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引首 引首的意思
yǐnshǒu

引首

简体引首
繁体
拼音yǐn shǒu
注音ㄧㄣˇ ㄕㄡ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ǐn,(1) 拉,伸。【组词】: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2) 领,招来。【组词】: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组词】:引文。引用。援引。(4) 退却。【组词】:引退。引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例句】:发引(出殡)。

shǒu,(1) 头,脑袋。【组词】:首饰。首级。首肯(点头表示同意)。(2) 领导的人,带头的。【组词】:首领。元首。首脑。首相(xiàng)。(3) 第一,最高。【例句】:首都(dū)。首府。(4) 最先,最早。【组词】:首次。首届。首创。首日封。首义(首先起义)。(5) 出头告发。【组词】:自首。出首。(6) 量词,指诗和歌。【组词】:一首诗。(7) 姓。

基本含义

指引头的位置,也指引领、带领。

引首的意思

引首 [yǐn shǒu]

1. 抬头;伸长脖子。

引首向天边地平线望去。

[raise one's head;]

引首 引证解释

⒈ 伸长头颈。多形容盼望。

《新五代史·唐臣传·苏循》:“循 父子皆自以附会 梁 得所託,旦夕引首,希见进用。”
宋 贺铸 《登乌江柏子冈怀景仁》诗:“驱车 柏子冈,引首东南望。”
明 王世贞 《纲鉴会纂》卷三九:“济 引首待刃, 希德 以实病白 禄山,乃免。”

⒉ 书轴画幅的首端部分。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白鸞綾引首引首前后用内府图书内殿书记印。”

⒊ 古代通俗小说引起正文的开头部分。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开篇引首,中间铺叙与证明,临末断结咏叹,无不征引诗词。”


国语词典

引首 [yǐn shǒu]

⒈ 伸头。

《新五代史·卷三五·唐六臣传·苏循传》:「循父子皆自以附会梁得所托,旦夕引首,希见进用。」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〇·神奇》:「祭之日,既酌酒,蛇乃自奁中引首吸之。」

⒉ 说书人于开讲前用以引入正文的诗词或小故事。亦指小说前导出正文的开头部分。也作「引子」。


引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引首释义:装裱的卷轴字画,画面以外的上下部分统称“引首”,其在上部者称为“上引首”。
    • 2.
      内殿释义:皇帝召见大臣和处理国事之处。因在皇宫内进,故称。《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四年二月﹞己亥,南宫 内殿罘罳自坏。”唐 韦渠牟《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诗:“终期内殿联诗句,共汝朝天会 柏梁。”宋 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引首前后用内府图书内殿书记印,或有题跋。”
    • 3.
      头回释义:⒈宋 代演戏时称第一个节目。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般杂剧:杖头傀儡 任小三,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⒉亦作“头迴”。指话本小说的入话。《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这回书单説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迴’。”《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説话的,你因甚的,头回説这‘八难龙笛词’?”许政扬 注:“説话(书)的引首。也叫得胜头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此种引首,与讲史之先叙天地开闢者略异,大抵诗词之
    • 4.
      德胜头回释义: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 5.
      德胜头迴释义:德,通“得”。 迴,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 6.
      德胜头廻释义:犹得胜头回。 德,通“得”。廻,同“回”。宋 明 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这回书,单説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德胜头廻。”参见“得胜头迴”。
    • 7.
      班头释义:⒈班行之首。 亦泛指领袖,第一人。唐 王建《赠人》诗之一:“金鑪烟里要班头,欲得归山可自由。”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水浒传》引首:“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 宋,建都 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鲁迅《伪自由书·王道诗话》:“文化班头博士衔,人权抛却说王权。”⒉指衙门差役的头目。亦泛称差役。《儒林外史》第二回:“就像今日请我的 黄老爹,他就是老爷面前站得起来的班头。”曹禺《日出》第三幕:“﹝一个人﹞唱《秦琼发配》……‘舍不得大老爷待我的恩

引首(yinsh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引首是什么意思 引首读音 怎么读 引首,拼音是yǐn shǒu,引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引首造句子