绂释义:弃去印绶。谓辞官。
- 19.
拖青纡紫释义:汉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以之比喻官位显贵。
- 20.
搢绂释义:系印绶于身。谓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