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寄迹 寄迹的意思

寄迹

简体寄迹
繁体寄跡
拼音jì jì
注音ㄐ一ˋ ㄐ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托付。【组词】:寄托。寄存。寄情。寄怀。寄意。(2) 依靠,依附。【组词】:寄居。寄食。寄生虫。(3)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组词】:寄信。寄钱。(4) 认的亲属。【组词】:寄父。寄母。寄子。

jì,(1) 脚印。【组词】:踪迹。足迹。血迹。笔迹。(2)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组词】:印迹。(3)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组词】:古迹。实迹。(4) 追寻踪迹。【例句】:“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5) 据实迹考知。【例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基本含义

离开原处,暂时栖身于别处。

寄迹的意思

寄迹 [jì jì]

1. 在外乡停留或暂住。

寄迹桂林。

[stay; sojourn temporarily;]

寄迹 引证解释

⒈ 同“寄蹟”。

唐 郑谷 《府中寓止寄赵大谏》诗:“神州容寄跡,大尹是同年。”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即目於招贤馆寄跡,以伺圣旨御笔除授。”
《再生缘》第六四回:“南海 伽蓝曾寄跡,中朝水墨近传神。”
同“寄迹”。 宋 梅尧臣 《代书寄王道粹学士》诗:“况约他时来寄蹟,何须今日去论文。”
犹言暂时托身;借住。 晋 陶潜 《命子》诗:“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天宝 末,盗覆二 京,士女奔骇。 柳氏 以艳独异,且惧不免,乃剪髮毁形,寄迹 法灵寺。”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同好四五人,招寻忘出处,寄迹依琳宫,双 松 得儔侣。”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一:“有这样的湖山,有这样的好邻居,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


国语词典

寄迹 [jì jì]

⒈ 寄托形迹,指暂且托身。晋·陶渊明〈命子〉诗一〇首之六:「寄迹风云,冥兹愠喜。」唐·郑谷〈府中寓止寄赵大谏〉诗:「神州容寄迹,大尹是同年。」也作「寄身」。


寄迹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托足释义:容身;立脚。

寄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寄踪释义:犹寄迹。 明 赵文《过金山寺》诗:“水天楼阁影重重,化国何年此寄踪。”
    • 2.
      希踪释义:⒈愿寄迹于某处。⒉谓能达到或比并。
    • 3.
      枕流释义:⒈靠近水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黄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魏 黄初 二年,孙权 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⒉在江边睡觉。指寄迹江湖。唐 韩偓《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因成此篇》诗:“枕流方采北山薇,驛骑交迎市道儿。”林景行《湖泛口占示贞壮》:“借与诗人随一舸,枕流看树憺忘归。”参见“枕流漱石”。
    • 4.
      浪士释义:⒈指寄迹于水滨的隐士。⒉唐元结的别号。
    • 5.
      萍寄释义:浮萍寄迹水面。 比喻行止无定,不能安居。
    • 6.
      讬世释义:谓寄迹人世。晋 葛洪《抱朴子·任命》:“年期奄冉而不久,託世飘迅而不再。”清 吴锡麒《有感》诗之一:“危身因象齿,託世只牛毛。”

寄迹(ji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寄迹是什么意思 寄迹读音 怎么读 寄迹,拼音是jì jì,寄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寄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